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14-2015学年《成才之路》岳麓版必修一强化作业: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238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2014·泰安)中共一大的纲领指出:
“
我们(中国共产党)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
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B.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下图是某时期农民协会的入会须知,据此判断,此组织有利于( )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2014·石家庄)一位人士为自己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
“
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
”
。此时期这人参加了 (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毛泽东认为
“
中国的秘密在农村
”
。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革命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观察油画《井冈山上》,该画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当时毛泽东站在井冈山上正在思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我国新建成的某陈列馆建筑风格为青砖碧瓦的黔北民居式样。陈列馆内用了三组群雕手段艺术地渲染了人物和历史,它们分别是《惜别苏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该陈列馆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共诞生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三大战役胜利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蒋介石日记》载:
“
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
综合判断,这则日记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 )
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C.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8题)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1.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
“
四百万人同一哭
”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
“
黄洋界上炮声隆
”
,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
“
天翻地覆
”
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
“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
“
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
“
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
“
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
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