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李时珍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57

一、单选题

1.

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出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如两座半地穴式房址中各有三个人头盖骨被放置在房屋中央。这些头盖骨都是用于饮水的杯子,这种用头盖做杯碗的风俗曾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的北方草原地区,我国中原地区也很流行。这一考古发现主要是说明(  )

A.劳动力具有特殊价值B.中外文明的远程互动C.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变D.文化之间的高度相似

2.

下列三则史料是关于黄帝、颛顼时期的 蜀山 的问题记载,由此可知(  )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山海经·海内经》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大戴礼记·帝系》

黄帝居轩辕之邱,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派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

①颛顼的母亲曾经有多个称呼 ②史料记载的方式各不相同
③史料分为一手和二手史料 ④古蜀国的探讨十分复杂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

太和九年(485)十月,冯太后采纳给事中李世安的建议,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还田于官,桑田可以作为世业。奴婢授田与农民相同。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这一举措旨在(  )

A.协调阶级矛盾B.开发无主荒地C.恢复发展生产D.照顾地主利益

4.

《辽史·张琳传》中记载“(张琳)擢南府宰相。初,天祚之败于女真(即天祚帝被完颜阿骨打击败)也,意谓萧奉先不知兵,乃召琳,付以东征事。琳以旧制,凡军国大计汉人不与,辞之。上不允。 据此可知(  )

A.南北面官提高行政效率B.官员职权的分界不明显C.皇帝对张琳的认可D.个人权利受到约束

5.

美国学者丹尼斯·弗莱恩和阿拉图罗·热拉尔德兹提出全球贸易在1571年(明隆庆五年)诞生的观点。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白银成为促成全球贸易诞生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需求供给经济规律指引下,本土内生原发型变革推动中国再度走向海外,中国特色的资源开发与贸易模式形成全球化启动的基本要素与模式,也形成全球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

A.货币化改革加速融入世界B.新航路开辟促进贸易往来C.隆庆开关提高了国际地位D.全球贸易在隆庆五年诞生

6.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波兰分灭记》中这样记载波兰,由此可推知(  )

波兰国于俄、普之间,踏于黑海之上,辟疆二十八万里为大,萃民一千五百万为强。地脉环抱,鸿图闳廓。除俄国外,虽欧洲五大国莫之与京。

势益残酷,奴其君,虏其臣,虐杀无辜,剥丧羸弱,稍有才智者必虔杀之,稍有名望者必鱼肉之,务使爪牙净尽,股肱四裂,然后抉其腹而并分其脔焉

A.坚定了光绪帝变法信念B.动摇了守旧派的势力C.描述了波兰亡国的惨状D.提高了变法的影响力

7.

郑观应在甲午战败后指出: 余尝与海军诸将领相识,亲见其意气自豪,嫖赌是务,不但海道图、海战阵法有所未习,即船中枪炮若干,机器何名,问之亦茫然也。惟于各口立私宅、包歌姬,或多娶小妻分置各海口,船一抵埠即身归私宅,酣歌恒舞,俾昼作夜已 。据此可知(  )

A.北洋海军战力低下B.民族危难遭遇的悲痛C.晚清政府腐败无能D.洋务运动的徒有其表

8.

1933年盛世才主政新疆后,不仅借助苏联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还仿效苏联构建以 亲苏反帝 为核心的话语与民族政策,最终形成包括 民平 (民族平等)在内的 六大政策 ;在此过程中,联共党员张义吾、王立祥等先后为新疆省政府撰写《政府目前主要任务》等文章,不断对该政策进行阐释与宣传,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鼓与呼。由此可知(  )

A.巩固了西北地区的统治B.宣传中共抗日文化方针C.动员新疆群众参与革命D.落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9.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版权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合作中关于版权的保留性条款,主张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支持国内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起草和实施,同时也大力推进中国出版社开展涉外版权工作,并逐步恢复稿酬制度。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品创作C.精神产品和版权收益难以得到保障D.开启了我国版权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10.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中的人格概念,起初仅适用于罗马市民,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卡拉卡拉皇帝于公元212年颁布敕令,赋予所有自由人罗马市民权,使得权利义务主体的范围扩展到所有自由人。这一变化(  )

A.人民的地位得到了改善B.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法律C.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D.安东尼鲁斯敕令对法律的完善

11.

观察黑死病的传播,据此可知(  )
①黑死病向北缓慢扩展 ②中世纪社会黑暗腐败
③医学治疗能力的低下 ④黑死病动摇宗教根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

1532—1534年间,议会通过了 教士首年新俸法 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 ,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议会还同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需向教皇请示。这表明(  )

A.英国议会制约教权B.国王地位得到提升C.税收能力的提高D.与教廷关系破裂

13.

1791年5月3日,波兰 四年议会 通过了《五三宪法》,取消自由否决权,采用多数通过的表决权;废除国王选取制度;司法权归法院。这一些措施旨在(  )

A.巩固波兰的国家统治B.缓解社会环境带来的矛盾C.维护波兰的民主政治D.维护苟延残喘的君主制度

14.

观察下图,该图旨在说明(  )

周期性工业危机的开始时间

世界危机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1825

1836

1837

1847

1848

1847

1847

1857

1857

1857

1857

1857

1866

1866

1865

1866

1867

1873

1878

1873

1873

1873

1882

1882

1882

1883

1882

1890

1890

1893

1890

1891

1900

1900

1903

1800

1900

1900

1907

1907

1907

1907

1907

1907

1920

1920

1920

1920

1929

1929

1929

1929

1930

1929

A.经济危机无法避免B.经济危机有周期性C.经济危机的根本性质D.产能过剩则引发危机

15.

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苏政策开始转型,美国充分利用苏联在道德、经济和结构层面弱势和美国在技术、价值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采取全面竞争政策试图从内部改变苏联政权和社会主义阵营,尤其体现在军事和经济领域。这一改变说明(  )

A.美国企图以内部瓦解苏联B.美国处于冷战的上风口C.苏联的发展威胁美国霸权D.两国的发展理念不相同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乡贤与信义的关联源自何为乡贤的观念。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目的意志性,并有望成为具体行为规范之引导。 德才兼备 ,是人们对于乡贤的基本观念,也是乡贤价值认知的逻辑起点。
材料一
《说文解字》: 贤,多才也,从贝取声。 取是 的本字,原始含义是指那些既有高尚品性,又有办事能力,且服务于君王的人。当 成为单纯的字件之后,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另造 字, ,与财富有关。因此, 可以理解为能力超群、品性高尚的富有者。当 结合,就是乡村之贤。作为一个历史沉淀下来的词汇, 乡贤 曾获得一个官方定义,即 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 。道德、品行、学识与功业等四者组合,便类型化为 。传统上,乡贤素养主要表现为 德主才次 ,这主要归因于传统乡村治理更多实行强制服从的管制模式,也即,以高尚道德品行进行示范的卡里斯玛型权威(CharismaticAuthority)。在道德权威下, 被置于次要地位。然而,当下乡贤是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出现的, 德次才主 似乎顺其自然了。

——摘编自徐祖澜《论乡贤的信义义务》

材料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孟子·离娄上》所谓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从哲学角度,天道与人道是有区别的。人道更多指做人的道理,与诚信类似。但若进一步分析, 强调主体内在道德品质,而 则指主体外在行为准则,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换言之, 诚信 得塑造内外兼修、内德外才的贤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则移植于西方,被更多赋予其法律意义。相似之处是,在西方文化中,诚信原则也经历了从道德到法律、从主观到客观的演变过程。罗马法将为那些未受法律调整的交易行为进行辩护而表述为一种笼统的 善意 ,经由大陆法系发展而获得诸如法律价值判断、填补法律漏洞以及修正制定法等工具理性,至20世纪之初,德国民法通过判例与学说使之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而《瑞士民法典》则最终以实在法的形式将之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表达了市民社会普遍的道德追求,那就是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而在英美法中,诚信原则存在着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之分。在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相分离的状态下,诚信原则会以何种内涵回应乡贤德才素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编自徐祖澜《论乡贤的信义义务》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比较出中外乡贤的信义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对古代乡贤信义的研究有何种用处,请提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三、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的司法实践,多采取灵活的审判程序和形式。早期的诉讼被赋予了贬义: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基层社会治理强调将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尽可能避免非此即彼的司法裁判。这不是成文法律的规定,而是长期以来的诉讼习惯。春秋战国公布成文法至清末变法修律,诉讼制度成为法典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由于实体的私法规范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礼,审判活动则主要靠诉讼习惯予以规制。而司法介入民事纠纷的方式、司法审判的程序等,大部分是诉讼习惯的调整领域。

——摘编自汪世荣《中国古代的民事诉讼习惯》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民事审判的法律条文较多,成文法是比较发达的。根据黄宗智教授的统计,按照官方的表达, 户律 一章大都谈的是细事,但它却占了1740年清律436条律文中的82条,占了1900年左右薛允升所编律的1907例中的300例。这些律和例构成了清代民法的主体。从现有对判牍研究的成果来看,通过对宋代判牍的研究,王志强指出,在现存共计220件书判中,判决结果与所引或所考法律依据一致的有111件,占50%;与法意不合的92件,占42%。可见,法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此外,书判没有引述法律,且已不可考详而以其他理由裁判的有156件。然而王志强同时指出,虽然表面上引述法律依据,可是实际上却任意解释法律,情理起了重要作用,即使是符合法律的裁判,情理也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事诉讼对于今天《民法典》的价值。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 中外民事诉讼习惯 主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24年,是中国 三线建设 开始的60周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 新三线建设 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 新三线建设 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启动,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财联社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三线建设与美国西进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结合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的知识,论证中国三线建设的必要性。(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中国将如何打破卡脖子事件的再度发生,请你任选一个身份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