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52

一、单选题

1.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遗址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以及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还找到了炭屑和烧黑的物件。据此推知,元谋猿人(  )

A.使用磨制石器,提高了生产效率B.已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C.会使用火,食用熟食可能性较大D.懂得饲养家畜改善生活

2.

1973年,在今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7000余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化石(见下图),这些稻谷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是同时代遗址考古中极为罕见的。河姆渡遗址稻谷化石(  )

A.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提供了一手史料B.说明采集是当时我国古人的主要谋生手段C.佐证了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D.反映我国古人已经过上了自给有余的生活

3.

河南境内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遗址与商朝的殷墟遗址相距不过300公里。两个遗址的先民都曾经在龟甲等器物上刻了一些记事标记(见下图)。这些标记符号体现了(  )

距今约7600年左右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

公元前13世纪殷墟遗址出土刻在龟甲等器物上的甲骨文

A.中原地带新石器遗址分布广泛B.殷墟先民来自贾湖C.商周时代奴隶制文明比较发达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4.

仰韶文化的合葬墓采取男女分区集体埋葬,男子多为二次迁葬。有母子合葬的现象,但没有一对成年男女合葬或父子合葬的现象。这表明(  )

A.仰韶时期已经产生了私有制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点C.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D.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5.

下表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邱承墩墓随葬品情况统计表。据下表分析该时期(  )

墓号

出土情况

M3

玉钺1玉斧1石钺14石斧3

M5

玉钺3石钺4石斧4

M10

石钺2

M11

玉钺2石斧8

A.早期国家诞生B.社会分化显现C.军事征伐频繁D.王权日益集中

6.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已有刑法和赋税制度,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夏朝的君主向万民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夏朝(  )

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B.统治比较残暴C.权力意识开始萌发D.国家机器强大

7.

周初,诸侯要到周王室参与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并表彰其功业。这一变化表明此时(  )

A.等级尊卑观念强化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王权衰落诸侯崛起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8.

秦族作为西周王朝分封到泾、渭上游的商代遗民,通过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戌(西北地区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的族群势力,很快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秦族的发展反映了(  )

A.商周王朝都重视西戊管理B.西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相对的C.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D.族群交融推动西北边地的治理

9.

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戌、山戌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B.孕育着统一的趋势C.华夏民族认同加强D.南北文化交流密切

10.

春秋时代的战争,强调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师出有名 ,事先要下战书,对方不同意也不能开战。这表明春秋时代(  )

A.兼并战争日益剧烈B.战争一定程度受到礼的约束C.礼乐制度日益完备D.传统的政治铁序彻底被破坏

11.

特定的时空会产生特定的现象。下图所处的历史时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B.我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普及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12.

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  )

A.民族矛盾加剧B.变法效果显著C.民族交融加强D.分封制度瓦解

13.

《管子》载,齐桓公 北伐山戎 ,将山戎特有的两种农作物冬葱、戎叔 布之天下 。《国语·齐语》载: 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周的统治秩序被完全破坏B.戎狄蛮夷与中原地区有经济交流C.各国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D.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14.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其中秦民 怯于私斗 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的(  )

A.推行县制B.废除井田制C.奖励军功D.什伍连坐法

15.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强调教育不分高低贵贱,要一视同仁。该主张(  )

A.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B.推动了平民教育的普及C.否定了贵族的教育特权D.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16.

战国时期,韩非提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一主张(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B.反映了学术文化的繁荣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D.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17.

史学大家吕思勉认为,秦统一 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 ,当时中国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 。吕思勉认为秦的统一(  )

A.军事因素不占重要地位B.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8.

《华阳国志·蜀志三》载 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 始皇二十六年,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这一政策旨在(  )

A.促进民族交流交融B.防范地方巩固统治C.促进经济文化交流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19.

《日书》是秦简中的一种文书,专门记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日书》中,出现了大量的 资货 这样的商品词语,还有专门章节详细记载买卖奴隶、牲畜、蚕的良辰吉日。这折射出秦国(朝)(  )

A.百姓生活富足B.法律制度完善C.天文历法发达D.商品经济活跃

20.

秦朝虽然施行了 书同文 的政策,但毕竟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了,一时之间绝对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文体,它们都可以在官方文书中使用。这说明秦朝(  )

A.没有完成文字统一B.书同文 的效果有限C.注重保存传统文化D.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21.

唐代诗人章碣作诗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所述反映出秦朝(  )

A.统治力量逐渐衰落B.社会秩序混乱C.暴政未能维护统治D.忽视教育发展

22.

下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

A.因河南灾荒而爆发B.旨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C.具有革命首创精神D.破坏了江南社会的稳定

23.

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诸侯助祭进献的黄金。汉文帝置附金律,汉武帝进行修改并严格执行,自元鼎五年到征和二年,大多数列候因助祭的黄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以 酎金不如法 夺爵除国。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提高冶炼技术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完善宗法礼制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

24.

西汉皇后大多出身微贱,东汉皇后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且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据此可知,东汉(  )

A.存在外戚干政的隐患B.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C.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D.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25.

《汉书·匈奴传》记载: 至孝宣(汉宣帝年号)之世……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无)干戈之役。 上述记载反映了(  )

A.西域都护府进行有效的管理B.匈奴的威胁从根本上消除C.汉匈关系进入相对和平时期D.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交流

26.

清末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写道: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 下列有关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攻打突厥,平定了突厥汗国B.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设立陇西、武威等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D.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27.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设置交趾刺史部。当时刺史的职责是(  )

A.定期为中央政府选拔官员B.监察诸侯、郡守和地方豪强C.管理工商业者并负责征税D.清查全国垦田、户口的数量

28.

据文献记载,秦朝全国设县1000多个。西汉全国设县1500多个,官员总数10余万。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不断发展B.冗官 现象日益严重C.郡县制度开始形成D.官僚队伍建设受到重视

29.

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庄园主 世善农稼,好货殖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 ,同时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

A.庄园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频繁B.汉代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属性C.庄园经济与市场存在一定联系D.商业收入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

30.

由下表可知汉代(  )

医书

中医医德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人与天地相应也

汉代枚乘《七发》

通过互相问答医药养生知识,表达其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思想。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A.中医以儒学为理论基础B.中医伦理与儒学相融通C.中医思想充满政治色彩D.儒学逐渐取代黄老之学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道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道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道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墓,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牡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丛葬。围绕陶寺道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现人员。此外,在良法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氢中玉城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同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一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文化特点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下表是这一时期一些学派的观点。

主要观点

丈献出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函险而亡矣。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故明主之国,无书爱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若使天下兼相会,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出土3.6万枚秦简的湘西里耶古城中华一号井,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时期,其纪年由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到三十七年公元前210,记事详细到月、日。

游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参观秦简文化墙时,面对两千多年前的世界上迄今已知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一边拍照,一边赞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天下之士对秦统一天下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湘西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朝历史的价值。(4分)
(3)有人据地理位置判断,此时期的里耶古城应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