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西省抚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5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如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以彩陶和种植粟为主要特征,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以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为特征,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2.

商汤建国后,称颂夏禹 久劳于外,有功于民 ,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商朝此举旨在(  )

A.稳定统治秩序B.承袭夏朝制度C.强化同祖观念D.控制方国和部族

3.

西周建国后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桓王时,与郑国交战,桓王中箭,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 慰问 ,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  )

A.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瓦解C.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其中,魏国李悝变法实行 尽地力之教 ,楚国吴起变法力主 三世而收爵禄 ,秦国商鞅变法实施 废井田,开阡陌 。这些措施(  )

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

5.

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 。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  )

A.墨子B.韩非C.荀子D.邹衍

6.

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该制度(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B.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C.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D.是分封制的延续

7.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与如图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秦朝郡县制B.元朝行省制C.西周分封制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8.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结束大分裂并走向封建大统一的时代。如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项目

秦朝

汉朝

疆域

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

国家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以汉族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A.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区域民族关系走向缓和

9.

两汉时期,江南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而南朝时期则有麦、粟、黍等农作物与水稻交错播植。江南原有的 火耕水耨 的耕作方法也在南朝得到彻底改变,南方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牛耕。上述变化反映出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有了明显发展B.江南经济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10.

北魏政权选拔了许多汉族官吏,如表是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如表可知(  )

时期

道武帝时

明元帝时

太武帝时

文成帝时

献文帝时

孝文帝时

比重/%

37.5

41.4

50.8

52.7

59.5

68

A.北魏晋时民族矛盾完全消失B.汉化改革是根本目的C.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D.北魏体制先进吸引了汉族势力

11.

有学者评价某朝代一选官制度的出现改变了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现象,使士人可以自由报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该学者所评价的朝代与制度指的是(  )

A.战国时期,军功爵制B.汉代,察举制C.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D.隋唐时期,科举制

12.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 养兵政策 。至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这种状况(  )

A.扭转了北宋在边境的军事弱势B.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积贫局面C.平息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争议D.加剧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13.

如图是北宋初期各权力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监察制度的初创C.宰相权力的削弱D.事权的分化

14.

《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辽朝统治区域人员较为复杂B.契丹与各族间的矛盾尖锐C.传承契丹族历史文化的需要D.南北政治经济模式的差异

15.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疆域广阔,实行行省制度,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制的实行旨在(  )

A.集中军政大权,调动地方自主性B.防范中书省专权,提高行政效率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中央集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6.

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当时很多科技成果,号称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与沈括著《梦溪笔谈》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王祯著《农书》D.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县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 大率方百里 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用 中央集权体制 的原因,请以汉初实例说明 封建体制的反动 没有好下场

18.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 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后,构建如下知识框架图(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制度创新与盛世 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中华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摘编自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南宋朱熹大力推广理学。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推动儒学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哪些深入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大力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