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2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区文明呈现出 中心聚落 的形态,如甘肃秦安大地湾第四期出现了多间式大房子,房前是用来举行集会议事、布政等重大集体活动的广场,广场上还立着带有部落图腾的立柱。这反映出当时(  )

A.私有制度已经产生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C.社会矛盾逐渐加剧D.劳动分工逐渐细化

2.

管仲认为,工匠应 群萃而州处,相良材……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此教其子弟 ;而商人应 群萃而州处……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 。管仲的这一主张(  )

A.将国家治理寓于职业教化之中B.意在全面限制人口的流动C.致力于对工商业实行官府垄断D.强调了基层治理因地制宜

3.

下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地区户数变化情况(单位:户)。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侯国名

所在郡国

始封

国除

侯国名

所在郡国

年份

户数

年份

户数

平阳

河东

201

10600

91

23000

曲逆

中山

201

5000

130

16000

201

8000

155

26000

阳都

城阳

201

7800

155

17000

东武

琅琊

201

3000

151

10100

A.南北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B.社会治理力度逐渐松弛C.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提升D.人口隐瞒问题基本解决

4.

西汉时期,官员遵 乘马车, 犊车 被视为 贫者之车 。而 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士遂以(牛车)为常乘 ;魏晋时期,牛车被纳入舆制之中,作为 皇家乘舆 ,摇身一变成了 贵者之车 。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B.重农崇耕思想的兴起C.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D.动荡不安的时局景象

5.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批判了《史记》,认为三晋与田氏 君臣相杂,升降失序 ,认为陈胜 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 。这表明刘知几(  )

A.注重探究历史发展规律B.深受封建正统理念影响C.历史研究角度全面拓展D.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

6.

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当有 差除及改更事件 经过门下封驳司时,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院。而改制后,封驳权转归门下省,给事中舒亶因 恐内省无关报外司之理 上报神宗裁决,得到神宗批示 更不关报 。这一改制(  )

A.旨在增强士大夫政治影响力B.削弱了台谏机构的监察权C.对封建皇权形成一定的约束D.使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7.

下表所示为北宋中后期部分书价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项目

书名

册数

出版地

每部盈利

数额

百分比

《杜工部集》

10

苏州

数千缗

接近100%

《小畜集》

8

黄州

2780

233%

《大易粹言》

20

舒州

4520

130%

《汉隽》

2

象山

244

69%

A.区域间文化产业水平差距不断缩小B.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导力量C.政府重视引导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D.商业因素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8.

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政府规定市舶 抽分抽税 后符合 检视 标准即可;此外由政府 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 的方法也十分普及。据此可知(  )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B.市舶司发挥完全垄断贸易的职能C.外贸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税源D.游牧民族对外征伐政策有所调整

9.

相比于康乾时期,嘉庆年间编修的 嘉庆志 将新疆、蒙古等统部直接列于 贵州统部 之后,与其余省份并列同称;并突破了 康熙志 乾隆志 中只有省、府、直隶厅图,增加划界与边疆统部辖境内容,呈现 金瓯无缺 的全貌。这表明当时(  )

A.地方割据的隐患得以根除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已然具备C.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凸显D.华夷一体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10.

明清福建土地典卖中 白契 取得了政府加印的正规 红契 同等法律地位, 白契 中不写具体面积,乾隆降谕 嗣后民间买卖田房,著仍照旧例,自行立契,按则纳税,地方官不得额外多取丝毫 。这主要缘于当时(  )

A.政府加强基层管控B.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C.土地流转渐趋频繁D.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11.

1848年《瀛寰志略》初刻本问世时,其中 英吉利之人气豪胆壮,为欧罗巴诸国之冠 被时人认作为 颇张大英夷 ,士林反应冷淡。1866年,徐继畬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 任远事者 参考,士人皆 叹徐氏立言之非谬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局危机倒逼思想启蒙B.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C.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D.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

12.

邸报,又称京报、朝报,抄录谕旨及题本、奏折。19世纪末起,除了按日印刷的邸报外,还出现了商业性出版的《谕折汇存》(按月编纂)和《谕折录要》(按年编纂),发行量巨大。这一状况(  )

A.折射出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B.为清廷政治变革提供了助益C.拓宽了民众政治监督的渠道D.体现出民间的文化需求日甚

13.

19世纪末,江南地区华商虽只能生产16支以下的粗纱,但在市场占比上却逐渐驱逐了印度棉纱;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日本垄断了中国市场上16支及20支棉纱的利润,于是江浙华商提高生产技术,生产出了更高支的棉纱,1932年上海纱厂生产的17~22支棉花占总产量的41%、22支以上的也高达总产量的14%。这体现出(  )

A.列强侵略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转型B.技术革新加速进口替代突破C.市场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驱动力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面扩大

14.

在1912年《国会组织法案》的审议过程中,诸议员对国会部门之称多不满意,有人提议 元老院改称参议院,代议院改称庶议院似不妥,《论语》称 庶人不议 ,若用庶议院之名不免有天下无道之嫌。 字意相同,何不直称为众议院 ,此议获多数通过。这反映出(  )

A.政府内民主派对专制派发起挑战B.近代政体发展走向广受民众关注C.专制体制难以适应近代转型需要D.传统思想影响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15.

不同于把 五四 视为新文化运动 延伸 的观点,许多亲历者的共同印象是 五四 而后 新文化 ”,五四运动之后 新文化 才真正 运动 起来,成为辞书中定义 运动 的概念,即有组织、有目的、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新文化运动 的概念应运而生。促使新文化在五四运动后 运动 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解释需要不断地被重构B.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C.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D.救亡与启蒙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16.

1930年冬,由于印制材料奇缺、战争用费紧张,江西工农银行将缴获面值壹角的国民党 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 改造成 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 (如下图)。由此可知(  )

该纸币券正面上端从右至左印有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的字样;中间建筑图景上加盖有五角星图,内五角书写着赤色区通用五字。背面框内印有发行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的布告全文,加盖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正方形红色印章。

A.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B.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C.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D.中共革命战略转移已初步完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代幽州墓志

墓主人

身份

墓志部分内容

王府君

幽州节度经略军兵

曹参军

后充沽河大使数年,课利益增,军府是赖

刘济

幽州卢龙节度使

王师问罪於常山,公率先蹈厉,累上功捷,引义慷慨,赋诗以献……师次瀛洲,既围乐寿,又遣支兵……盖所以宣威制胜於可必也。天子锡以宝劒金甲彤弓卢矢多次承担抗击北方入侵之责

张建章

幽州卢龙节度使

公讳建章,字会主……朱衣使行出使渤海国,靺羯粟末部……又著《渤海记》,备尽岛夷风俗

论博言

吐蕃人

聘东垣回,喝疾于路,迄秋分永逝于蓟城……夫人,防御军使检校太府卿兼御史中丞中山刘騽长女

——摘编自蒋爱花《身份、记忆、变迁:从墓志看隋唐时期的幽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唐代幽州墓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唐代幽州墓志的史料价值。(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法律类成语出处

成语

出处

明刑弼教

明刑弼教,道尊老氏

《尚书·大禹谟》

法不阿贵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有度》

恩威兼济

周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惩恶、威恩并行

《三国志·周鲂传》

十恶不赦

又置十恶十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

《隋书·刑法志》

——摘编自焦雄《法律类成语蕴含的古代法治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唐代宗曾赏赐重臣20根甘蔗, 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 。到了明清时期,浙、闽、粤等多地出现专植甘蔗的村庄,甚至 蔗田几与稻田等矣 。《天工开物》等书籍,从育种、田间管理到制糖等经验均为糖农提供了模版化的操作规范指导。甘蔗摊贩、捏糖人、卖粘米花糖等糖制品售卖景象成为当时市井街头的一道风景。福建等地的砂糖、黑糖制造技术传入日本等国,中国糖品贸易涉及的有印度、英国、瑞典、苏门答腊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清末, 洋糖、洋油盛行内地,致(江西)糖油各行,诸多亏本歇业 。20世纪初,江西设立专业的农政事业管理机构,至三十年代,省农业院设立农业推广处及技术指导员,此外还设立扶植糖业自耕农示范区,指挥和监督蔗糖种植。信丰县在1904年设有劝工局,由绅商合股经营,内设有熬糖车间,利用民间工艺,熬制土糖。南康在1933年度中农行贷款五百余万元,其中蔗糖产销社六所,办理最著成效,获利亦厚,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设立。

——摘编自张兆金《清末民国时期山区农村产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 糖业变革 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于明清时期,近代赣南糖业经济转型的不同之处。(7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宜阳丸案
1923年,直系张云玑通过多方努力, 委托 日轮宜阳九代运直系军火入川。轮船行至涪陵地域,被服从孙中山领导的 讨贼军 汤子模、贺龙等截留,查获手枪、步枪子弹、炮弹等,船货、洋款以及轮船皆被扣留。
日方承认该船运输军火一事,并表示此事并非援助直系,而是 强迫而为 。汤子模、贺龙等坚持索洋百万,并要求 日使保证此后日轮不再贩运军火害川 ,始允放回日人。日本政府感到别无他法,可又不愿承担巨额赎金,便转身要求北京政府承担赎金。后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均摊赎资赎回被扣人员。
四川战事使其民生维艰,因此当地学界、商界国人对此案反应冷淡,未能向同时期湖南 六一惨案 一样激起民愤。

——摘编自吴飞飞《1923年中日宜阳丸案研究》

(1)宜阳丸案的发生和交涉渗透着哪些矛盾?(6分)
(2)宜阳丸案的处理和社会反应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