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金太阳联考高二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古代的埃及、希腊、印度和阿拉伯帝国为促进经济交流,均重视商业发展,采取诸如建立市场、规范交易、保护商人权益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兼容性B.趋同性C.多样性D.相似性

2.

公元前82年,罗马最高统治者苏拉建立了私人军队。有人评价,这种情况要出现在共和国早期会饱受诟病且会遭到元老院的口诛笔伐,然而其出现在此时(共和国晚期)则见怪不怪了。由此可见,当时罗马(  )

A.出现集权的趋势B.创立贵族寡头制C.实行城邦民主制D.封君封臣制萌芽

3.

古代阿拉伯麦斯欧迪(896—957)的《黄金草原与珠玑宝藏》、托尔托希(1059—1126)的《王者的夜明灯》、伊本·焦济(1116—1201)的《历代民族与帝王史通纪》等古籍中,都出现了中国统治者施政贤明、秉持正义的叙述, 其话语一贯而稳定 。这体现了(  )

A.古代阿拉伯文学内容单一B.古代阿拉伯推崇中国统治C.中国施政理念影响阿拉伯D.古代阿拉伯赞美中国政道

4.

在16世纪的里斯本,船员们在讨论如何在不同的港口获取最有价值的货物,并且规划最佳的航行路线以降低成本。同时,船长严格要求船员遵守纪律,以确保航行安全。这说明当时的远洋贸易(  )

A.促进了经济交流B.利于丰富商业形式C.风险与机遇并存D.对船员的要求极高

5.

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曾撰写《政府论》献给英国的统治者,认为天赋人权是不可剥夺的;后来又著有《人类理解论》,探讨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来源。由此可见,洛克(  )

A.思想具有复杂性B.重视人权与认知C.理论充满矛盾性D.著作影响很深远

6.

如表所示为美国行政、司法、立法三部门权能关系表述。据此可知(  )

行政

行政部门在推行和执行政策时,需要遵循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而其行为也受到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司法

司法部门依据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进行裁决和解释,同时其权威的维护也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

立法

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要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依赖于行政部门的落实,其制定的法律是否合宪也会受到司法部门的评判。

A.三权各自独立B.立法最为重要C.行政主导一切D.三权相互依存

7.

据统计,1865年至1900年,俄国翻译的西欧物理学、化学等书籍达600余种,从事西方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50余人,出现了以门捷列夫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 执政者虽鼓励公职人员学习西欧科学,但西学的传播及研究却以民间力量为主 。这一现象表明俄国(  )

A.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B.全力模仿西方政治制度C.社会近代化不断发展D.政府主导工业革命进程

8.

19世纪,德意志某钟表工厂雇佣约1000人,分属于机芯制作、表盘设计、表壳加工、组装调试等部门。钟表制造包含众多环节,其中微小零件打磨、精细校准等多由视力良好的工人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精密制造推动技术进步B.工业革命提升产品质量C.机械制造促进产业升级D.工厂制度完善生产流程

9.

一战爆发前,欧洲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激烈,德国大力发展海军力量,英国对此高度警惕。同时,德国与法国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矛盾也不断激化。这一局面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军事斗争激烈B.国际关系错综复杂C.和平已无可能D.列强实力显失均衡

10.

如表所示为苏俄1920—1921年国家掌握的粮食与国家掌握的工业原料数量。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  )

时间

国家掌握的粮食/万吨

国家掌握的工业原料/万吨

1920

3670

230

1921

1030

140

A.经济结构的优化B.国内战争的进行C.市场作用的发挥D.对外交流的加强

11.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道: 战争的发展态势要求加快盟军的协同作战步伐,迫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战略协调上。毫不夸张地说,在没有达成有效的协同作战机制之前,是很难实现对法西斯的彻底打击的。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反法西斯同盟力量比较薄弱B.盟军即将取得战争的胜利C.美国企图主导反法西斯同盟D.二战加剧了欧美各国矛盾

12.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的一些重要工业城市满目疮痍。然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间,这些城市的工业迅速崛起,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

A.有利的国际环境B.韩国政府的政策引导C.韩国人民的勤劳D.美国政府的大力援助

13.

如图所示为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与会国构成占比情况。据此可知,第一次不结盟运动(  )

A.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促使亚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C.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D.反映了亚非国家谋求独立发展的诉求

14.

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的军事发展过程中,以乌斯季诺夫等为代表不断研发先进武器装备,同时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军事理论的创新。这反映出当时(  )
①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②苏联经济改革取得进展
③两极争霸斗争激烈 ④苏联政府变革获得成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

1954年4月,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发表讲话: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这一讲话(  )

A.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为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新思路C.旨在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D.强调了各国不结盟的外交原则

16.

2002年11月,国家启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这项工程通过互联网、卫星传输、光盘等技术手段,将大量的图书、电影、音乐、讲座等文化资源传递到基层的农村、社区和学校;在一些偏远地区建立了基层服务点,配备电脑等设备,培训专门的管理人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推进文化产业发展B.实现文化资源的平等共享C.保护传统文化遗产D.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玛雅文明在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体系。玛雅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阶层高高在上,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权力,主导着政治决策和经济活动;祭司阶层地位尊崇,他们不仅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更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守护者。平民阶层构成了社会的主体,从事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劳动,奴隶阶层则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困苦。各个城邦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有时会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联盟,共同抵御外敌或开展大型工程建设;有时又会因为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爆发激烈的战争。玛雅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口口相传的传说以及优美动人的诗歌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传播,还被精心地记录在石刻和珍贵的手抄本中,成为玛雅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教育方面,只有贵族和祭司的子弟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他们在专门的学府里学习天文、历法、数学和复杂的玛雅文字等知识,这些知识成为他们维护统治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美】西尔韦纳斯·莫利《玛雅三千年》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玛雅文明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对玛雅文明发展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远东地区,德意志帝国打破先前的中立不干涉姿态,借 义和团事件 以保护德国侨民为由,于1897年11月命令东亚舰队驶入胶州湾,德军登陆并夺取了胶州湾。1898年,威廉二世在大马士革发表演讲,宣称自己是奥斯曼苏丹和3亿穆斯林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12月23日,德意志银行力挫英、法、俄等国的竞争,与奥斯曼帝国政府签订了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 初步协议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的殖民扩张所激化的体系矛盾,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看均是不可调和的。德意志帝国在遭遇体系内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解决方式是加紧军备竞赛,先后在1898年和1900年通过了第一、第二海军法案,大力扩充海军力量,并将英国当作假想敌,致力于夺取英国掌控的制海权,以求最终化解矛盾。英国面对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备的扩张,则开始继续强化海军军备,导致两国紧张局势升温,两国之间虽有军备谈判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最终德意志帝国发动了一战。
材料三
对于德意志帝国而言,殖民扩张所激化的世界体系内固有的矛盾再次刺激它继续进行大规模殖民扩张,继续激化体系内的固有矛盾。而德意志帝国的殖民扩张激化出来的体系矛盾会给世界体系带来影响,这个影响则促使世界体系的消亡。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张睿佳《世界体系视角下德意志帝国的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殖民扩张对远东、奥斯曼帝国地区局势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英之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国矛盾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德意志帝国殖民扩张对世界体系建设的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经济全球化 的历史进程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乃是所谓的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 。在冷战格局之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一方面,于国家内部借助 重新私有化 之手段,重新塑造所谓的自由竞争态势与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利用 华盛顿共识 ,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开辟疆土、拓展空间。

——摘编自周嘉昕《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概念再考察》

围绕 经济全球化 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日报》有关 共同富裕 文本中的 扶贫 基本上是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背景下开展的,其话语的核心在于只有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够切实解决困难户问题,才能让 困难户跟其他农民一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人民日报》有关 共同富裕 的文本中特别强调在扶贫方式上实施市场带动战略, 救济式 扶贫为 开发式 扶贫 。在扶贫空间上,涵盖省、市、县、乡、村等层级,强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整体联动,使人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在扶贫主体上,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并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家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 为中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深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以来,《人民日报》有关 共同富裕 的文本中重点论述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思想内涵、实施方法、基本原则、重要路径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成为具有标志性的话语表达。 消除贫困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核心话语表达,凝练了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 人民至上 的价值情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的战略举措。

——摘编自黄宣谕《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核心要义与革新演变——基于1949—2024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民日报》有关 共同富裕 的文本中扶贫话语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民日报》有关 共同富裕 文本中扶贫话语形成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