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大型墓
使用木棺。随葬品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墓主都是男性。
中型墓
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死者多系男性。
小型墓
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
朝代
南方
北方
户数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收入项目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工资性收入
20.2
22.4
31.2
36.1
38.9
家庭经营收入
75.6
71.4
63.3
56.7
51.2
财产性收入
4.2
2.6
2.0
2.7
3.1
转移性收入
0.0
3.6
3.5
4.5
6.8
注: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得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如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等。
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和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
产品名称
进口
出口
数额
占比
机械及运输设备
1820.31
29.58
313.25
4.90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989.07
16.07
566.32
8.86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1054.79
17.14
3830.70
59.96
食品和活动物
717.57
11.66
423.79
6.63
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
635.43
10.33
216.73
3.39
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
182.39
2.96
441.99
6.92
二、材料阅读
图1
描绘了汉代纺织的工序:即调丝;络丝、并丝;踏机织作(使用了脚踏提综式斜织机)。
图2
上排左侧为一酒肆,二人正在沽酒;右侧是一杂行,室内三人正在议价;中间一组人,正面谈交易。中排有人执物入市交易。下排右侧是一粮行;另外三对人,提秤称物。
图3
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上面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祇,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等文字。
图4
描绘了胡汉交战的场景,左侧戴尖帽持弓箭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有溃败之势,右侧持剑戈的则是汉人士兵,正在追击,展现了战争的宏大场面。
晚清报人群体的演进
时段
概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开放口岸相继创办,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代报人。早期报人地位低下,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如王韬,秀才出身,因生计所迫,受雇于上海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艾小梅创办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及一年即停办。
19世纪末
甲午战争后,报人掀起晚清第一次报业高潮。康有为、梁启超、汪康年等维新志士兼报人声名鹊起,成为海内报界闻人。1896年8月,汪康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得到张之洞捐助;1897年10月,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支持下,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
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二次报业高潮,报人群体迅速壮大,并自居“中等社会”,自觉承担起启迪国民的历史责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新办报刊遍布海内外。如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林白水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为《警钟日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广州报界公会、北京报界公会、中国报界俱进会等报界同业组织也纷纷成立。
——据付登舟、赵晨韵《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
四、材料阅读
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