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高二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30

一、单选题

1.

据记载,汉谟拉比在位的第八、九、二十四、三十三年都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他还指令地方官有保护灌溉网的完整性。此外,《汉谟拉比法典》第五十三至五十六条对水利工程的维护及水资源的管理还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  )
①两河流域洪涝灾害异常严重 ②《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平民利益
③汉谟拉比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④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庄园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B.以农耕经济为主体C.自由农民不缴纳租税D.教会处理社会纠纷

3.

古代玛雅的历法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形成,在古典时期(公元250—900年)达到鼎盛。其历法不仅用于记录时间,还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可知,古代玛雅历法(  )

A.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地区B.推动了数学的巨大进步C.体现了科学与宗教的结合D.决定了玛雅文明的兴衰

4.

16世纪初,西欧世界地理学的研究空前活跃,并且很快地国际化。一批关于地理学理论、绘图学的著作出版,这些书既有原创的,也有派生的。促成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学的进步B.航海事业的发展C.教育的近代化D.近代科学的兴起

5.

下表所示为1511—1520年经过好望角的欧亚航线上的贸易统计情况。这可用于探究该时期(  )

从欧洲到亚洲

欧洲出发的

船只数量/

装载货物/

到达亚洲

船只数量/

装载货物/

96

38690

87

35830

从亚洲到欧洲

亚洲出发的

船只数量/

装载货物/

到达欧洲

船只数量/

装载货物/

60

26060

59

25760

A.葡萄牙香料贸易的状况B.三角贸易 的繁荣局面C.环印度洋贸易活跃程度D.好望角的贸易中心地位

6.

拿破仑这位 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 通过战争积极向外输出法国大革命成果,将法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大革命的原则与理念输往欧洲广大地区。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社会思想转型B.对征服地区造成极大破坏C.开启了欧洲近代化的进程D.推动了欧洲封建经济发展

7.

1925年,德国《柏林日报》以 每个公民都应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忍的意志 为题发表文章,呼吁民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在政府倡导下,数以万计的德国人学会了长跑、体操、击剑等运动。此时,德国重视公民健身最有可能是为(  )

A.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B.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改变国家的国际形象D.摆脱凡尔赛体系作准备

8.

工业革命使得妇女有了家庭主妇之外的职业,并获得报酬,职场女工的薪资甚至一度超过男性报酬。妇女不再是男性附庸,而是独立的存在——劳动妇女成为家庭支柱之一。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消除了妇女受歧视现象B.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9.

1907年,伊朗国王阿里被迫签署宪法补充条款,其中规定: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在不违反伊斯兰教义的前提下,人民享受出版结社集会、受教育、择业等自由。这些条款(  )

A.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确认了信仰自由原则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0.

列宁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苏俄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路径,并为其他落后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这一 建设路径 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11.

1937年6月,卡德纳斯宣布把主要由美、英公司经营的7000公里铁路收归国有,交由铁路工会管理。1938年3月,他又宣布把主要由美、英公司经营的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转由墨西哥石油股份公司管理。这说明卡德纳斯改革(  )

A.借鉴苏联管理模式B.旨在清除革命的阻力C.加快了现代化进程D.具有鲜明的反帝性质

12.

1946年,美国向苏联提出抗议,认为其在东欧的影响力扩张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苏联予以驳斥,双方针锋相对。1947年,两国基于政治考量和战略布局最终达成某种默契,划分了各自在欧洲中部的势力范围,冷战格局初步形成。这可用于说明(  )

A.世界局势的紧张B.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世界经济的复苏D.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国家进行改革,主要体现为:工人权利削弱、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社会保护体系市场化、社会对话弱化、公共部门缩减、社会包容性下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美国家(  )

A.饱受财政危机的困扰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兴起自由主义的思潮D.助推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4.

1966年2月,苏联经济学家利西奇金提出, 不以市场为依据的计划如同不以计划来组织市场一样,同样无法克服比例失调。只有把计划和市场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对社会主义经济最有效的经济领导体制 。这一理论(  )

A.旨在强调计划经济的主导作用B.否定了计划和市场的工具价值C.为苏联经济改革提供了新思路D.解决了苏联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15.

下表为1995—2015年部分有亚洲国家参与的区域合作组织内部贸易占各自总贸易量的比重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亚洲(  )

组织名称

1995

2005

2015

东盟

18.5%

22.3%

25.8%

亚太经合组织

48.7%

52.1%

50.2%

上海合作组织

3.2%

8.5%

15.6%

A.区域合作不断加强B.区域发展差距缩小C.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反帝斗争成效显著

16.

2019年5月, 一带一路 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同时,由中国方面发起的国际减灾科学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已吸引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比利时、尼泊尔等国家的近30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合作。这表明(  )

A.全世界正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南北方国家的学术研究水平趋近C.中国为全球治理改革作出重要贡献D.个别地区借国际合作以谋取私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代印度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农业生产主要由吠舍承担。他们使用简单的铁制农具,采用休耕和轮作的方式保持土地肥力。同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美】伯顿·斯坦《印度文明史》

材料二
古希腊农业以种植橄揽、葡萄和谷物为主。由于境内多山,可耕地面积有限,古希腊人发展了小块土地的集约经营。他们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注重园艺和养殖。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古希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用橄榄油、葡萄酒等换取粮食。

——摘编自杨益《不可不知的古希腊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印度与古希腊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古代印度农业和古希腊农业对各自文明发展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卢梭通过阐述人生而平等,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的来源,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一定的舆论基础。卢梭的 人民主权 学说从思想上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基于社会契约之上的 公意理论 揭示了 公意 统治权的合理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议制民主成为革命的核心委求。宪法制定和君主立宪的概念都与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密切相关。法国革命政府试图通过实施民主原则来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众的政治参与,这与卢梭的理论目标相一致。

——摘编自陈芳《浅谈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同卢梭划清政治立场的界线,他们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卢梭的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 非常革命 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

——摘编自曾枝盛《卢梭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卢梭思想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与卢梭思想的关系,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调整比较重视在市场化过程中提高国家干预的质量,强调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调控政策的改进,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发展速度的回升,反映了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措施逐步见效。

——摘编自冯舜华《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转轨国家进行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是从运用这些胜利成果的方式中生长出来的。 另有学者认为: 正是第一次大战,使得欧洲社会不可能在旧基础上重建。这次战争 为未来洗好了牌 ;它造成一种人们无法维持国内国际稳定的局面,从而下一次大战终于不可避免。

——摘编自徐蓝《专家曾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战的继续》

围绕一战与二战的关联,选择材料中的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