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学习杯”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22

一、单选题

1.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2023年 中国考古新发现 之一的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大量稻作遗存、陶窑群等遗迹,蛋壳彩陶、玉石器等精美文物,挖掘发现集抗旱与调蓄、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这表明(  )

A.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提高B.早期文明的高速发展C.古发掘促进历史研究完善D.考古与文献相互佐证

2.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2)有学者认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内核都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学说交流弥合政见差异B.出仕 成为诸子百家共识C.儒道之间可能存在互动D.人本 观念存在现实基础

3.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3)较秦之 初县 (首次以该地为秦君直辖公邑),商鞅的新县制更重要的是县令之置。县制称谓存在上级参照下级的现象,部分称谓呈现自下而上的延伸,往往强调广泛亲近民事的服务属性。据此推知,秦国(  )

A.皇权下县成为传统B.贵族势力有所削弱C.郡县制度渐趋成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4)《资治通鉴》中记载:(485年)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租庸调制得到推行B.舍人税地拓宽税源C.丁身为本政策延续D.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5.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5)阅读 宋代税收结构变化图 。该表能够说明宋朝(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

2021.3

5117.2

28:72

A.外贸优化经济结构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经济运行活力增强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6.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6)朱熹认为天地之间存在形上之 和形下之 ;王阳明认为 形有不同,道则无异 。这反映了,理学(  )

A.发展到达了新高度B.理论的继承与发展C.内涵的丰富与完备D.研究者之间的差异

7.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7)中国关东铁路开工前,有人建议 与其由营口起手,另开炉灶,惑人观听,不如由津沽铁路之林西地方,接造出山海关至牛庄而达沈阳、吉林 。在建设时,关内工作进展尚属顺利,但关外段工程则在1894年被迫停止。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的不断侵略B.传统观念的桎梏C.清外交政策变化D.中日战争的影响

8.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8)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B.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C.新文化运动自身具有局限性D.反封建思想的不彻底性

9.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9)1940年,党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中学部和实习工厂。积极开展自然科学 大众化运动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并与全国自然科学界保持联系。据此可知,相关活动的战略基点为(  )

A.人民战争革命理念B.巩固抗日统一战线C.扩大党的阶级基础D.配合正面战场御敌

10.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0)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 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 。供销社的建立(  )

A.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战略B.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C.加快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1.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1)公元前133年,提比略作为平民派保民官,主张所有在之前战争中占领的土地都将属于国家,但将会被租赁给公民个人;他直接将改革法案提交给公民大会,引起元老院的不满。由此可知罗马(  )

A.封建社会内部调整B.对外扩张激化矛盾C.制度构建追求平衡D.民主政体遭到破坏

12.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2)中世纪的巴黎逐渐形成具有16个街区的街区体制,巴黎市政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  )

A.体现地方分权的理念B.增强了社会治理效能C.保证了巴黎市区安全D.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13.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3)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 科学精神。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这反映了(  )

A.社会进步丰富思想内涵B.近代科学推动文化重构C.文化转型渐变突变共存D.主流话语演替趋势增强

14.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4)如图为某班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为(  )

药品

器械

疗法

硫酸、硝酸、盐酸、醋酸、锑、钾、镁、铅黄、汞或水银、类黄酮、铜、氨、酒石、明矾、炉甘石、蜂蜡、芦荟油膏、芳香油、阿拉伯树脂、愈创树胶、蜡膏、涂抹油、橄榄油、蓖麻油、松节油、药西瓜瓤、斑蝥素、硫黄、色甘酸胶散、吐根、药喇叭根、烈性酒、苦木、金鸡纳皮、大黄、鸦片、硫酸铁、甘菊、薄荷、樟脑、姜、苛性碱、酸检等

绷带、推刀、切割锯、截肢刀、取弹钳、对骨钳、升降机、外科手术刀、导管、探针、玻璃瓶、软木塞、陶罐、研钵、杵臼、瓷杯、缝针、比例尺、漏斗、海绵、纸巾、铲子、格令秤、注射器、止血带、担架、战场救护车、根形弧针、探针、刷子等

1.出血:使用绷带、止血带、结扎止血法

2.弹伤:子弹剔出法、泥敷剂消毒3.肢体感染性化脓坏疽:截肢

4.疟疾、霍乱、痢疾:隔离、服金鸡纳或奎宁制剂、苛性碱

5.天花:隔离、种牛痘

6.肺热:放血疗法、泻药、催吐剂7.炎症:酸疗或烟熏

8.败血症:喝柠檬汁或吃橘检
9.止痛:鸦片疗法

(英国军队某时期常备药物、器械及疗法)

A.动荡时代下的战争与和平B.中西交流中的借鉴与争锋C.工业革命中的进步与局限D.中古时期里的迷茫与彷徨

15.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5)阅读下图漫画,下列可能成为得出 叶落知秋 的依据的是(  )
布拉格之春 罢乘公共汽车 运动
西贡时刻 和平演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材料阅读

16.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和分封诸侯建国立城背景下,两周时期至少兴起了两轮城市发展与建设高潮,促使城市的数量、规模、发生演变,影响生态环境衍变。
材料一
两周的城市建设高潮最明显的表现为两次筑城高潮,致使城市数量激增。第一次筑城高潮出现于西周初期;第二次筑城高潮出现于东周春秋后期。
两周时期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区位分布也呈现出地域分化的特征。从区域层面而言,西周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黄河流域最为集中。

——整理自杨磊等《试论两周时期城市发展演变与生态环境衍变》

材料二

时期

森林植被特征

历史记载

资料来源

西周

森林繁多,植被状沉良好

有平林、中林和桃林,常为鸟野鸡所栖息,鹿群也常在里面活动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河山集泓》第二集

战国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还被森林和丛草所覆盖,植被情況十分良好。

《中国历史地理简论》

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森林面积约为4.8亿亩。其余地方则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

《还我大自然地球敲响了警钟》

东周

森林植被破坏加剧

无长林,山东泗水流域已经无林泽之饶关中地区是采伐林木的地区,林木的砍伐使渭水南岸一森林植被破坏加剧带的森林植被减少。由于农业垦殖、林木砍伐、战火的焚毁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

《中国历史地理学》

——整理自杨磊等《试论两周时期城市发展演变与生态环境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两周时期出现两轮城市数量激增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对两周时期森林植被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进行合理阐释。(8分)

17.

(2025·全国 学习杯 模拟·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明中叶,广东福建地区为了稳定地方局势,转变地方风气,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弘治十七年,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对社学童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转变意味着明代社学的政治教化模式,完成了由 重法 重礼 的转变。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最终巩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统治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中叶闽粤地区的儒学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

——摘编自张昂霄《明清闽粤地区的社学与地方社会》

材料二
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欧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德意志王国的国王们只能通 巡游制 来管理自己的领土。由于外族入侵,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长期的战乱促使庄园体系扩展,农民出于自身保护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庄园制度的管理。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

——摘编自陈若毅《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乡村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6分)
(2)对比明朝与中世纪欧洲乡村治理的异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8分)
(3)从明朝和中世纪欧洲的乡村治理中,能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哪些启示?(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回顾人类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类型一直在拓展,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种拓展和进步的动力源于既有能源结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其次,能源结构的演进有历史的阶段性。能源的转型往往是一种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一个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原有能源利用方式的消失。再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能源的丰富与能源类型的转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及能源新用途的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因获得丰富的能源,而是能源技术创新造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差异。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一直在增长,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能源稀缺构成了一对矛盾,由此也成为引发各种社会冲突的一大根源。

——摘编自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人类能源开发利用历史的相关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围绕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5月,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缅甸与英、印军配合对日作战失利,滇缅路被中断,主力部队一部撤驻印度,另一部撤回滇西。为反攻缅甸,中国方面作了大量准备。但当时美、英对此事并未积极响应。1943年10月末,美军已完全掌握了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动权,欧洲战场的局势也有根本改观。经过中国军事委员会与盟军联合参谋部一再协调,协定由中国驻印军为主力和英、美军一部,向缅甸北部发起反攻。为相互策应,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对日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1943年12月至1945年3月的缅北、滇西反攻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克服恶劣气候下山地丛林作战的艰难,毙伤俘日军共25102人,最终取得彻底击败日寇的完全胜利。

——摘编自王秀鑫、李荣《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缅北、滇西反攻战取胜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缅北、滇西反攻战胜利的重要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