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67

一、单选题

1.

图1所示是古埃及一幅壁画(复制品)的局部图,描绘了人们在田间劳作以及收获的场景。该图展现了古埃及(  )

图1

A.先进的农业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业C.严格的社会等级D.农业生产的状况

2.

在波斯帝国的一场文化盛宴上,一位名叫莱拉的舞者与两个舞伴,结合多种文化的舞蹈风格,呈现了惊艳的表演。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制度建设重视歌舞表演B.文化融合提升艺术水平C.领土扩张催生舞蹈繁荣D.经济繁荣影响社会生活

3.

在西欧封建庄园中,农奴不仅要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还要承担各种劳役,同时要向领主缴纳实物和货币。而领主则在庄园拥有绝对权力,对农奴进行严格的控制。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  )

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B.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形成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苏丹让犹太人担任财政官吏、医生等职务;与外国人打交道所需的外语人才主要由基督徒充当;帝国的海上力量使用希腊臣民。这表明奥斯曼帝国采取(  )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B.因俗而治的政治策略C.灵活实用的统治政策D.兼收并蓄的文化制度

5.

9世纪初,哈拉斯·阿尔拉赫里领导的学者团队在巴格达建立了 智慧之家 ,推动了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这(  )

A.推动了伊斯兰教形成B.阻碍了东西方文明交流C.导致阿拉伯半岛统一D.促进了阿拉伯文明繁荣

6.

玛雅在基层实施集体劳作制度。在此制度下,劳动任务的安排和执行遵循着一套明确的规则:任务首先由部落首领规划,然后根据部落成员个人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配,分配的依据包括年龄、体力以及技能掌握程度。这可以说明在该集体劳作制度下,玛雅(  )

A.部落生产生活有序B.民众劳动机会均等C.文明程度高度发达D.基层管理十分混乱

7.

15世纪,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波涛汹涌,难阻探索步伐;星辰指弓,寻找未知彼岸;勇气满怀,挑战无尽艰险;以此冒险,开拓全新天地。 这反映了该探险家(  )

A.追求财富的欲望B.渴望荣誉的心态C.探索未知的精神D.无视危险的鲁莽

8.

1688年,英国和荷兰在海上贸易问题上产生冲突,英国指责荷兰阻碍其贸易航线,荷兰则称英国侵犯其领海,双方僵持不下。1697年,两国通过外交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明确了部分海域的归属,矛盾暂时缓解。该事件的发生表明(  )

A.英荷海上霸权的争夺异常激烈B.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考量C.国际法在当时已得到广泛认可D.殖民扩张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9.

在14世纪的巴黎,艺术家们在广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和赞赏。同时,城市政府大力资助艺术创作,修建了许多华丽的建筑和雕塑。这反映了巴黎(  )

A.文化艺术繁荣昌盛B.宗教信仰占据主导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政治制度高度民主

10.

1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疾病大流行时期,这些疾病大多是当时医生从未见识过的。由于没有现成的理论,当时的医学家不得不自己去观察和研究,结果他们很多都成了极富自由精神的学问家。这一转变在当时(  )

A.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B.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出现C.动摇了天主教统治地位D.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试图否决一项得到下议院和上议院多数支持的法案。最符合英国宪制运作方式的是,国王(  )

A.有权否决任何形式法案B.需尊重多数议员意愿C.可以通过公投决定法案D.需要获得内阁的支持

1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平均地权制度。日本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A.维护封建专制制度B.保障领主的利益C.提高农民土地权益D.扩大地方的权力

13.

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工厂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另一方面工人不断举行罢工争取权益。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劳动关系等。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B.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C.政府开始全面干预经济D.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工人罢工

14.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提出的,其标志就是 流水作业线 ,这种流水线无时无刻地运转,使工人像机器般重复一种动作。由此可知,福特制(  )
①给资本家带来了巨大利益 ②使工人阶级的境遇更加悲惨
③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覆灭 ④有利于工人劳动技能的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

1863年1月,波兰爆发民族起义,引起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关注。同年7月,英国工人在伦敦举行声援波兰人民斗争的群众大会,法国工人派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这些活动(  )

A.为 第一国际 的创立作了准备B.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促进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6.

1901年在美国成立的联合钢铁公司的产量占全国钢铁生产总量的60%,雇佣的职工人数在1907年达21万。在1900年以前德国的电气工业还分属七八个集团;1908—1912年,全部电气工业都集中在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手里。这些变化最能反映出(  )

A.垄断组织不断发展B.各国资本自由竞争加剧C.欧美形势逐步恶化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7.

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意志帝国出现了许多拥护殖民扩张的民间组织,如促进德国海外利益中央协会、西德意志殖民及出口协会、德意志殖民联合会和德意志殖民开拓协会等。这些民间组织的出现(  )

A.推动了德国对外殖民扩张B.推动了德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C.促进了世界工业中心的转移D.反映了德国政府称霸世界的野心

18.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试图构建新的国际秩序,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英、法、美等国争吵不休。这反映出(  )

A.大国利益难以协调B.会议缺乏有效组织C.新的秩序难以建立D.发展愿望无法实现

19.

表1所示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伊朗人在欧洲游历后的相关言论。这些言论(  )

表1

1

我观察到法国与英国的进步要比俄国先进一千倍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功背后是什么原因?其诀窍只有一个词;法律

2

治国有两种方法:伊朗的方法西方的方法,前者是君主知道国家利益之所在,后者是人民知道国家利益之所在。日本曾和伊朗一样是专制的国家,但自从立宪以后便迅速赶上西方,因此只有当民族的意见付诸实施,民族与国家的事务才能走上正轨

A.旨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科学技术B.说明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C.利于推动民主法治意识的传播D.体现了伊朗民族独立的诉求

20.

表2所示为1931—1939年德国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股份公司户数及资本总额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德国政府为了(  )

表2

年份

户数

资本总额/百万马克

1931

2720

98.6

1936

1445

62.1

1939

526

21.6

A.实行垄断生产B.解决经济危机C.缓和社会矛盾D.变更政治体制

21.

二战后期,苏联军队在欧洲东线战场不断推进,英美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也取得重要进展。但双方在一些战略决策上存在分歧。这表明(  )

A.盟军内部矛盾尖锐B.战争形势依然复杂C.美苏争霸开始显现D.军事指挥缺乏统一

22.

1946年3月,虽然美国部分科学家提交的关于国际社会管控原子能的方案得到美国舆论和社会各界的赞成,但美国政府无意放弃核垄断,继续坚持核武器研究。美国政府此举旨在(  )

A.建立其世界霸主的地位B.提升军事科技研究水平C.强化对西欧的政治控制D.完善原子能的管控方案

23.

美国在1948年实施了 柏林空运 行动,以应对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同时,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由此可见,柏林危机(  )

A.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B.成为冷战开始标志C.推动多极化趋势加强D.导致两极格局终结

24.

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西欧大国、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这表明当时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国家

平均失业率

物价消费涨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美国

3.2%

11.7%

15.3%

英国

2.9%

14.4%

11.2%

联邦德国

3.4%

10.3%

12.5%

法国

4.5%

9.3%

16.3%

日本

2.7%

8.6%

20.8%

A.福利政策失灵B.国家干预加强C.国际贸易混乱D.出现 滞胀 危机

25.

图2与图3分别是欧洲高福利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漫画。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新兴国家的发展受西方国家控制B.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债务危机影响C.高福利的实施具有经济安全隐患D.福利政策必然导致各国矛盾加剧

26.

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复苏租税法案》,规定将个人所得税税率在三年内减少25%,并规定个人所得税税级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同时准予企业加速折旧,并对新设备增加税收抵免额。几年后,里根政府再次大幅下调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最高税率。这些措施(  )

A.表明国家放松了对经济干预B.推广了美国新经济模式C.旨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勃兴

27.

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十一人,宣布停止活动,召开新党成立大会,大多数代表赞成建立波兰社会民主党,以 民主社会主义 作为奋斗目标,少数代表则决定成立社会民主联盟。这表明(  )

A.苏联模式适应波兰国情B.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失败C.波兰政局发生重大变化D.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缺陷性

28.

表4所示是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人均 GDP的部分数据。这得益于当时新加坡(  )

表4

年代

GDP增长率

人均 GDP/美元

20世纪60年代

8.7%

不到1320

20世纪70年代

9.4%

925

20世纪80年代

7.2%

5000

A.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B.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C.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29.

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访俄时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美国在这一时期也不得不承认其世界霸权地位受到当时内外条件的极大限制,对外霸权 深度有限 。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范围扩大B.美国霸权地位发生了动摇C.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新兴国家主权观念普遍增强

30.

2015年前后,随着部分跨境交易的萎缩,全球贸易一度呈急速下降趋势。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 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1.86%下降至2015年的44.99%,相当于退回到21世纪初的水平。这表明此时期(  )

A.局部冲突阻碍国际贸易B.各国经济出现衰退趋势C.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D.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阻力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会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和道德堕落,教皇权力受到来自宗教立场的改革者和来自世俗立场的国家主义者的批判和否定,经院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综合观念遭到破产,这一切都表明,中世纪文明陷入了某种宗教性的价值危机。这一危机在另一方面的表现,则是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的精神曙光开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闪现出来,这就是对世俗的人与自然的兴趣和关注,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自然科学精神的孕育。

——摘编自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但达到了它的 照亮 头脑,基本上削弱了教会神权和封建统治的目的,还替资产阶级制造了一套新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的领袖们都是些知识分子,政治斗争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他们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同时,启蒙运动者的 理性的王国 正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 按照这些启蒙学者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世界也是不合乎理性和不正义的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文明人 价值危机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运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学生在阅读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前四章后制作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图2

结合思维导图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 制度文明与社会发展 ,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列宁曾经说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和当时苏俄所处的国内外战争引发的经济萧条是密不可分的,但他又在理论上肯定这些制度、政策或措施具有共产主义性质。 伴随着苏俄国内战争的结束,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开始着手恢复由于战争破坏的国内经济,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而继续按照先前颁布的政策施行巩固与进一步落实,诸如,余粮收集制、义务兵役制等在内的措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为了试图保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使得苏俄国家顺利稳步进入社会主义。

——摘编自胡芳《新经济政策战略退却思想的深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期间,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战争的需求,但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农民们发现,余粮收集制使他们几乎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抵制情绪和小规模的反抗。工业生产方面,由于过度集中和强制管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极度匮乏,排队抢购成为常态。同时,强制的劳动分配和普遍的义务劳动,让部分民众感到负担沉重,心生不满。

——摘编自郭艳、杨云、秦伟杰、南储芳《浅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的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