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24+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67

一、单选题

1.

在公元前2万年前后,近东地区发生了一次经济革命:当地人从对单一的蹄类哺乳动物的猎取,扩大到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广泛开拓,这是包括了大大小小的野鸟类、鱼、无脊椎动物,具有决定意义的野果、坚果等野生植物的可食性第一次得到验证。这次经济革命(  )

A.推动了狩猎经济的形成B.反映了近东农业的起源C.奠定了定居生活的基础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

公元14世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西摩格由萨珊王朝时期的犬首孔雀尾形象转化为中国的凤凰形象,大量出现在陶器和细密画上。这反映了(  )

A.古代文明的交流交融B.波斯帝国文化政策的开放性C.波斯文明程度的提升D.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趋同

3.

亚历山大在远征中,身先士卒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强行把自己代入当地的文化中,同时还把古希腊的文明因子嫁接到被他征服的各个地区。亚历山大此举旨在(  )

A.提高自身涵养B.促进文化交融C.强化帝国统治D.推广希腊文化

4.

13世纪末,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英国却转变为 我的附庸的附庸是我的附庸 。这反映了(  )

A.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B.英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D.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5.

如表所示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改革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日本(  )

政治领域

在天皇之下设立二官八省为中央机构;设置国、郡、里为地方行政单位

经济领域

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制度和部民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地公民制,国家按公民人数颁授口分田,全国实行统一的租调制

社会秩序

建立了户籍制度和以天皇为最高层级的、极其严格的等级身份秩序

文化领域

开始官修正史。720年完成的《日本书纪》,是完全用汉字写成的第一部正史

A.开始了与中国的直接往来B.深受唐文化的影响C.官修正史强化了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面临困境

6.

据史书记载,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豆和棉织品作为货币使用。当时约有70种不同类型的商人,他们形成一个特殊阶层,住在城市的特定区域。这反映出阿兹特克社会(  )

A.商人成为统治阶级B.农产品高度商品化C.城市建筑水平高超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7.

有史学家提出:鉴于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这条新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和大的文明区域通过海上联系起来。这条 新航路 的开辟者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麦哲伦D.哥伦布

8.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殖民者发现美洲印第安人储藏了大量黄金,就把它们运往国内;后来,又发现美洲有丰富的银矿资源,于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开采银矿,致使大量白银流入西班牙。这些金银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B.出现物价暴涨局面C.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D.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9.

如表关于 三角贸易 的说法中学术界有关三角贸易的部分说法(  )

说法

主要内容

1

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主要商品之间的交换,包括非洲的奴隶、欧洲的手工业品和美洲的农副产品

2

北美殖民地时期的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包括两种:北美—非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欧洲—西印度群岛

3

存在于欧、亚、美三洲之间,在这一贸易中,中国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力量

4

北欧地区用制造品交换北美的鱼类、肉类、木材和谷物,再用这些产品交换欧洲南部的葡萄酒和水果

A.说法1描述的三角贸易影响较为深远B.说法2描述的三角贸易出现最早C.说法3描述的三角贸易由中国主导D.说法4描述的三角贸易不具备世界性

10.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热衷于创作更加精细的肖像画,通过精准的绘画技巧来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个性特征。他们的肖像画不仅还原了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这类肖像画(  )

A.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B.体现了理性批判的准则C.表达了反封建的精神D.摆脱了传统宗教的束缚

11.

漫画反映的是英王与英国议会的角力。该漫画意在说明,当时的英国(  )

A.资产阶级已经控制政权B.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相当残酷C.实行分权制衡政治体制D.资产阶级挑战封建专制王权

12.

马克思曾生动地将19世纪初的法国农民比作一袋马铃薯中的一个个马铃薯,他们无法在政治上形成一个统一的 农民党 ,因而更倾向于忠于传统,服从社会权威,而 小农阶级 这个 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 的代表正是波拿巴·拿破仑。马克思描述的这一社会现实(  )

A.强化了国家政治权威的主导力量B.反映了法国产业政策的亟待调整C.揭示了法国君主统治的社会基础D.说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持续发展

13.

1765年前后,英国纺织行业的发明数量呈井喷式增长。1765—1769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就有30项。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发明的涌现(  )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B.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不断壮大C.得益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折射出科学革命的持续推进

14.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等城市数以万计的工人参加了缩短工作日的斗争。几天后参加斗争的工人达到了35万人。纽约等地政客称: 芝加哥落入共产主义手中 巴黎公社的魔影光临美国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工人积极争取合法权益C.联邦政府职能有所调整D.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15.

自19世纪晚期以来,荷属东印度当局在印尼增设了各种技术性、职能性部门,如农业部、公共事务部等,同时在爪哇和外岛地区修建公路、铁路,发展海上运输、电报通信业务。到20世纪20年代,爪哇地区的93%和外岛地区都处于殖民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这说明当时(  )

A.荷属东印度工业体系完善B.印尼民族民主意识增强C.西方文明阻碍了印尼转型D.荷兰强化了对印尼管控

16.

19世纪80年代,法国推动塞内加尔铁路与电报建设。1881年,法国开始建设达喀尔至圣路易的交通线路,四年后完工,这条264公里的铁路连接了两大城市,便利了交通运输。至19世纪末,塞内加尔铁路总长已达1514公里,便利了法国在当地的大宗货物运输。这一时期塞内加尔的交通建设(  )

A.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B.表明非洲开启了工业革命C.服务于宗主国的殖民利益D.激起了祖国党的抗争运动

17.

有学者说,如果按照当初 国联 的多数一致原则,每个会员国都有否决权,那么一个议案的决定就会很难,局面甚至可能会一度混乱。而联合国只有五大国拥有否决权,那么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决议,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这一论述突出反映了(  )

A.国际组织成为大国的分赃工具B.大国的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动荡C.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有所完善D.世界各大国的力量走向了均衡

18.

甘地提出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的斗争目标是 自治 。所谓 自治 ,就是在印度隶属于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行使一些权力,并在以后的 非暴力 运动中逐渐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这主要体现了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的(  )

A.策略性B.革命性C.科学性D.前瞻性

19.

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  )

A.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B.苏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D.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

20.

1948年年底,美国对日政策 是要将稳定的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盟国 ,主张与日本媾和,缔结的和约性质亦并非惩罚性的,且不必非有苏联和中国参加。这一决策(  )

A.体现了美国谋求霸权的考量B.加速了美苏冷战重心的转移C.直接推动中苏结成同盟关系D.成为了朝鲜半岛分裂的诱因

21.

如图所示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的图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保证了国际贸易公平公正B.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国际协调C.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D.缓解了美国的经济 滞胀

22.

20世纪60年代后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明确指出,要增加社会主义企业的自主性,保障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计划性,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营的方法并使之现代化。南斯拉夫则提出要建立 自治型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民主,实行工人自治。这说明东欧国家的改革旨在(  )

A.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建立市场经济的模式D.巩固与苏联的关系

23.

下图所示是1950年和1970年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联邦德国(  )

A.经济竞争力增强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24.

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访俄时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美国在这一时期也不得不承认其世界霸权地位受到当时内外条件的极大限制,对外霸权 深度有限 。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范围扩大B.美国霸权地位发生了动摇C.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新兴国家主权观念普遍增强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会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和道德堕落,教皇权力受到来自宗教立场的改革者和来自世俗立场的国家主义者的批判和否定,经院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综合观念遭到破产,这一切都表明,中世纪文明陷入了某种宗教性的价值危机。这一危机在另一方面的表现,则是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的精神曙光开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闪现出来,这就是对世俗的人与自然的兴趣和关注,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自然科学精神的孕育。

——摘编自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但达到了它的 照亮 头脑,基本上削弱了教会神权和封建统治的目的,还替资产阶级制造了一套新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的领袖们都是些知识分子,政治斗争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他们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同时,启蒙运动者的 理性的王国 正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 按照这些启蒙学者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世界也是不合乎理性和不正义的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文明人 价值危机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运动。(8分)

26.

【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分)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来看,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互作用,世界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反过来又促进世界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从世界市场的本质属性来说,世界市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资产阶级通过世界市场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迫使其他民族、地区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服从于资本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摘编自杨淑贤《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的主要历史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简析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关系。(9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战后,英、法等国垄断资本涌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广大地区,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1920年,英属西非地区成立 统一西非国民大会 ,并在各成员国建立分会,向殖民当局提出给非洲人以选举权和受教育权等要求。1921年肯尼亚的新式知识分子成立 东非协会 ,旨在收回被白人抢走的土地。1922——1923年,法属马里、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共和国)等地相继爆发了部落起义和 土人步枪队 起义。1929年,坦噶尼喀成立反帝性质的 非洲人协会 ,而且在当地的工人罢工斗争中,出现了工人的工会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受到重视。同年,冈比亚的码头和海员工人举行反英罢工,取得了提高工资和建立工会等部分权利。与此同时,葡属安哥拉先后成立 非洲人民族联盟 安哥拉土著人地区协会 等组织,宣传有色人种的尊严。总之,20世纪2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立各类反帝性质的政治组织,这些组织开展的运动尽管多以失败而告终,但使人们懂得了团结起来的重要性。

——摘编自王存华《两次世界大战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联合国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其中,多数移民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增长影响甚大。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外来移民占美国新增劳动力的57.5%、德国的45.5%、加拿大的25.7%、澳大利亚的24.1%。相比之下,以前不知名的西北欧小国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例如,芬兰的外来移民增幅高达163%,奥地利为151.7%,爱尔兰为114.8%,丹麦是80.6%,冰岛和挪威在50%—62%之间。从移民来源看,在2006年迁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永久移民中,欧洲占33.8%,亚洲占33%,拉丁美洲占19.7%,非洲占8.8%,美洲占3.2%,其余是大洋洲移民。在迁入欧洲的移民中,56.8%是欧盟成员国的公民,亚洲移民仅占15.2%,拉丁美洲占13.4%,非洲占14%,北美洲占6.3%。这就是说,各国人口的迁移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地缘性特征。欧洲移民主要在欧洲流动。非洲移民中85%流向欧洲,亚洲移民中有2/3以上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拉丁美洲移民主要流向北美洲。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具体,阐述从原因(背景)、影响角度进行,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