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北京市通州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40+2)【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2 浏览数:113

一、单选题

1.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距不远,从遥远的古代起,这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民族习俗的差异C.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D.交通工具的限制

2.

如图所示,反映了古代(  )

A.埃及的法老制度B.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制度C.印度的种姓制度D.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3.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促进东西文化交流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C.传播了阿拉伯数字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4.

在中世纪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D.封君封臣地位平等

5.

据史载,从公元630年起,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中日交流(  )

A.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外传B.促进了中国唐朝社会的全面转型C.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繁荣D.推动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

6.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阿拉伯文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 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 该航海家(  )

A.在东方实现 黄金梦 B.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开辟了到美洲的航路D.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

8.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 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 ;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9.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禁欲观念的消亡B.理性主义的流行C.启蒙思想的传播D.人文主义的兴起

10.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1.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了 日心说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科学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 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这可用于说明(  )

A.启蒙运动促使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B.科学发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C.人文主义思想被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文艺复兴使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12.

1232年,英王以特别命令的方式剥夺了首席政法官职权,但遭到地方普通法院拒绝,并声称国王命令因违法而无效。经全体贵族审判会议讨论,国王宣布恢复首席政法官职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司法独立B.贵族专权C.议会至上D.王权有限

13.

美国建国初期,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规定;各州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赋予各州主权B.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恢复邦联制度D.旨在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14.

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摘编,可以看出(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31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B.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C.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D.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15.

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D.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16.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的无限扩大,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7.

某史学家评论说: 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 工人生计 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 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领导建立巴黎公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

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 奢靡之城 ,另一座是 悲惨之城 ,前者被后者包围。 悲惨之城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王朝的苛政B.教会统治的腐朽C.贸易中心的转移D.资本主义的弊端

19.

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

A.珍妮纺纱机B.汽船C.电灯D.计算机

20.

1821年,墨西哥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独立后的墨西哥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B.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D.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21.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这段话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历史背景B.交战过程C.战争结果D.战后秩序

22.

列宁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第一次世界大战壮大了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D.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推动革命爆发

23.

1921年,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开始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

24.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由于他的努力, 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 。材料反映出甘地主张(  )

A.武装夺取政权B.进行世俗改革C.非暴力不合作D.抵制西方文明

25.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国际联盟正式成立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26.

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B.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C.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有重大责任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27.

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本质上的不同是(  )

A.大战的持续时间B.大战的规模C.大战的伤亡人数D.大战的性质

28.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舆论。二战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拍摄的重要主题之一,拍摄的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  )
①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 中间阶层 的人数增加   ③建立 福利国家 制度   ④消除了固有的经济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 她说的 安全网 应指(  )

A.社会保障体系B.强化国防保障C.发展粮食生产D.劳动安全保护法

31.

在国内改革问题上,与其说赫鲁晓夫失之于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还不如说失之于未摆脱传统体制而使改革不彻底。 文中的 传统体制 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32.

某同学以 图说战后世界格局 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两幅漫画反映的主题分别是(  )

A.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B.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

3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于是掀起了(  )

A.民族独立运动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黑人民权运动D.不结盟运动

34.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一现象表明(  )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霸权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崩溃D.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就突出

35.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B.各国经济依赖程度的加深C.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36.

某课的中心词是 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 。由此推断,该课研究的主题是(  )

A.从两极世界到多极争霸B.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世界形势的缓和与动荡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37.

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一万六千多个公司分别进行生产。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B.社会信息化C.经济全球化D.文化多样化

38.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D.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39.

冷战结束30多年来,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并不太平。下列属于 不太平 的史实为(  )
①美国 9·11”事件 ②柏林墙被拆除
③伊拉克战争 ④越南战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

2016年《巴黎协定》确立 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可编制并通报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计划和行动。这表明(  )

A.各国应合作共赢应对全球挑战B.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安全威胁C.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亟待革新D.多极化世界格局尚未最终确立

二、材料阅读

41.

交往·交流·交融·发展(20分)
材料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阖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与汉朝交往的情况。(4分)
(2)概括时间轴上所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简述其精神内核。(4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6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4)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该现象的影响。(6分)

42.

战争·和平·合作·共赢(20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表

战线

西线:英法军队与德军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东线:俄军与德奥联军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南线:俄塞联军与奥军巴尔干半岛

参战国家:30多个

战争范围:14

参战人员:7350多万

卷入人口:超过15亿

伤亡人员:亡900万,伤2000多万,残350万人,另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其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工业水平至少倒退8

时间

主要事件

1914

728日战争全面爆发

德法马恩河战役

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

1915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

凡尔登战役伤亡70多万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伤亡130多万地狱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7

美国和中国参战协约国

1918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111日同盟国投降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一战的特点,并指出一战的性质。(6分)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吁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世界通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4分)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随之结束。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冷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4分)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