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48

一、单选题

1.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匠心巧思的时代表达,蕴含了玉鸟、玉琮、神徽、古城等丰富的本地历史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最早源于(  )

A.大汶口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头文化D.红山文化

2.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地区(今天河南兰考地区),并立盟约规定:诸侯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万邦并立、王位禅让B.天下归嫡、贵贱有序C.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3.

汉初在西部沿袭秦朝的郡县体制,却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见如图)实行这样的治理方式源于(  )

A.借鉴秦朝兴亡的经验教训B.分封制优于郡县制的认识C.儒学独尊的主流意识形态D.继承西周的分封政治传统

4.

《九章算术》中的 方田 讲田亩面积计算, 衰分 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 均输 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 商功 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据材料,可推知《九章算术》(  )

A.阐述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B.聚焦商品交换活动的方式C.介绍近代西方的数学知识D.注重解决社会的实际需要

5.

前秦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苻坚开始有惧色,回头对苻融说: 此亦劲旅,何谓弱也! 。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楚汉战争D.淝水之战

6.

钱穆先生论曰: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据此可知,钱穆先生认为(  )

A.社会进步通常具有曲折性B.改革往往导致历史的倒退C.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灭亡D.民族融合不利于统治稳固

7.

贞观初年,三省间的纠纷即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协调三省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并有尚书长官和各种名号宰相参与。为此,唐朝设立了(  )

A.尚书台B.中书省C.政事堂D.军机处

8.

盛唐时期,唐三彩的骆驼俑和胡人俑(见如图)数量繁多。这从侧面说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唐文化兼收并蓄C.青花瓷制造发达D.佛教和道教融合

9.

《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书中记载了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武器,还有完整的火药配方。由此可知,《武经总要》最早可能成书于(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

有学者指出,明成祖时期,中外使节往来之频繁,来使的级别之高为中国古代所仅见。每年平均有近十国使节来华朝贡,先后共有292国次,还有不少王子、王妃甚至国王一同前来。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船技术先进B.海外贸易发达C.倭患问题解决D.郑和远航海外

11.

2002年,中国第一家以表演艺术家命名的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在泰州市建成,以表达家乡人民对艺术大师的纪念之情以及艺术精神的传承之志。梅兰芳先生毕生贡献的剧种(  )

A.标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B.是以表演神话故事为主的艺术C.逐渐成为了全国最流行的剧种D.起源于明清时期的 西学东渐

12.

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  )

A.规定东南沿海开放五处商埠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C.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组织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13.

据统计,1851—1861年间,全国乡试停科率达36.5%。1861年,清廷举行辛酉科乡试,全国共16乡闱,停考者竟达12乡闱,只有顺天、山西、陕西和广东4乡闱如期举行。材料说明(  )

A.鸦片战争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观B.太平天国冲击了清朝的统治秩序C.洋务运动引起了权力结构的变化D.清末新政推动了选官制度的革新

14.

1894年7月11日的《申报》刊文: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沿江沿海各口岸,炮台林列,巩固坚牢,北洋所练水师,直与泰西无异。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对国际国内形势一无所知B.洋务新政推动了国防能力的提升C.舆论对中国国情分析比较透彻D.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民众的觉醒

15.

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 材料中的 联军 发起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如图是1922—1927年中国工会会员人数的发展统计图。造成这一时期工会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刺激B.革命性质的剧变C.国民革命的推动D.列强侵略的加剧

17.

1928年, 边界红军的来源……大成问题。 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B.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C.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D.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

18.

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 据此观点, 抗日战争的起点 是(  )

A.1931年,东北B.1932年,上海C.1935年,华北D.1937年,北平

19.

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C.体现敌后战场渐成中国抗战的主战场D.促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20.

如表反映了1937——1945年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数的变化,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

年份

1937

1939

1940

1942

1945

八路军人数

80000

270000

400000

340000

1028893

新四军人数

12000

50000

100000

110960

268591

A.军队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B.中共领导的军队数量持续增长C.皖南事变导致了当年八路军减员D.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21.

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指出: 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相结合 现在一般来说 三三制 仍旧不变,但对它的解释是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 毛泽东的主张(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C.奠定了工农武装割据基础D.体现了国共团结合作的精神

22.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此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美国开始推行扶蒋反共政策B.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C.美军干涉导致朝鲜内战爆发D.国家完成土改对抗美国侵略

23.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 这次大会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要以更大地规模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这次会议(  )

A.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B.说明新中国已经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初步构成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24.

在当时 冷战 的情况下,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新中国(  )

A.与日本正式建交B.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C.参加日内瓦会议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论述出自(  )

A.《论十大关系》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6.

1964年4月25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向中央转交的一份报告说, 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比如工业、交通设施过于集中在14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毛泽东批示: 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实施。 为此,我国(  )

A.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B.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27.

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满怀爱国豪情,一举甩掉了我国 贫油落后 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该材料(  )

A.表明了 大跃进 成功推进B.推动了 双百方针 的成功实践C.反映了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D.促进了国家工业布局的不断完善

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声明: 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该声明(  )

A.体现和平统一的方针B.标志着 九二共识 达成C.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D.正式启动两岸直接 三通

29.

如图为1978—2017年上海食品类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其中对90年代上海食品类价格指数下降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经济特区蓬勃发展D.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30.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属于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是(  )

A.澳门回归到祖国的怀抱B.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首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D.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南 一词本义指代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之际,江南指长江中游南部,荆楚湘江之地。魏晋南北朝,江南东扩,延伸到江浙一带。初唐时,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江南道。明清时期, 江南 指代的地域范围主要在太湖流域(今苏南浙北一带)。这一地理范围的变化既与以北人中心为感知的出发点有关,又和行政区划的演变紧密相连。其中,经济效益的累积和政治形势的博弈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江南 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兼容并蓄的江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江南的崛起与江南文化的形成得益于文明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契机。

——摘编自丁梦琦《江南地理内涵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象》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江南 指代的地域范围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列举为 江南 崛起提供 契机 的重要历史事件。指出材料释读 江南 这一概念的主要角度。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新派在新建新式学堂之外,还对旧时书院进行改造,将其纳入新式教育体制当中,在合理利用原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将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 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 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维新派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向社会推广西学以促进整个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西方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杂志社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变法的教育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的成因。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 现代文化 。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称为 开了大口 ,很难顺利完成。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 小康之家 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 三步走 的战略构想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肖贵清、李永进《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建国周年之际,国家发行纪念邮票成为惯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 中国社会现代化构想 在经济方面的成功实践及取得的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现代化构想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从图像证史的角度,赏析材料三的建国纪念邮票。

赏析角度

解读信息

邮票的图像内容叙事

邮票发行的时代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