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吉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9

一、单选题

1.

一般而言,文明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阶级分化和公共权力的出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秩序,城市或相对密集的居民点逐渐兴起。这些现象产生的共同前提是(  )

A.通用文字的形成B.交通条件的改善C.灌溉水源的丰沛D.社会分工的发展

2.

希腊人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向爱琴海沿岸地区进行殖民。到了前7世纪时,殖民范围扩大到北非和黑海沿岸等地。到了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已经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大规模的殖民城邦网络。这些殖民活动(  )

A.创造了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B.奠定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C.便利了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3.

某近代学者在论述西欧封建庄园时写道:“(中世纪早期)经济条件不允许以雇佣劳动力或领主家中豢养的劳力开发极为庞大的领主自领地。所以,对领主而言,与其将所有的地块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如永远支配那些自食其力的依附者的劳动和资源为好。 在该学者看来,封建庄园的经营方式(  )

A.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归属B.受制于地广人稀的情形C.诱使领主依赖固定地租D.改善了农奴的生活境遇

4.

目前已知人工栽培的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最早出现在西亚;人工栽培的芋头最早出现在南亚;中国则是水稻和粟的故乡。下表所示为美洲先民独立培育的代表性作物。据此可知(  )

粮食作物

玉米、马铃薯土豆、甘薯

蔬菜作物

辣椒、南瓜、番茄西红柿

干果作物

花生、向日葵、可可

水果作物

草莓、菠萝

经济作物

橡胶、烟草

A.区域文明呈现多元特征B.亚洲农业文明优势明显C.美洲农业分工更加完善D.各洲农业起源基本同步

5.

1607年,某位居住在北美的欧洲移民向自己迁出地的君主致信道: 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 材料可用于探究(  )

A.印第安人大量减少的主因B.种植园经济兴盛的必然性C.美洲引入小麦的历史背景D.北美居民饮食文化的嬗变

6.

某学者将 地理发现 定义为, 任意文明民族的代表第一次到达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 ,并强调不能将 地理发现 地理大发现 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地理发现 呈现出欧洲中心色彩B.地理大发现 是特定的历史事件C.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属于 地理发现 D.地理大发现 结束于登陆南极洲

7.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受到了富有的商人家族的赞助,这种赞助关系在这一时期十分普遍。这体现出文艺复兴受到(  )

A.商业资本的影响B.宗教信仰的束缚C.政治力量的游说D.科学研究的助推

8.

1861年,俄国颁《解放宣言》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革,农奴解放成为自由农民体但土地分配仍然存在不公,大片土地归地主所有。这说明当时俄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

A.贵族地主的权力加强B.中产阶级的崛起C.社会等级制度的消失D.农奴身份的变化

9.

下图所示为1799——1869年美国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值。材料最能说明此时美国(  )

A.农业出现了衰退B.黑奴得到了解放C.产业结构不合理D.工业化水平提高

10.

1800年,某英国工厂主认为,新招募的工人身上的恶性远远多于美德;他们盗窃、分赃、酗酒、怠惰,且容易成群结队地引发或陷入各种纠纷。工厂主这一认识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  )

A.启蒙运动的阶级局限B.社会伦理道德的普遍沦丧C.无产阶级队伍的分化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

1848年,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刚刚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工作,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这场革命检验了《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也在革命经验的启发下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这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  )

A.科学性和发展性B.原创性和丰富性C.包容性和实证性D.时代性和世界性

12.

当拿破仑的军队占领西班牙全境的消息传到拉丁美洲时,加拉加斯(今属委内瑞拉)的民族主义者在市政厅前聚集,他们高声质问: 西班牙国家都灭亡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成立新的政权? 次日,他们便着手召开新议会。由此可推知,委内瑞拉的独立运动(  )

A.主要由土生白人领导B.受到欧洲局势的影响C.遭遇外来的政治渗透D.具有 不流血 的特征

13.

19世纪70年代,埃及的混合法庭(由英、法、埃法官共同行使司法权)以及有英、法两国代表参加的埃及新内阁相继建立。19世纪80年代,在祖国党领导下,起义士兵强调埃及应超越宗教界限形成政治联合,以共同抵抗英国的入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当地封建势力遭到削弱B.实现了各阶层的大团结C.民族革命具有妥协色彩D.粉碎了柏林会议的阴谋

14.

一战结束前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 十四点原则 中,将 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作为第一条,并在巴黎和会等场合大力宣扬。而在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英、法对此一无所知。这反映出(  )

A.美国遭到欧洲大国排挤B.英法应对二战爆发负责C.凡尔赛体系缺乏约束力D.秘密条约没有法律效力

15.

一战后,土耳其爆发革命,于1920年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新政府。土耳其议会以凯末尔的名义给列宁写信,希望获得苏俄政府援助并向莫斯科派出代表团。1921年,土耳其与苏俄缔结了友好条约,条约以 互利平等 为原则取缔了沙俄原来从奥斯曼帝国攫取的一切特权。这表明苏俄(  )

A.致力于肢解奥斯曼帝国B.投靠了同盟国军事集团C.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D.传播了列宁主义的理论

16.

北伐战争期间,尽管遭到列强武装干涉,国民政府仍在群众运动配合下成功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甘地发起 食盐进军 ,所到之处,在殖民当局担任公职的印度人纷纷辞职,迫使英国取消了一些强加给印度的法律。这表明当时(  )

A.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C.经济危机削弱列强实力D.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德意志诸邦

美国

1820

50%

1520%

10%

1840

46%

12%

11%

1S50

39%

15%

15%

1870

32%

10%

13%

23%

材料二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德意志诸邦

美国

1820

27%

9%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1870年英国工业地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美国工业化进程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状态,据此得出一项美国工业化进程的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日货逐步取代欧货成为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原住民的重要消费品。如1915—1918年,日棉(棉纺织品)在印尼的输入额实现了成倍增长。与此同时,英属马来西亚抵制日货运动演变为抢米风湖。印尼华商也逐渐展开正面的抵制日货运动。此时印尼的共产主义者则开展暴力斗争。荷兰殖民当局向华人商会等组织施压。声明政府将严厉处罚与共产主义有关联的群体和组织。殖民当局惧怕华侨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正在组织全国罢工的 东印度社会民族联盟 (1920年改组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印尼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结成联盟,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摘编自费俊英《近代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多重面向——以荷居东印度中华商会兹创日货运动为倒的分析》

材料二
1945年8月5日前,日本殖民当局不断向印尼人灌输在 大东亚共荣圈框架下许诺他们独立 的思想,以此争取印尼人的忠诚和屈服以便对两方殖民者展开 圣战 ;8月5日后,日本人则宣称 日本与印尼的独立毫不相干 ,声称假如卷入印尼的独立就会伤害自己的民族尊严,违抗盟军要求保持其政治现状的指令,进而扰乱本国的民族政治。1995年4月一名印尼民族革命的亲历者在东京大谷大学发表演讲称,给予印尼国家生命的独立宣言(1915年8月17日)完全是印度尼西亚人的事情,除了个别的同情者之外,日本当局仿佛就是一位漠然视之的旁观者而已。官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赋予印尼人政治自由。1945年8月16日下午,苏加诺等印尼民族主义领导人无视日军同意与否,提前邀请 独立筹务委员会 成员开会。

——摘编自梁展《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本尼迪充待·安幽森约民族主义想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影响印尼民族民主运动的因素。并简评当时的印尼民族民主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结束前夕日本侵略者对印尼独立态度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取得独立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亲自起草《土地法令草案》,并领导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该法令文本中还附有一份以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为基础而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该委托书提出,一切土地 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土地应当平均使用

——摘编自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材料二
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通过了加快农业集体化的决议,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随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到1937年,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迎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均是以机械化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比例成倍增加。然而,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 倾冒进倾向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历史》(纪录片文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土地法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对历史进行分期,其目的就是使历史著作能如实地反映这种客观规律。我们对历文选行分期,首先就是要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这种 质变

西方学术界对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术争鸣

观点

出处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卡尔·骨勒蒂的《通史概要》

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转折点

《新剑桥近代史》

引起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兴起的商业革命是形成近代历史的主要因素

《世界近代史》美国大学通用教科书

1600(1516世纪之交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卡尔·贝尔的《近代史》

——据高金玲《世界近代史开端问题的争议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价值》整理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维度,提出一个你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看法,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认同材料某一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看法明确具体,论证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