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13—2014学年《三维设计》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 课时跟踪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9
浏览数:8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2011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发表
“
双十讲话
”
,重申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
“
双十节
”
对于台湾来说是( )
A.传统节日
B.国民党建党纪念日
C.纪念武昌起义的日子
D.
“
双十协定
”
签订纪念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
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 ⑤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
“
中国革命之母
”
,这主要是因为( )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下图的内容是: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把黎元洪从床下拉出来,逼他做都督时的情景。这实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用人唯贤,不拘一格
B.当时革命党人中有
“
资望
”
的人少
C.对旧官僚的认识不清,革命带有局限性
D.缺乏群众基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
“
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2010·淮北高三一模)
“
比较
”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
“
1787年宪法
”
(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C.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武昌起义爆发时,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
“
隐居
”
,但仍遥控着北洋军。不久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主持军政。袁世凯复出的原因是( )
①袁世凯控制着最有实力的北洋军,这是他复出的根本原因 ②帝国主义为扶植新的代理人而支持他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2011年10月9日,中国政府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
“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9.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1895车,郑观应在诗中鼓吹
“
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
”
,
“
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
”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
“
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
”
,
“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
。
材料二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并加以评价。(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