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35+2)【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7 浏览数:111

一、单选题

1.

《全球通史》一文中指出: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发展,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下列关于伟大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埃及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B.古巴比伦象形文字是最古老文字C.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是莎草纸D.古希腊苏格拉底为西方哲学奠基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 拉犁臂 公牛的租金4石大麦称出。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 拉两边 的公牛的租金。这一规定从侧面反映出(  )

A.公牛租金昂贵B.农耕经济发展C.剥削现象严重D.商业贸易繁荣

3.

如图左侧为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雕塑,右侧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塑。两者在发饰、表情和站立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由此可知(  )

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刻

A.埃及雕塑对希腊雕塑的借鉴B.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联系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艺术发展D.早期文明/独立性和多元性

4.

丘进在《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中提到: 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中国铁是 质量最佳的 ,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 据此可知,汉朝与罗马帝国(  )

A.双方交往限于丝绸贸易B.商品经济均占主导地位C.双方有间接的经贸交流D.双方海上贸易往来频繁

5.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写到:“……从理论上说,国王对贵族有管辖权,因为国王是土地分封终极的来源;可是由于每一个封建主只效忠给他土地的人,也就是他的直接封主,所以他可以不听国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话……”据此可推知(  )

A.蕴含着分裂割据因素B.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C.有利于王权进一步加强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6.

《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研究》中叙述:“……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城市特许状的获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 这一现象(  )

A.强化天主教会统治基础B.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C.不利于新经济因素产生D.源于欧洲封建庄园经济

7.

图3为某一文献的部分信息,据此判断该文献是(  )

◆法典编纂遵循的原则是删繁就简,避免过时和矛盾的地方

◆受基督教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反对奴隶制度的倾向 

图3

A.《摩诃婆罗多》B.《查士丁尼法典》C.《吉尔伽美什》D.《汉谟拉比法典》

8.

《亚洲独领风骚的时代》一文写到: 阿拉伯人将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等地,将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制传播到欧洲……;阿拉伯人翻译了很多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作品,后来以拉丁语版本传回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创造了丰富多彩伊斯兰文化B.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C.深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成为沟通东西世界贸易桥梁

9.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及叙利亚等地后,基本上控制了东西方之间几条主要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而来自东方的香料早已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此可知,奥斯曼帝国的重税政策(  )

A.直接影响了西欧人的日常生活B.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实力C.成为了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D.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10.

公元7世纪,某国家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掀起了 中国化运动 ,这个国家是(  )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日本

11.

许多民族独立地 发明 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 该观点旨在说明(  )

A.非洲冶炼技术的独特B.古代文明的多源特征C.各文明地区缺少交流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2.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关于马铃薯表述正确的是(  )

A.原产非洲高产作物B.葡萄牙人带回欧洲C.传播得益于新航路D.解决了欧洲的饥荒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记载: 阿兹特克人粗野好战,他们通过建造 浮动园地 来扩大耕地面积, 浮动园地 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 据此可推知,阿兹特克(  )

A.水利设施系统完备B.是现代农业发源地C.道路交通方便快捷D.有人口增长的压力

14.

一位航海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二位陛下,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依据材料,此次航海意在(  )

A.倾销商品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劫掠财富

15.

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一文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的示意图中, 的航海路线是(  )

A.④B.③C.②D.①

16.

梁启超曾评价: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认为(  )

A.欧洲大航海时间较早B.航海动机影响了结果C.欧洲航海技术更先进D.欧洲水手有探险精神

17.

15世纪的世界地图绘制各大洲界限不清,混成一体;而到了16世纪,世界地图则把各大洲清楚的分开,甚至把南美洲、北美洲都区分开来。这种变化得益于(  )

A.地圆学说影响地图绘制B.罗盘测量有了巨大进步C.各大洲发生了板块移动D.新航路开阔了人类眼界

18.

16世纪中期开始,玉米、甘薯逐渐传到全世界,大大增加了当地的粮食产量,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大幅增长,也推动了土地开发。材料说明(  )

A.印第安人为世界做出贡献B.商品的流动促进世界发展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D.殖民掠夺促进了世界进步

19.

马尼拉大帆船 是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其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 中国船 。据材料可知,马尼拉大帆船(  )

A.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B.加速了西班牙资本积累C.墨西哥成为主要受益国D.加剧西、葡争夺殖民地

20.

《共产党宣言》写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其旨在说明,大航海活动(  )

A.促使封建社会开始崩溃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C.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D.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21.

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 文学之父 彼特拉克强调古典文学作为自我改进和指导社会行为的一种手段的价值;同样,该时期创办的寄宿学校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这反映文艺复兴运动(  )

A.关注人的发展B.构建社会蓝图C.反对宗教信仰D.抨击精神束缚

22.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描写: 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可以永远抱着希冀而无所恐惧。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 该经典台词体现出,莎士比亚(  )

A.重视经验的理性化思维B.强调独立思考自主精神C.代表底层工商业者思想D.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23.

教皇除宣告或证明罪孽已由神赦免外,他本人不能赦免任何罪过。至多仅仅有权在为自己保留裁决的案件中为人赦罪。即使如此,如果他的权力遭到否认,这种罪仍然未得赦免。 此语句应出自(  )

A.《哈姆雷特》B.《九十五条论纲》C.《天体运行论》D.《社会契约论》

24.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由此可见(  )

A.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日心说B.牛顿提供认识自然的新思维C.达尔文推动科学世界观形成D.马丁路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5.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这句出自卢梭《社会契约论》,其主张是(  )

A.主权在民B.君主立宪C.独立思考D.自由平等

26.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近代早期欧洲有代表性的专制君主,掌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光荣革命 后,18世纪的英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而同时期的法国却仍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  )

A.英国革命未能影响其他国家B.英国革命影响了法国的政体C.法国封建制度极其腐朽顽固D.法国革命沉重打击封建势力

27.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这说明拿破仑统治(  )

A.巩固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成果B.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C.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的蓝本D.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性质

28.

美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关于两次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都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 ②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矛盾
③都推翻了美国封建制度 ④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结果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9.

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发布 官业下放令 ,从1880年11月起,决定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该政策是指(  )

A.德国的 铁血政策 B.英国的 科技革命 C.日本的 殖产兴业 D.俄国的 农奴改革

30.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 伦敦促进自然知识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的成员意识到,在技师与科学家之间进行合作好处多多,开始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有可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这说明(  )

A.科学与技术已经紧密结合B.英国成了科学技术的高地C.政府政策影响科技的发展D.科技是工业革命决定因素

31.

1650—199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依据表格可知(  )

年代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1650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1950

23.0

6.7

6.3

0.5

8.8

54.7

100

1990

15.0

5.0

8.5

0.5

12.0

59.0

100

A.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人口比例B.世界各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C.拉丁美洲人口比例一直增长D.欧洲人口数量趋势不断下降

32.

如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图中可以推断出(  )

A.英国农业产值降低B.工业机械程度提高C.第二产业地位增强D.英国经济发展加快

33.

下列属于唯物史观内容的有(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④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⑤人类社会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演变 ⑥地理条件影响历史发展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4.

费尔巴哈是人本唯物主义的代表,黑格尔奉行唯心主义,但有系统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他们思想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  )

A.独立创新性B.开放包容性C.继承发展性D.特色多元性

35.

马克思评价巴黎公社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反映巴黎公社的伟大功绩是(  )

A.震撼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B.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用暴力方式推翻旧的政权

二、材料阅读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法国的巴黎和马赛、英国的伦敦、德意志的科隆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城市。14世纪时,伦敦人口有四万,巴黎有六万,西欧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也随之发达起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工业的行业分工日益细密。同一行业的人们组成行会,行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订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依据材料一、简述欧洲行会出现的过程。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自治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城市自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人是贫是富,是根据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类生活必需品、便利品以及娱乐品。一个人自身的劳动所能够提供的,仅是这一些需要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需要从别人的劳动成果中去获得。所以,他是富裕抑或贫穷,就要看他可以支配多少劳动量,也就是说,他能购买多少劳动。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人类理性的三个永久性问题,是我们理性兴趣集中所在。这三个问题就是: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应的历史事件,并阐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