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锦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5

一、单选题

1.

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可以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铸铁技术领先世界B.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C.南方耕作技术发达D.冶铁业取代了青铜业

2.

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  )

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

3.

所谓 编户齐民 ,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 编户 。同时废除过去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 齐民 ,总称 编户齐民 。这一制度(  )

A.固化了 士农工商 的身份差异B.是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C.有利于政府掌控人口征发赋役D.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标志

4.

《宋史·舆服志》载: 庆历八年,诏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 ;《辽史·仪卫志》载: 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 。上述记载(  )

A.体现了汉族服饰深受喜欢B.反映了辽宋民族交融加强C.说明了辽宋政权之间对峙D.表现了契丹族逐渐封建化

5.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盲人)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这六句话就是 圣谕六条 。据此可知当时(  )

A.律令开始儒家化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C.法律宣传程序化D.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6.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 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

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7.

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 东海道新干线 的成功示范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8.

以下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演变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重大事件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1980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2010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成员

2016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A.该组织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B.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C.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组织拥有支配权D.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不断提高

9.

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C.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10.

17世纪上半期,欧洲各国利益纷争加剧。一部文献问世,它指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这部文献是(  )

A.《战争与和平法》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C.《至尊法案》D.《非战公约》

11.

同样令人困扰的问题来自新的劳动纪律和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的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该材料反映了(  )

A.手工工场的发展B.工厂制度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形成D.电子商务的兴起

12.

恩格斯曾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 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他还说,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表明(  )

A.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C.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D.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13.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B.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C.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D.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14.

对如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9世纪中后期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公里)

欧洲

美国

世界总里程

1845

9200

7500

20500

1860

51900

49200

108000

1874

136000

116000

282000

①铁路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欧美在全球铁路建设占绝对优势
③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④贯通全世界的铁路网络得以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5.

1931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 黄金不再在人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贪婪的手掌再也无缘接触它。黄金如今沉睡在地下,再也看不见。当众神不再身着金黄色的盛装在地上漫步时,我们便开始理性地看待它们。 这段话的背景可能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流通货币C.国际金本位制度走向崩溃D.金币代替黄金在国际间流通

16.

经历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了 从摇篮到坟墓 的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

A.旨在保障贫困人员生活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C.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D.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面对嘉靖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先后作了种种的改革尝试,但是这些改革尝试大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到了万历初年, 勇于任事 以天下为己任 的大学士张居正,掀起了一场对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全面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出现中兴的景象。

——摘自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

材料二
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 开始行政改革,裁汰书吏、差役,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新机构。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做法,推出中央新官制,其中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一些主要与宫廷皇室有关的机构,均保留不变,此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又出台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并宣布该方案先在东三省试行,各省于15年内分期完成,对于此次清廷的行政改革,当时舆论大失所望,感叹: 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 而东三省官制改革又直接导致清廷内部发生轰动朝野的 丁未政潮 (1907年春夏间)。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原因和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末 新政 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科举是一种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创始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宋代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勤奋读书的热情,读书人数急剧上升,对经、史、子、集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应该说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有过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奠基人,他的政治学说成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论基础,其中考试独立学说是孙中山考试思想的中心内容。在1924年的《五权宪法》中,孙中山说: 考试制度在英国实行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为此,他极为重视通过考试来挑选国家所需的人才,同时,也期望能根据考试这种最严密、最公平的人才选拔之法, 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

——摘编自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各分支中,唯有传统的中国医药学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其所以能够如此,原因之一是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即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在中医药学体系中,以望、闻、问、切 四诊 进行诊断,这个体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阶段的成就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经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从世界医药学史的角度看,中医药学不但体系独特,而且有着一系列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了 团结中西医 的方针。1958年在毛泽东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的号召下,中央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事业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规定了 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 的条款,从国家根本大法上保证了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所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都有哪些发展?(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 全球化 贸易的新潮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 租借 的手段使澳门成为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 全球化 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 马尼拉大帆船 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欧洲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交流,而这种交流对人类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永久性地改变。1700年世界人口达到6.1亿,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种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全球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和饮食营养改善,美洲本土的作物在交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玉米和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比重大大提高,在中国玉米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在不适合水稻和小米的生态环境中生长。从西欧到中国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航海探险唤醒商业贸易的繁荣,这时欧洲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