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4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2 浏览数:79

一、单选题

1.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有数处积石大冢群,冢内往往以一二座地位尊贵的大型墓为主墓,周围或上部附葬多座小墓。墓内随葬品多玉器,有猪龙形玉雕、钩云形玉佩、玉璧和玉龟等,玉器种类和数量随墓的大小而异,也有些墓内空无一物。这反映出红山文化(  )

A.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王权与神权已紧密结合C.是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存D.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

2.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对于士、庶民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只知效忠于 ,而不知效忠于 。这反映出分封制(  )

A.强化等级秩序B.凸显家国一体C.固化血缘关系D.隐含分裂因素

3.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治理国家应 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据此可知其推崇(  )

A.顺乎自然B.道德教化C.严刑峻法D.礼法并举

4.

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史料,对于研究历史有重要价值。下图是秦统一后形势图,据此可知秦朝(  )

A.首创郡县治理制度B.长城军事防御功能明显C.华夏认同观念初现D.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5.

汉武帝改革财政制度,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这些措施都(  )

A.减轻了百姓赋役负担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控制

6.

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改变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D.推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7.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规定: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目的是完成北方的统一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C.解决了鲜卑族内部矛盾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8.

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图,其中太极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地。三省位置的分布缘于(  )

A.规范三省职能B.君权相权之争C.维护皇权需要D.强化中央集权

9.

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唐朝后期,通过上供、留使、留州的三分制将中央政府所需要的财政开支以上供的形式派定下来,地方政府获得了部分财权和税权。这一举措折射出(  )

A.农民负担加重B.中央集权衰落C.藩镇割据消除D.君主专制加强

10.

唐代诗人元稹记载:“(白居易的诗集)至于缮写模勒,衒(沿街叫卖)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B.艺术传播呈现商业化特点C.诗歌繁荣与科举制密切相关D.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凸显

11.

《金史》记载: 诸部之民无他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 。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南北面官制B.募兵制C.猛安谋克制D.四等人制

12.

南宋学者叶适指出: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此材料可佐证宋代(  )

A.强化集权存在弊端B.注重民生问题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加强边疆治理

13.

下表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数据(部分),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省份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总计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241

20

11

25

20

2

5

17

16

302

56

402

44

920

A.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B.北方环境持续恶化C.政府强化对南方控制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14.

元代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期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这一变化(  )

A.强化北方优势地位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C.缘于政治中心变化D.促进海上运输发展

15.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原本属于六部的权力,被内阁侵蚀大半,内阁 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这一现象(  )

A.标志丞相制度废除B.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C.凸显政治统治黑暗D.使内阁成为权力中心

16.

下表描述了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相关条约

清政府的态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中英协定关税

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领事裁判权

免致小事酿成人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摒弃 天朝上国 观念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D.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17.

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指出,欧洲人 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造舟尤极奥妙……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 。据此可知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使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C.启迪人们开眼看世界D.全面认识到西方领先原因

18.

1854年10月18日,咸丰皇帝在上谕中说: 该夷(英、法、美)等曾先后驶往金陵(南京)、镇江,与贼交谈,其心怀叵测……。 这表明清政府担忧(  )

A.边疆危机加剧B.列强卷土重来C.内外势力勾结D.汉族官僚崛起

19.

1875年李鸿章上奏光绪帝: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 ,建议设立轮船招商局, 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 。这一提议有利于(  )

A.引进西方制度B.缓和中外民族矛盾C.建立军事工业D.打破列强垄断航运

20.

当中国将要被瓜分的关键时刻,在北京的一批参加会试的年轻举人向皇帝上了一道长长的奏疏,建议进行彻底的改革。 这一举动(  )

A.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加速了大清帝国瓦解C.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21.

1900年6月,慈禧颁布《对万国宣战诏书》: 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 诏书中称赞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东南互保运动

22.

1904年孙中山发表演说: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此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建立了(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3.

1914—1918年间我国注册设厂183家,平均每年近37个,与之前相比明显增多。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

A.清末新政的直接推动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C.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4.

下图为创作于1918年的政治漫画,其内容反映了(  )

A.清朝面临统治危机B.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民主共和名存实亡D.军阀混战蹂躏人民

25.

约翰·杜威说: 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 这场运动(  )

A.直接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B.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6.

1924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两则启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这两则启事反映了(  )

A.民众民主意识觉醒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男女平等思想实现D.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27.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某次会议上,陈独秀和马林主张把一切革命力量汇合起来,实现国民革命,而张国焘、蔡和森等代表则持反对意见。经过激烈争论,大会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历史性决定。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一大

28.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四渡赤水

29.

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共产党军队的宣传标语(  )

A.实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B.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C.佐证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D.出现于全面抗战爆发以后

30.

1938年4月15日《中央日报》头版新闻的标题为《李司令长官通电告捷:临沂反攻我获大胜》,与该新闻相关的是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长沙会战

31.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指出: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 该学者的观点(  )

A.贬低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地位B.全面分析日本二战失败的原因C.否定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作用D.佐证了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32.

下图是画家丁聪在1946年绘制的漫画,该漫画(  )

A.体现了对民主建国的向往B.表达了对国民政府的不满C.说明民众充分享有自由权D.反映了对抗战胜利的向往

33.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示意图(局部),这次战役(  )

A.揭开战略进攻序幕B.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C.实现北平和平解放D.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34.

2023年,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多维度的方式还原了战争情景与英雄人物,唤起了观众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深刻记忆。志愿军入朝作战(  )

A.落实了 一边倒 外交方针B.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C.体现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D.展现了新中国强大综合国力

35.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组宣传画,这组宣传画(  )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B.反映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C.彰显了社会新风尚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B.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C.促进了经济体制转型D.改善了国民经济布局

37.

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广告结尾还显示: 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 。该广告的播出体现了(  )

A.商业经营理念的转变B.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C.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D.民众思想的普遍解放

38.

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397亿元增长到766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至686.3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外开放全面展开C.国有企业改革的引领辐射D.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9.

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年度联合反恐演习有效地震慑了本地区的 三股势力 ,还开展了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的联合安保合作。据此可推知上海合作组织(  )

A.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B.为地区安全做出贡献C.强化了联合国的影响D.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

40.

2023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访问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共同见证签署共建 一带一路 、经贸、教育、旅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此次会谈成果说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B.睦邻友好关系的新突破C.区域集团化出现了新发展D.双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二、材料阅读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明代中期以后,历史的陈旧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文化从结构的深层发生了剧变。至于具体的表现,则在于对人格独立的孜孜追求,争取思想的自由,不屑以圣贤为冠冕的教条,憎恶灭没个人真性情而安于欺世盗名的假道学;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 好色 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明代中期以后,户籍管理制度松弛,人们取得了部分自由流动的权利……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增强,诸如农村的商业化,定期集市的小镇的激增,作物的专门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正德前后思想文化的变异,更是打破了 迷古 的魔障,给人们以直抒己见的勇气……至万历时期,由于西方耶稣会士东来,也即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这样就在原有城市生活变革的基础上更加深了一步。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 文化从结构的深层发生了剧变 的表现。(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 剧变 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剧变 的认识。(6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冲击—反应 模式下的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 第三次攻打长沙 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变化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