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沧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1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年,周成王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分封于宋国,并把一部分商遗民交给他去统治。统治者还告诉鲁、卫之君,对待殷遗民时,要照顾殷人的习俗,在疆理土地时,要依照周的法制。此举(  )

A.有助于减少国家政局动荡B.有利于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发展了华夏文化认同观念D.推动了内外服制向周边地区的传播

2.

《荀子·君道》: 至道大形……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这表明荀子(  )

A.强调 制天命而用之 B.崇尚以法治国C.主张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D.倡导隆礼重法

3.

汉初,朝廷在地方设置了郡县和同姓诸侯国。朝廷以 同姓一家 对诸侯王进行道德约束,而诸侯王认为 无君臣尊卑之分,不听朝廷节制,随意驱逐朝廷在王国设立的官员,自行处置王国相到县一级官员的选用以及封爵禄。这表明汉初(  )

A.地方选官制度不够完善B.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C.宗法血缘观念日渐淡化D.地方行政制度存在隐患

4.

魏晋法律规定:祖父母、父母等用凶器杀害儿子或孙子的,处以五年刑期;殴打致死的处以四年刑期,如果是怀恨在心故意杀人的,则罪加一等。但是如果子女杀害、伤害或者殴打父母的,则要被判处枭首、骂詈、弃市;谋杀公公婆婆的也要弃市。魏晋法律的上述规定(  )

A.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B.助推家庭伦理秩序的稳定C.深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D.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优抚

5.

某学者对唐朝三省制有一段精辟的叙述: 坐庙堂者,商订于造命之初,毋或擅权而好胜;居纠驳者,审查于出令之后,不惮纠过以弼违,则上下之间始无旷职,而三省之设不为具文。 这体现了唐朝(  )

A.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B.宰相逐步丧失行政大权C.决策权与行政权开始分离D.中枢机构形成制衡关系

6.

北宋以来,社学、私塾数量众多,且以朱熹《童蒙须知》《小学》为初级教材。在《童蒙须知》中,朱熹对儿童的言行举止提出要求,在《小学》中,朱熹辑《礼记》等书中明伦养正、嘉言善行之训,教导青少年做人的基本道理。这(  )

A.表明理学已受到官方的尊崇B.受到了 致良知 思想的影响C.推动了基层社会教育的发展D.迎合了市井游民的文化需要

7.

1292—1293年,郭守敬通过勘查、选线,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开通了通惠河,改变了原来漕粮只能运到通州的历史。此后,漕粮通过通惠河可转运入大都。据此可知,通惠河的修建(  )

A.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B.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表明元朝科技实力较为雄厚D.适应了漕运贸易兴起的需要

8.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吴江的庵村成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 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 ;浙江的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湖州合溪镇则为木炭的产地。据此可知,当时(  )

A.官营手工业经济较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9.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条款

条款

内容

4条第四款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21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134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这体现了国家(  )

A.致力推动文化大众化的实现B.开展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D.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10.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具有 天下雄 的美誉,更见证了封建王朝国家祭祀的礼教制度。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泰山高度评价: 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由此可知,泰山作为世界遗产(  )

A.是现存最大古代艺术宝库B.再现了封建王朝国家历史C.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特性D.具有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

11.

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条款

条例

内容

16

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所有之逃奴于其家,而不依传令者的命令将其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226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282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这些规定(  )

A.体现了专制帝国的威严B.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D.明确了奴隶对奴隶主的义务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一带的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带有中亚、西亚风格的金银器,还出土了很多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及仿制品,这些金银器上印有当地国王、王后、宗教等信息。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B.东罗马帝国的扩张C.波斯帝国的兴盛D.东西方往来的开启

13.

10世纪末,罗斯为教授贵族子弟识字读书,仿照拜占庭教学进度、类别,建立一批贵族学校,文字书籍在上流社会得以普及;11世纪中叶,罗斯各地普遍建立东正教修道院,出现许多授业解惑的场所,下层平民开始识字。这反映出(  )

A.俄罗斯文化起源于拜占庭文化B.东正教文明区域的扩大C.东正教的中心已转移至俄罗斯D.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14.

英国学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对某一事件评论说: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其评价的是(  )

A.印欧人大迁徙B.亚历山大远征C.阿拉伯帝国建立D.蒙古军队西征

15.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婚姻家庭关系一直受天主教教会的控制,离婚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而《拿破仑法典》则规定:夫妻双方结婚超过两年但未满20年;双方在一年之内曾四次做出过协议离婚的请求,就允许协议离婚。《拿破仑法典》的上述规定(  )

A.不利于家庭和谐稳定B.实现了家庭文化重构C.彰显了男女平等思想D.冲击了宗教伦理思想

16.

据统计,美国20世纪30年代接纳的犹太移民中,科技工作者在2000人以上,他们的到来迅速提高了美国科技的基础研究水平。其中许多人在现代科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原籍德国的爱因斯坦。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美国文化呈现多元特征的渊源B.美国与德国对科技人才态度的不同C.美国科技强国地位稳固的原因D.德国难民在美国面临的困境与救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经济发展有别于以往朝代的最重要标志是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农产品的大量商品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宋史·食货志》中记载的商品中,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如:茶、谷、麦、菽……其中的粮食、布帛、茶叶等市场流通量很大,更是市场上的大宗商品。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处于重要农产品产地或交通要道中心的草市不断发展扩张,四乡农民和外地工商业者纷纷迁入,成为脱离或半脱离农业生产的非农业人口,许多草市转变为市镇,市镇中有固定的贸易场所……越来越多的农民主要致力于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兼做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小雇工, 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入于工商 之类的记载屡见不鲜。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使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也使宋代商品经济在一个更广泛更坚实的基础上迅猛发展。

——摘编自高立迎《试析宋代农村经济的商品化》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始,秦朝实现了 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 。秦汉实行的郡县制,以郡县对辽阔的国土直接进行管辖。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各朝代都因时因势采取有效举措。如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朝建立后,完成了大漠塞外与中土农耕区连为一体的政治统一,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通过理藩院统辖、盟旗制等制度,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强化。清中后期,藏传佛教成为沟通藏、蒙两族的文化纽带,强化了文化融合。在秦朝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总之,一部中国史,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

——摘编自尹志《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提取材料中的整体或部分信息,围绕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856年《北京条约》中规定 凡有华民情甘出国,在英法等属地做工,要毫不禁阻 ,华人海外移民之风大开。中国传统的以南洋沿海地区为主的小规模海外移民和以偷渡、劫掠为主的非法海外移民方式遭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 猪仔 贩运、苦力贸易、赊单华工以及被迫开展的 合法化招工 等海外移民方式。华人海外移民方向也不再局限于近处的南洋,美洲、澳洲、非洲、欧洲等地都出现了华人的身影。移民海外的华人以从事工矿、农业生产的居多,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较少。

——摘编自周鸽《19世纪南洋开发与华人海外移民》

材料二
据统计,全球移民数量,由2000年1.73亿增长到2017年2.58亿。国际移民既有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南北流动),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南南流动),还有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北南流动),其中南北流动与南南流动是主要形式。从分布上看,国际移民的大多数(67%)生活在20个国家,美国占比最大,达到19%。从移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比例看,国际移民的64%生活在发达国家,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的为36%。移民中,女性移民比例2017年为48.4%。移民年龄中位数2017年为39.2岁。国际移民对有关国家发展利益乃至世界安全造成深远影响。

——摘编自陈积敏《国际移民的新形势及其安全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出洋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影响。(10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17世纪30年代,茶由荷兰传到法国,50年代传到了英格兰。伦敦商人汤玛斯在1657年时开始在咖啡馆售茶。不久,茶作为药品进入了药店。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中逐渐传播开来。威廉三世的宫廷牧师奥文顿认为: 茶能预防痛风、帮助消化、增强食欲,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振奋精神,使迟钝的思维得以激活。 进入18世纪后,中产阶级也开始尝试,不断传播普及,部分社会下层人士也开始饮茶。此时 伦敦城中仆人的早餐,基本上已然是面包加上黄油,再搭配以奶茶。 18世纪后半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茶贸易的发展致使其价格明显下降,到18世纪末期,饮茶已经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英国真正成为全民饮茶的国家,并且已经有人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饮茶,同时搭配以面包、蛋糕等食品,这一做法到19世纪最终定型为举世闻名的英国下午茶,至此,茶文化才真正实现英国本土化甚至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摘编自刘章才《18世纪英国关于饮茶的争论》

(1)根据材料,概括饮茶在英国逐步普及的过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饮茶在英国逐步普及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