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云南省昆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18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分布着宫殿区、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已发掘的千余座墓葬中,高等级墓葬内有丰富而精致的陪葬品,而小型墓葬多数没有葬具。该遗址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原始农耕出现B.都邑营造技术领先世界C.阶级分化明显D.部落联盟之间战争频繁

2.

据文献记载,秦朝全国设县1000多个。西汉全国设县1500多个,官员总数10余万。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不断发展B.冗官 现象日益严重C.郡县制度得以形成D.官僚队伍建设受到重视

3.

有学者指出: 我国文学,自先秦之世,即已有南北两派之不同,大抵南方缠绵婉约,北则慷慨悲凉。 北周时期,诗歌语言典雅明丽,意境悠远,与齐梁诗歌的风格极为相似。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文化重心南移完成B.南北文化的交融C.儒家思想受到挑战D.市民文学的兴起

4.

两宋时期,沿海居民和少数官员以一种 带买 方式从事贸易。他们并不出海,而是以数十上百贯铜钱作为资本,辗转相托,最终让出海商人 带买 域外货物,再贩卖取利。这反映了当时(  )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B.航海技术推动对外交往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外贸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5.

台湾设府后,大陆居民大量移入,使全岛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构筑水利系统,农田扩展到北部和东北部,水稻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当时台湾农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劳动力比较充足B.农业技术先进C.高产农作物普及D.清朝统一台湾

6.

1904年在抵制美货时,江苏商界宣称: 窃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虽分四民,而士商农工,具为国民之一分子,所重者不独士也。 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革命思想成为主流

7.

1922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指出: 一切制度、文物、时代、精神的构造都是跟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生活,倒是人的社会生活决定人的意识。 据此可知,当时陈独秀(  )

A.倡导民主与科学B.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C.宣传马克思主义D.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8.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指出: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财产,注意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如增加工人雇农的工资,改良待遇,减租,减息,减税。 该指示(  )

A.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逐渐消失C.标志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D.旨在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

9.

下图是某画家于1952年创作的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宣传画。下图反映出当时(  )

A.民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增强B.爱国卫生运动与抗美援朝相结合C.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D.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10.

古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对地中海地区及非洲东北部、亚洲西南部地区历史的理解是: 一个接一个的帝国 。下列选项中对各帝国兴起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A.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D.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11.

1339年,威尼斯大议会指出,威尼斯的伟大是以它所拥有的以商人身份散居世界各地为基础的。1346年,一位路过威尼斯的教会信徒评论道: 所有的威尼斯人都是商人。 能够说明这些现象的是(  )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专制王权日益强化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12.

英国于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旨在(  )

A.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求B.推动 福利国家 建设C.提升国家宏观调控能力D.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13.

下图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出生与死亡人数差的变化曲线。导致图中①②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的持续反抗B.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C.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饥荒D.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

14.

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指出: 可能将来会有可以教授的(非洲)历史,但现在还没有,只有欧洲人在非洲的历史。其余皆是黑暗……黑暗不是历史的主题。 该历史学家强调(  )

A.殖民扩张加剧非洲历史的黑暗B.重史观念影响非洲独立运动C.世界殖民体系在非洲彻底崩溃D.应当关注非洲历史的连续性

15.

下表为二战后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增长率(%)。据下表可知(  )

时间

1963~1970

1970~1973

1973~1976

韩国

19.3

20.7

266

新加坡

13.2

18.2

3.9

巴西

7.3

13.7

7.2

墨西哥

8.9

7.4

4.6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数

59

6.0

0.8

A.政治独立助推现代化建设B.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停滞C.国际经济旧秩序趋于瓦解D.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16.

从1963年起,耕地资源极为丰富的苏联,却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20世纪80年代,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赫鲁晓夫改革失败B.苏联模式的弊端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美苏冷战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提出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口号。他们试图通过家族礼仪和教育,重建地方社会的道德生活。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等人成功融合佛道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 儒学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等

材料二
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主张效仿欧洲的文艺复兴,进行 古学复兴 来实现民族振兴,成立国学保存会来 研求国学,保存国粹 ,兴起了近代文化复兴的第一次高潮。1935年,王新命、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将文化复兴又一次推向高潮。1938年,国民党出台《确定文化政策案》,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共中央为开展国民精神总运动告全党同志书》,国共两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力推动了一个新的文化复兴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李世坤、邓亚菲《试析近代文化复兴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三
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新时代复兴中国文化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以西方文化为借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反思,在中西文化基点上提供样式互鉴。在这种融合基础上的生命共同体,用中国哲学的方式给出 为万世开太平 的新时代回答。新时代中国道路的 新发展理念 正是要给出拥抱现代化的人类新生存样态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对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文化复兴思潮出现的背景。(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昆明历史大事记(部分)

阶段

重大事件

古代

据考古发现,大约3万年前,滇池区域已有古人类生活。秦朝开通从蜀南到滇池的五尺道。汉武帝设益州郡昆明晋宁的河泊所遗址为寻找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重要线索,赐当地首领滇王之印,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元朝时,昆明成为云南行省行政中心。明朝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世居居民。雍正年间,清廷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坐镇昆明,负责云南等地的改土归流。

近代

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自开通商口岸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编练新军,其中优秀学员代表有朱德、叶剑英等。191110月,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发动重九起义,拥护共和。1915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昆明发动护国战争。抗战时期,大批工矿企业、学校内迁昆明,起于昆明的滇缅公路开通,从昆明到印度的驼峰航线开辟。1945年,昆明爆发了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一二·一民主运动。

现代

194912月,昆明及全省部分地区和平解放。1964年,昆明市被选定为三线建设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加速了成昆铁路建设。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主题为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21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同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2013~2023年,昆明举办了7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主题为相互开放、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摘编自母正荣主编《昆明历史文化读本》等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巴黎商业活动因大商场的出现而更趋活跃,各种名称的商业中心实在想不出名称就干脆叫 新商场 。从 美廉大商场 老佛爷商场 ,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商场与城市女性追求优雅的时尚密不可分。巴黎的高级时装应运而生装扮着巴黎的贵妇,而且还行销世界。尽管有维也纳和柏林等地其他名牌的竞争,它的牌子在英国和美国始终畅销,让巴黎成为享誉世界的大都市。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材料二
1853~1870年,巴黎市长奥斯曼对巴黎旧城区进行了改造。改造主要从道路修建和房屋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后的新巴黎,大马路上四轮马车畅通无阻,视野开阔,两旁的住宅异常漂亮。香榭丽舍大街尽显奢华,从奥德伊到帕西,剧场上演着轻歌剧和滑稽歌剧。巴黎周边兴建起最早的度假地,多维尔、迪耶普等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温泉疗养地。巴黎成为了一个新型大都市。

——摘编自(法)乔治·杜比、(法)罗贝尔·芒德鲁《法国文明史》

材料三
长久以来,对巴黎市长奥斯曼的评价参差不齐,赞誉和诘难并存。反对者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奥斯曼改造中野蛮地摧毁了大量的历史遗迹。然而,这些反对者眼中的巴黎景观是属于过去的、理想的,并非现实世界中的巴黎。巴黎的建设并非个人的意志,而是时代赋予个人的任务,奥斯曼完善城市结构和设施,使城市调节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巴黎因此成为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

——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以后巴黎作为 大都市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成为 大都市 的历史条件。(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