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陕西省汉中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校级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1

一、单选题

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杀害奴隶或者损伤奴隶的身体,意味着奴隶主的财产遭受损失,侵害人需要承担的是财产上的责任。这些规定反映出该法典(  )

A.强化人身依附关系B.体系成熟完备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确立等级制度

2.

8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选择与罗马教皇结盟。当时的教皇利奥三世因其发表的言论遭到罗马贵族的反对而被废黜,在查理曼国王的帮助下,利奥三世重新坐上了教皇的位置。这反映出(  )

A.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权威B.教会主宰了欧洲政治局势C.王权受到多方势力的压制D.教会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

3.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 海洋自由 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

国家

学者

观点

荷兰

格劳秀斯

海洋不可占领,应向所有国家开放

英国

塞尔登

沿海国有权占领其周围的海洋,英国及其历代君王应永享对其周边海域的排他性主权和管辖权

葡萄牙

弗莱塔

保留海洋人类共有属性与地位的同时,应将部分航行与捕鱼权让渡给部分国家

苏格兰

威尔伍德

在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限制的大洋上,应实行航行自由,但近海海域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

A.欧洲国家争夺海洋权益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冲击C.国际海洋法规不断完善D.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成为共识

4.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B.巩固了国家统一C.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D.废除了奴隶制度

5.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是由各大、中、小邦国按份额分担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有它们自己的陆军部。虽然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但巴伐利亚的军队只在战时才听从皇帝的命令。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

A.呈现联邦主义色彩B.处于四分五裂状态C.军队的战斗力较弱D.皇帝具有实际权力

6.

下图是题为《门罗护院》的漫画,画面主体是山姆大叔,他一手指着美国国会通过的文件,一手做禁止动作,脚下是门罗宣言文本,面前是各国战舰。该漫画(  )

A.充分赞扬美国支援拉美民族独立运动B.批判欧洲各国对拉美展开的武装殖民C.旨在表达门罗主义遭到各方强烈抵制D.隐含美国将拉美作为势力范围的野心

7.

1915年在西线服役的英国诗人维尔弗雷特·欧文写到: 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 这表明(  )

A.同盟国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B.一战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C.日德兰海战的失利引发悲观情绪D.一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再次泛滥

8.

下图为苏俄国家瓷器厂于1921年绘制的 俄国革命瓷盘 ,用于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但是瓷盘背面同时绘有沙皇尼古拉二世标志与苏俄的镰刀锤子标志。因为保有尼古拉二世标志能让瓷盘在国外卖出更高价格,缓和外汇紧张的情势。由此可知,新生苏维埃政权(  )

A.采取新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成果B.在帝国历史与现实政治之间妥协C.注重提高艺术品的意识形态价值D.经济实力增强但外汇储备量不足

9.

印度独立运动时期,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甘地的这些主张(  )

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发展B.意在实现社会的平等C.统一了国内各民族通用语言D.遏制了印度语言纷争

10.

下图为二战时期的漫画,盘子的馅饼上写着英文 捷克斯洛伐克 ,左边戴礼帽的是英法领导人。此漫画意在(  )

A.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B.讽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C.谴责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德立场D.指明《凡尔赛条约》的虚伪性

11.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承诺以政治、经济、军事手段相互协助。1941年德国三次调整对日政策:3月要求日本在远东进攻英国;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1月又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德国调整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是(  )

A.德国对本国现实利益的评估B.扭转日趋被动的战争形势C.阻止反法西斯大国走向结盟D.拉拢日本防止轴心国分裂

12.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危机,即经济 滞胀 现象,经济停滞的同时又通货膨胀,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时才会出现通货膨胀。解决 滞胀 现象的有效途径是(  )

A.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B.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建立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体制D.优化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3.

有学者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提到: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 这表明(  )

A.福利开支迅速增长导致经济危机B.西方国家将放弃福利国家政策C.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D.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整体稳定

14.

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 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 。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

A.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B.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C.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D.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

15.

有数据显示:1971年,拉美外债总额250亿美元,1986年增至182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有17个负债大国,其中12个在拉美;2019—2020年间拉美地区外债占GDP比重从47.9%增至56.3%。这根源于拉美国家(  )

A.政局持续动荡B.科技水平的落后C.社会两极分化D.经济结构不合理

16.

下表为1999年至2008年主要气体年排放量统计表(单位:亿吨)。据此可知(  )

温室气体

全世界

西方七国工业集团

二氧化碳

298000

153237

甲烷

375

139

一氧化二氮

5.7

2.6

二氟一氯甲烷

0.2

0.17

A.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B.西方国家未重视环境保护C.城市化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 全球商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 ,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 棉花帝国 。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的世界和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为数不多在地理上一致的地方是亚洲在棉花世界的重新崛起。棉花的种植以及纱线和布料的生产继续向亚洲转移……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 的主要原因,指出 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所反映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的分布特点。(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随着俄国国内反动势力的平息以及国外武装干涉的覆灭,以 管控 为主要特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国内外的现实情况。而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至1920年这三年时间里致使普通民众的生活极端困苦,特别是农民这一群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余粮收集制 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 粮食收集制 ,不仅收走了农民的余粮,甚至连农民的一部分口粮也强制征收了,广大农民对此苦不堪言。1921年,苏维埃俄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俄国由此转向发展国民经济的新道路。面对当时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人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积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为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及实施奠定基础。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以发展农业为序幕,把工业的振兴发展作为目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即通过商业关系这个中介持续带动苏俄(联)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积极主动地去开垦新的耕地,扩大种植面积,进行家畜饲养,实现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苏俄(联)重工业也恢复了增长,重工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轻工业得到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国家金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卢布保持长期的稳定,也有助于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新经济政策废除了禁止贸易的规定。因为禁止贸易,实行计划配给制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弃苏维埃俄国实际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苏俄(联)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唐广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联合国绝非国联的简单继续和翻版,它对国联的经验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合国宪章》提出的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充分反映了惨遭两次大战涂炭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国联实权为英法所操纵,英法把国联当作自己战利品的保卫者,正因为国联缺乏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组织应具有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所以不能代表各国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联合国的筹建者中,除有反法西斯的西方大国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东方大国中国和印度,联合国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代表着世界80%以上的人口。

——摘编自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材料二
美、英、法三国全不理会苏联的反应,于1948年6月18日,宣布在(柏林)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次日,苏联政府宣布, 大柏林在苏占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地区经济利益,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 ,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水陆交通实行管制。苏联亮出的这一招,原本是锁住西柏林咽喉的一步虚招,意在观察对方如何应对。然而西方却依旧我行我素。21日,三国根据 伦敦建议 ,在德境西占区正式实行 货币改革 。随后,苏联决定在柏林发行新货币,作为整个大柏林的流通货币。这可难坏了柏林当局。23日下午,柏林市政厅特别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后决定:苏联的命令只适用于东柏林,西柏林听从美、英、法的指示。事已至此,苏联断然决定虚招变实招,切断西占区和柏林西管区之间的全部水陆运输,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如此一来,双方的对立骤然紧张起来。

——摘编自吉青、来承坦《20世纪十大军事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之精髓所在,就是在尊崇基督教精神并将基督教伦理视为合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确立的新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赋予 新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把人的内涵最终定义在高贵人、意志自由人、世俗人和全面发展人的范围之内,赋予了 新的内涵。

——摘编自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内涵》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