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01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掘表明在泰山为中心的海岱地区,分布着若干座史前城址,其中以焦家城址最具代表性。焦家城址范围内发现了城墙、壕沟、大型墓葬、祭祀坑等丰富的文化遗迹2000余处,出土玉器、彩陶、白陶、黑陶等各类文物万余件。据此推断,焦家城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

2.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新石器文化星罗棋布,氏族部落林立,部族集团互不统属。但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本属于不同部族的 五帝 描写成一系,黄帝为五帝之首,后四帝都是黄帝的后裔。司马迁此举(  )

A.还原了客观历史B.蕴含了 大一统 的理念C.受到礼乐制影响D.记录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

3.

东晋时期,统治者在辖区流民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侨州郡县,由侨姓大族担任侨置机构的官员,对侨姓大族门下 私附 也免除其租税徭役负担。这些举措(  )

A.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B.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凸显了门阀政治的特征

4.

据唐代《关市令》记载,市司官员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并制定市估文簿呈报州郡备案,五谷时价还要报送户部审核。唐政府此举意在(  )

A.维护民众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C.规范市场秩序D.厉行抑商政策

5.

辽朝科举制度仿效唐宋,有明经、词赋等科目,经史、文学是重要的考试内容。辽初禁止契丹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辽中后期,一些契丹士子甚至是皇族子弟顺利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这种变化说明辽朝(  )

A.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深化中原文化认同C.社会群体流动性增强D.缓和南北民族矛盾

6.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赋役合并、计亩征银 的一条鞭法。对此时人评价道: 今科差于地者,不过曰计地而差,则地多之富家无可逃。然此务本之人也,与其使富商大贾逐末者得便,宁使务本者稍宽,不犹愈(较好)乎? 该观点认为,一条鞭法(  )

A.导致抑本务末的作用B.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速社会结构的解体D.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7.

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台,新疆形势严峻,清廷发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李鸿章基于防范日本的重要性,强调海防建设优先,一部分官员认为塞防更急,左宗棠则提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意见,最终为清廷所采纳。这场讨论表明,清政府(  )

A.改革与守旧势力斗争激烈B.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强硬C.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D.近代国家安全意识萌发

8.

1919—1920年,李大钊先后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认为孔子之道适应了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当社会物质生活发生激烈变动后孔子之道必然动摇。这表明当时(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新的思想理论得到传播C.国人救亡方式发生改变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9.

1946年 五一 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社论,指出 工会一方面要说服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提高劳动热情……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说服工人,不向资本家提过高的要求。 这一主张(  )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有利于第二条战线的巩固C.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D.借鉴了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10.

下图为1956年出版的年画《提高技术,争取更大的节约》,描绘了两位车间女工人正在钻研生产工艺的场景。该作品(  )

A.展现了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热情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表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11.

公元9年罗马颁布的《奥古斯都婚姻法》规定:只要被释奴愿意结婚,庇护人不能强迫他们发誓不娶或不嫁。被释奴若只生育一个孩子,庇护人可继承其财产的一半;若生养两个孩子,庇护人可以继承其财产的1/3;若生养三个孩子或以上,则庇护人无权继承其财产。这些规定(  )

A.旨在维系帝国的稳定繁荣B.加速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削弱了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12.

日本大化改新期间,贵族奴隶主的屯仓、田庄一律被收归国家所有,变成公地。同时,国家对大夫以上官僚贵族赐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称为 食封 (俸禄),对凡六岁以上公民授予一定的土地,称 口分田 。这些举措(  )

A.导致日本土地兼并加剧B.为日本的社会转型奠定基础C.削弱了德川幕府的统治D.瓦解了日本庄园制度的根基

13.

17—18世纪英国商贸机构表(部分)

时间

机构

1688

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成立

1706

伦敦太阳火险公司成立

1773

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

据上表可知,当时英国(  )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B.世界商业霸权开始转移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14.

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队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这些探险队大多由各国政府资助或直接派遣,队员也多半是军人和冒险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探险(  )

A.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发展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C.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

15.

1920年,苏俄在阿塞巴库召开 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 ,参会的有来自近东、中亚及远东37个民族的代表。大会首次提出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革命 理论。这(  )

A.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B.扩大了苏俄在亚洲地区的影响C.巩固了苏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

16.

据统计,1960—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百分比由40.1:54.6变为47.8:49.3;日本由28.2:71.8变为41.9:58;联邦德国由30.1:65.7变成45:53。据此可知(  )

A.科技革命加速世界经济格局变动B.信息技术引领社会生产变革C.产业结构变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D.科技发展推动劳作方式改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若无的状态。虽然封建统治者既需要利用学校这个工具,也还需要经学来装饰政治和统治人民;但士族不愿意庶族地主通过学校往上爬,夺取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同时士族有做官特权,不一定要经过学校,他们又崇尚玄学反对儒家的礼法和繁琐的经学,因此士族既不愿意多办学校,也没有兴趣去办儒家式的学校。

——摘编自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颜氏家训》部分篇目主要内容

卷名

主题

主要内容

第一篇

《序致》

说明他撰写此书的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第二篇

《教子》

以古代圣王的教子之法和当时因宠爱失教导致败亡的事例,说明对子弟不能爱而无教。

第五篇

《治家》

讲了治家诸多的要素,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以及恭俭节用、诚信待人等美德。

第八篇

《勉学》

作者对当时的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借门第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教育子弟们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不学无术终会导致身败家亡。

第十四篇

《诫兵》

要求子孙不以兵武取达、而要以儒雅为业。

第十九篇

《杂艺》

论及书法、绘画、射箭、卜筮、算术、医方、琴瑟、博弈、投壶等。

——摘编自徐梓、许少玲《颜氏家训何以被尊为家训之祖

材料三
《颜氏家训》之所以被尊为 家训之祖 。它内容广博,涉及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一个家族的世世代代各个方面;它分篇撰写、各有专门、分别标题的形式,不仅是对过去家训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对此后家训的发展,具有规范、约束乃至宰制性的意义。

——摘编自徐梓、许少玲《颜氏家训何以被尊为家训之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没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颜氏家训的影响。(8分)

18.

公债(国债)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大规模建设资金,凭借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强调公债 是为了胜利而发行的,全国人民均应踊跃购买 。各级政府成立公债推销委员会,积极动员城市工商业者、城乡殷实富户踊跃购买国债。一期公债发行后由于我国财政状况很快好转,没有再发行第二期。到1956年底,一期公债本息全部偿清。1969年5月,《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发债的财政政策。

——摘编自苏泊《新中国第一笔国债发行始末》

材料二

1990—1999年我国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国债发行额

93.3

199.4

395.6

314.8

1028.9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国债发行额

1510.9

1847.8

2412.1

3228.8

3702.1

——摘自中国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1949—19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债发行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代特征

具体情况

17世纪是英国革命时代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高潮。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

18世纪是英国剧变时代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改变了时代潮流。

19世纪是英国高峰时代

英国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并且让整个世界向英国靠拢,去学习英国,走近代化道路。

20世纪是英国衰落时代

英国逐步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真正回归她应有地位的时代。

——摘编自张娟、胡斌《从革命革命:走在历史岔道上的英国》等

围绕英国发展史,任选或补充一个时期,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时代特征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9·11事件之后,美国为打击恐怖主义和保障能源供应,应对中国等国家在非洲的竞争,美国开始重新审视非洲的战略价值,加大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当地应对民生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但援助的同时依然附加政治性条件,例如通过援助推进当地军事安全建设以及政治自由民主等。

——摘编自杜小林《冷战后美国对非政策的演变、特点及趋势》

材料二
中国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方针与政策是基于南南合作的框架之下,提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与非洲地区构建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援助模式,集中在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对非洲进行援助,增强非洲受援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周尚思《中国与美国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模式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美国援助非洲的背景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