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八年级(下)专项历史试题(一)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00 浏览数:284

一、材料题

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的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国大典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场景标志着什么?该事件产生的国际影响是什么?从此中国人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 志愿军 战士被誉为什么?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事件废除了哪一制度?
(4)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

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 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3 抗美援朝纪念碑

(1)图1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其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2)图2中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3中是抗美援朝纪念碑。参加这场战争的中国军队叫什么?瞻仰了这些纪念碑后,你有何感想?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图一 
青年学生参加志愿军


图二
工人增产节约运动


图三
人民声讨美国侵略罪行的示威游行


图四
贺龙率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依据材料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 行动起来 的历史事件。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翻开这张泛黄的老报纸,当年的历史盛况和恢宏场面仿佛重现于眼前。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被誉为 新中国第一开国档案

——选自《知识图谱》

(1)写出材料一中的 历史盛况和恢宏场景 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 的理由。
材料二 漫画《家乡喜讯1952》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中的漫画相关的法律文献及其主要内容。
材料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5.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农民欢天喜地说: 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 ……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气象…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时间+事件),谈谈该事件的国内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能举出1例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吗?并简单叙述他的战斗事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和哪一事件有关?概括其历史意义?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探究学习,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自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历史纪元。10月1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图1、图2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农业方面的情境。


1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2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出农民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这得益于哪一法令的实施?
(3)材料三中 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 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概述 激战 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材料三 下面表格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除友汉一家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资料的数据对比。

耕地

农具

粮食

食用油

食盐

新中国成立前

很少

每年收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

1953

15

齐全

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哪 三座大山 的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是哪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哪一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彻底摧毁了我国的什么制度?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在这些斗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中国士兵来讲,最大的威胁是美军的空中火力,只要天一亮,中国士兵几乎不能在战场上露面。拿美国陆战一师作战处长的话说: 如果中国军队拥有一定数量的空中力量和足够的后勤保障,陆战队肯定一个别想活着跑出来
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 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中国人猛烈的反击都在晚上进行,志愿军充分利用了后三角队形的优点,以班为单位攻击敌军的中段和侧翼,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摘自王树增《朝鲜战争》

(1)写出材料中表述战争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战争的一个主要战役。
(2)材料表述中国军队在作战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并据材料归纳中国军队在哪一方面采措施克服困难的?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军队的可贵精神品质是什么?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选自部编《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4)综合材料三、四,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漫画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 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 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激战 的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使我国的广大农民 从泥土中站起来 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材料二


图一 
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军


图二
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图三
人民声讨美国侵略罪行的示威游行


图四
贺龙率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牛、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 行动起来 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并说明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2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到长津湖战役时歪曲历史,引发外界强烈批评。

——4月27日《环球网》

材料二 关于长津湖战役,根据中方战史记载,此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包括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混乱中翻车身亡。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之为 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4月27日毛宁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1)材料一中韩国总统尹锡悦提到的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今年是这场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2)列举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两例。他们被誉为什么样的称号?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场战争我们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13.

请仔细阅读图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人的序曲】
材料二 【图片见证】


图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


图二 志愿军战士在前线


图三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图四 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1)材料一图片所示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 有哪些代表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三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 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 指的是什么事件?请你举出在这次事件中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
(3)结合所学知识,支撑材料三事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三的事件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15.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49

1951

1952

粮食产量/亿吨

1.13

1.44

1.64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对新中国的共同影响?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 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材料三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重视科技力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实施的与之相关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 伟大工程 体现的是我国哪一领域的成就?据材料二,归纳这一 伟大工程 建设的有利条件。
(3)结合材料三,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途径。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五三年来到了。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__________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三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是巨大的……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和斯大林同志的援助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正义事业,是无往而不胜的。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应当团结一致,为新的更伟大的胜利而奋斗。

——摘自《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中 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中的第一个任务是争取一场战争 更大的胜利 。结合所学,将“__________”处补充完整。
(2) 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中有一任务主要是为了实现 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内角度概括影响这一任务完成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3)材料表明 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与世界哪两大强国直接相关?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这一地区和平解放,使当地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材料二 它于1953年7月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万余名工人夹道欢迎,欢呼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材料三 一九五三至五七……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超额完成创奇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材料一中的 这一地区 指的是哪里?这一地区的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 汽车 是哪一工厂生产的?
(3)材料三中这些成就是在哪一事件中取得的?该事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材料中的 一桥 指的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

19.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材料二


上甘岭战役中国军队发起反攻


1950
年四川金堂县贫民分到土地

(2)这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他们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从材料三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四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4)材料四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反映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 中国现代化 采取了哪些措施?

21.

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解放牌汽车纪念邮票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材料一中的 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 一五 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
(3)材料三的时间轴中B段 变革 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4)材料四中 中共八大 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22.

在10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某校同学以 新中国的伟大梦想 为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工业发展——经济腾飞梦】


1952
1955年沿海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


1957
年比1952年部分工业品产量增长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写 正确 ;不正确,请填写 错误
①1952—1955年,我国内地的工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超过沿海。(    )
②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心在重工业。(    )
材料二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徐徐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车间,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解放牌汽车以苏联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解放牌汽车的大批生产,促进了我国钢铁、橡胶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分析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选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1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2年3月11日电

材料四 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民歌《土地还家》

材料五 我们不出兵……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

(1)材料一中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 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三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成功召开,标志哪个制度的建立?
(3)材料四中民歌所描述的景象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这一运动相关的法律文献。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 必须参战 的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24.

到今年(2023年),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材料一中工业落后的状况,建国初期的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列举其任意一项成就。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的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2)指出材料二中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又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材料四 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所指的 失误 具体有哪些?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明确指出: 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三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
材料二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指出1953年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并任选一项说明它完成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成就取得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收回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兵营的地产权。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央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在中国内河航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原来享有的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的直接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1949年中国的流行语是什么?这表明我国发生了什么改变?
(3)从材料三所示的内容看,两部文献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为什么说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新纪元

27.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诞生】
材料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盛典?这一盛典有何重要意义?
【捍卫国家安全】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落后面貌,我国于1953年开始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写出这一措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新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个体手工业者递交参加手工合作社申请


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4)材料四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社会变革?随着这场变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哪一发展阶段?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使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材料三 (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世纪50一70年代,我国通过 一化三改 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1)材料一中的 和平方式 是指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提到的 一化三改 中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9.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长春一汽)诞生。1958年,中国生产出的红旗轿车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用车。此后,上海汽车制造厂先后制造出走平民化路线的凤凰牌和上海牌轿车,丰富了民用汽车产品领域。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1)材料一中第一家汽车制造厂诞生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家汽车制造厂诞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领域的改造中毛泽东的创举是什么政策?
(3)材料三表明通过社会化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这次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 农民分到土地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 读下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请写出农民 翻身做主人 的法律依据。
(2)材料二中 合作化的道路 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大事件产生的后果。
(4)综上,谈谈你对制定农村政策的认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4年,深圳,工农业总产值四年里增长了十倍,一个现代化城市已初见轮廓。但旧有的思维框架,仍残存在一些人的头脑。赞叹和质疑,同时围绕在经济特区的周围。面对种种议论,邓小平决定到南方视察。1984年1月24日到26日,他在深圳考察了两天。对于深圳的发展他没有当场评价,便乘船来到珠海。考察后,他写下了 珠海特区好 的题词。而身处舆论漩涡的深圳,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他的态度。三天后,邓小平提笔写下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这句话……2月9日,他又在考察厦门时写下了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摘编自《筑梦中国》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珠海、厦门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2)据材料,概括1984年深圳的整体表现。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同志对深圳、珠海、厦门题词的共同点,并写出邓小平题词的重要作用。(提示:最少三个方面)

32.

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做出 改革开放 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材料二


1978
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


1978
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农村改革中推行的哪种制度有关系?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一个会议上正式提出?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土地改革后,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1950年6月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

材料二


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 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 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土地改革的原因和作用。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纵观我国土地政策调整的历程,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4.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起航·新征程】
(1)如图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 在哪里。


1 中共一大会址绘画新时期


2 开国大典绘画新时代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4 中共十九大会场

任务二【开创·新局面】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1984年)

(2)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任务三【肩负·新使命】
(3)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呢?

3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长卷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启示着未来的方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时期

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改编整理

(1)将以下内容填入材料一中的相应位置。(写字母,多选、错选不得分)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一


图二


图三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


①《开国大典》原始影像


②电影《上甘岭》


③新中国第一枚国印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


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辨别整理以上材料,将符合要求的材料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多选、错选不得分)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属于音像史料的是:______。
写出材料三中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材料四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3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之下,我国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现代化事业推向新高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艰难探索出成就】
材料一 下表是 一五 计划期间对各部门投资比例统计表

投资部门

投资占比(%)

重工业

58.2

农林水利

7.6

邮电运输

19.2

文化教育卫生

7.2

其他

7.8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十年建设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我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邓小平:改革开放迎春天】
材料三 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习近平:奏响新时代强音】
材料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了新进展,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了全球综合运作能力,正在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摘自《中国智库经济观察》

(1)根据材料一表格,指出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十年建设期间我国出现了哪两大失误。请列举两项十年建设时期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 富国强民 的道路是指什么?如何理解 邓小平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有哪些?(举两例),产生了什么影响?

3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历经两年零九个月……向世人展示觉醒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也使世界认识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及泱泱大国的实力和尊严。它以敌人的失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材料一中 这场战争 是什么战争?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材料二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历史时期,说说这一时期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并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 这条道路 是什么道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毛泽东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书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依据和条件

①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基本依据

②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③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

……

第八章  毛泽东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

②毛泽东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奠定了新时期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提出 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 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 。邓小平还从经营体制的维度前瞻性地提出了 两个飞跃 的著名论断。他指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这个时期,党已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拓展到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出邓小平做出的有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举措。
(3)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因素。

39.

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 新中国法治建设 的部分学习笔记。
笔记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笔记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二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6个领域、30个方面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各方面提出190项重大举措,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具体部署。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破空而出,将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摘编自光明网《民法典,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并说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的认识。

40.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材料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冲破长期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把邓小平提出的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1分)简析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2分)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3分)谈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给你的启示。(1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选自歌曲《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 大救星 是谁?材料二中的 老人 是谁?
(2)材料三中国人民 站起来 富起来 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3)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 一个春天 ,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社会变革梦】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人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改革开放梦】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的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 社会变革 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的?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哪里。并依据材料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站起来】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 的具体表现。
【富起来】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关键一招 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说明 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
【强起来】
材料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bò)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下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员令,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关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思考(三)》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奋斗目标二 的具体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该如何继续?

4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 一五 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此后,私营企业开始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一五 计划的特点。并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列举一例1980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45.

(16分)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创造了许多第一,如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等。
(1)材料一说的这一时期的完成给新中国带来哪些影响?(2分)在这一时期我国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标志是什么?(1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1分)
材料二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3分)经过努力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材料三

 

 

图一 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 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3)请写出图二拍摄的具体时间?(1分)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回答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1分)这条道路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提出的?(1分)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5)谈谈你对如何实现 中国梦 的认识。(1分)

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这一做法,在中央的支持下和倡导下,成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相关史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 的名称及其作用。
材料二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因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仅限于国家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可以说,这种改革还是企业外部的,而不是企业内里的。而进入90年代后,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则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时代声音。从 烂泥地 领头羊 ,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

(3)根据材料三,归纳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 下图为1985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封面。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四中的周刊写一段邓小平当选的理由。

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五大把这一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材料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材料三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材料一中的 这一理论 指的是什么?提出必须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会议是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3)材料三中的 指的是哪一思想?它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理论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4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 四个现代化 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 两步走 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各一项。
材料二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 ,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至少写两点)。

4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致开幕词

材料二 1982年9月上旬,常熟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通过干部培训和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由原来的220个发展到2059个,占总队数的26.5%。

——摘编自姚福年《苏州地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材料三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区,叫做经济特区。……其意义是: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除了发挥四个 窗口 的作用以外,在政治上的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文灿等《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1)指出图A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指导方针。图B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 走自己的道路 指的是哪一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地方上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设立 经济特区 的两个省份,并简述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作用。

50.

为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八年级(1)班同学们组织进行 辉煌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就展 主题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完成相关探究吧。
【歌声唱响历史】
资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摘自20世纪80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表

【文献书写历史】
资料二 短短30年,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 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三十年来,敢闯敢试,创造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上的 全国第一 ……浦东30年的变化,一个是质量高,而这来源于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

——央广网《30年,浦东的巨变从何而来?》

【表格梳理历史】
资料三 以下为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3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及

1984

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

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资料一,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2)根据资料二,概括浦东 短短30年 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巨变的原因。
(3)根据资料三,归纳这一 进程 呈现出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51.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一
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图二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

材料三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1)根据上面 年代尺示意图 提供的信息,写出使中国 获得新生 的历史事件。
(2)识读材料二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的标志是什么?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有哪些成功实践?请举两例。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52.

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1是建国35周年国庆游行的标语 联产承包好 ,为什么说 联产承包好 ?这一生产方式最先在哪一地方实行?图2是邓小平同志给深圳的题词,深圳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中国改革步伐坚定向前,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我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5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材料二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历史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一带一路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 讲话 起到了什么作用?为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农民心里乐开了花与哪一政策有关?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就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的农村政策及这一政策实施的法律依据。B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材料二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 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进行这些农村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

55.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 八大 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开始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推翻 三座大山 和建立 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有哪些成功实践?请举两例。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 伟大飞跃 指的是什么?从这一 飞跃 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56.

现代化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 ……毛泽东既参考苏联工业发展模式,又不断创新中国独有发展道路,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要处理好农轻重、沿海和内地等关系问题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 既参考苏联工业发展模式,又不断创新中国独有发展道路 的。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年份/

贫固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

7.7039

171

2017

0.3046

25974

2020

0.0551

32189

——摘编自国家统计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数据变化的趋势,结合具体史实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做出的努力。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57.

中国共产党许多重要的会议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1962年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在七千人大会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上作报告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会议

理解探究

七千人大会

这次大会对    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中共十九大

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 借地 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0)》

材料三 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 借地 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设想 为改革开放探路 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 中国制度变迁 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59.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需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倡导者 想通过什么运动实现他们的 梦想 ?他们发动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需脱胎换骨的思想】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2)材料二中的 德、赛两先生 各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实现中国梦,需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了哪些努力?在 军事较量 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实现中国梦,需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四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

(4)结合材料四,从中国人民百年追梦的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感悟。

60.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过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摘编《中国历史》八下

(1)材料一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说出这次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是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解决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困难,把个体的、分散的农业经济改变成比较大规模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它最后建立把土地、耕畜、农具等折价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96.3%。

——《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当代中国农村变迁丛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合作化对所有制的改变。结合所学说说农民为什么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宜宾乡镇企业碎米芽菜有限公司

宜宾芽菜历史悠久,品牌价值极高,以前村民自己凭经验加工,现在和芽菜厂企业签订协议,将芽菜原料青菜卖进芽菜厂,形成了芽菜龙头企业+初加工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产业模式,形成宜宾芽菜优势产区。

(3)根据材料三,说出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变化。综上所述,你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6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三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选举法》的特点。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6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平叛,并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被解放了的百万农奴迸发出无比的生产热情。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此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摘编自《中国网》

材料二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摘编自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材料三

漫画玩火自焚

该漫画中坐在炸药堆上的人物是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20228月她窜访我国台湾地区。

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佩洛西之流无论以什么方式挺台遏华,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就佩洛西窜台发表声明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就佩洛西窜台发表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经济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 邓小平的这一思想 指的是哪一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6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三
 
材料四 海峡两岸交往年代尺
材料五 北京冬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件大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件大事,台湾同胞不应缺席,也不会缺席。由数百名小朋友手持和平鸽模型灯笼表演的《闪亮的雪花》,成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目之一。表演中,一只 小鸽子 掉队了,被一只稍微大的 鸽子 拉回鸽群,共同汇成一个完整的心形。 一鸽都不能少 传递的是亲情、温暖与善意,这是大陆同胞的殷切期盼,是台湾同胞的福祉所在,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末,中央为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史实是什么?
(4)把材料四年代尺A处内容补充完整。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力量。依据材料回答,开幕式节目:《闪亮的雪花》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64.

某校开展以 统一大业·民族复兴 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活动,解决下列问题。
任务一【回忆:1951年】
材料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协商充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协议达成的历史意义。
任务二【方针:1981年】
材料(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1981年九条方针

(2)通过上面材料可以概括出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中央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港澳问题上,其政策有什么不同?
任务三【共识:1992年】


汪辜会谈

(3)上图是学生在搜集资料中找到的众多图片中的一张。图上两人所代表的两个组织曾经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该共识被认为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该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任务四【实践:1997—1999年】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4)根据上述图片中的信息,分析这一实践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任务五【展望:未来】
材料 同是中国人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 血浓于水的亲情 ,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65.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中匍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 就职演说 ,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 九二共识 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 主体性 ,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材料四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 台独 的图谋者。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材料一中西藏 和平解放 的有何意义?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 是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2)材料二反映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香港于哪一年回归?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出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九二共识 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66.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

——摘编自江泽民讲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列举新中国成立后践行这一政策的举措。
材料二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于这两个地区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如何使港澳 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 台独 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结合材料三,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力举措。

6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 台独 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回归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68.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的梦,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绣海洋。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梦】
材料二 中国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经历过非凡斗争,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共同培育出璀璨的中华文明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兄弟姐妹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强凝聚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摘编自《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

(2)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 政治上的服从 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首先在解决两个历史遗留问题上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国家现》

(3)材料三中的 理论 是指哪一科学构想?写出其 成功的实践 相关一个史实。
【民族富强梦】
材料四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四中中国农民的 首创精神 具体指什么?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探索出了怎样一条走向民主富强的道路?
【圆梦蓝图】
材料五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求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摘自习近平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9.

城市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图组中的城市,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


北京


深圳


拉萨


上海


香港


万隆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组中的任意两个城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该城市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请增加图组之外两个见证新中国发展的城市。九江市正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写出你所倡导的九江城市精神。

70.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 一国两制 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7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

材料二 强调两岸双方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 台独 这一共同政治基础的重要性。……强调 台独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在这一点上,大陆方面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摘编自《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提出4个坚定不移

材料三 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香港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原因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恢复对香港 行使主权 主要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
(2)材料二中的 九二共识 主要内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7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汪辜会谈


《反分裂国家法》获高票通过

材料三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 两岸一家亲 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表示,早在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 港人治港 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并对爱国者提出三个标准: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坚持 爱国者治港 根本原则,才能维护好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才能落实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才能确保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切实解决好目前香港社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人民日报》(2021年2月20日)

材料三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

材料四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 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2008年6月13日,海基海协两会,正式签署两岸周末包机和陆客观光旅游两项协议;2010年6月29日双方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1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
材料五 台湾 分子在台北街头搞所谓 台湾正名 闹剧,激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他们高举 台独 ,救台湾、反失业、要工作 反军购 要福利等标语游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西藏获得 和平解放 的时间是哪一年?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目前促进香港繁荣的原则是什么?
(3)依据所学分析材料三 九二共识 的内容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5)依据材料五分析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7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在 一届政协 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 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 ,在共产党领导下,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摘编自《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3

比例(%)

5.11

3.41

2.27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摘编

时间

民族政策

1952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作了全面规定。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15

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在学前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

(1)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中国成功确立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75.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中国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内容……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进而为实现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三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治制度》

材料二 1997—2021年香港经济发展变化表

日期

香港生产总值

人均GDP

财政储备

1997

1.37万亿

19.2

4575亿

2021

2.86万亿

38.71

9572亿

——摘编自(2022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材料三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达成A……2008年,两岸达成各项合作协议,同时举行B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1978年两岸贸易额仅有4600万美元,2021年增长至3283.4亿美元,增长了7000多倍;大陆连续21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每年为台湾带来大量顺差;大陆是台商岛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截至2021年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共计123781个、实际投资额713.4亿美元。

——摘编自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带来什么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了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香港经济的发展。(注意史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海峡两岸交流发展的标志性事件A和B分别是什么?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76.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中国声音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


毛泽东见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角中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在捍卫主权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 中国声音 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70年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写出两项即可)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捍卫主权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4)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77.

国礼 ,作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象征,不仅见证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折射出国家间关系的冷热亲疏,更作为一种特殊媒介传达着超越其本身价值的政治与文化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泰蓝灯——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1952年,中国首次承办国际性会议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景泰蓝台灯就是国礼之一,被郭沫若誉为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材料二 瓷塑天鹅——中美外交史上 破冰之旅 的重要历史见证
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将这件 和平之鸟 ;作为国礼赠送毛主席,并亲自介绍其所含的深刻意义——天鹅象征着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祈盼它给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带来好征兆。
材料三 银铭文盘 伟大构想 的重要历史见证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赠送给邓小平的国礼,圆盘沿上刻着一行英文:在这为签署联合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____★____问题的联合声明而专程访问北京的重大时刻,玛格丽特·撤切尔首相赠送给邓小平。
材料四 和平尊——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
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赠送了一件巨型景泰蓝 和平尊"。传递了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

——摘编自人民网和国际友谊博物馆

(1)材料一中 中国首次承办国际性会议 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 破冰之旅 指的是哪一事件?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哪一年?建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 伟大构想指的是什么?“★”处指的是哪一地区?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恢复的?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的积极作用?

7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材料二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

材料三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四 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中东,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是不少发展中国家获得的第一批疫苗,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关国家所能获得的唯一疫苗:中国同30多个国家一道发起 一带一路 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

——新华网《2022年中国外交令人期待》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两项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 1971年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 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的文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79.

时光荏苒,风云变化,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70余年。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月8日)

材料二


乔冠华开怀大笑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三 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主要从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动外交实践。在周边外交层面,我们全面提升和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让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球层面,我们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加强与大国之间的协调,以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根据材料一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特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70年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根据材料二说出两件外交上的大事。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和具体实践。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的外交有怎样的认识?

8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有着共同历史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由于中国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 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期间六国共同签署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具备政治、经济、人文意义,对中国和中亚地区未来的发展,以及西安如何借助峰会成果取得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分析美国主动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3)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81.

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后,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外交定义】
(1)有一位记者向曾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据说年内大陆将有部长访问台湾,您能否成行? 钱其琛答: 作为外交部长,我不会访问台湾。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如何理解钱其琛外长的回答。
材料一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国际关系的活动。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外交部长通常是一个国家的对外代表。
任务二【了解外交成就】
材料二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根据材料二,分析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 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哪些外交成就 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任务三【领会经济外交】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82.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升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021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涉华消极内容答记者问。发言人说,台湾、钓鱼岛都是中国领土。涉港、涉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日联合声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日表明严正立场。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改变了会议航向 的著名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是什么?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3)结合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请列举两个事例。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众。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了什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综合上述外交大事,请你说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巳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
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邓小平还积极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他刚刚复出就出访日本,加强了中日关系;1979年,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也实现重大突破,恢复了正常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带领中华民族 站起来 强起来 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解决的当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领导人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业是什么。

84.

学习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为培养同学们的核心素养,王老师以 中国方案 为主题设计了以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填写表格,感受制度自信】
(1)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请根据相关史实填写下面的表格。

事件

制度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____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任务二【解读史料,体会外交成就】
(2)外交成就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下面两个事件体现了怎样的中国力量?
材料一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得到了印方的赞同。
材料二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任务正式启动,本次任务主要是保护航行在亚丁湾海域的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物资与人员安全……
任务三【阐述史实,见证中国贡献】
(3)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当今世界发展中越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下列图片,简述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8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后,又同原来苏联范围内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还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请举出一例。
(2)请你任意选择材料二中的一次建交高峰,指出形成此次建交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86.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这些原则 的具体内容,并分析 这些原则 提出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我国外交领域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图二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教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的具体表现。

8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今的中国彰显大国风范,展现大国担当,请你以 中国智慧,中国主张 为主题,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中国智慧】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

——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等

材料二 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 周恩来汇报说: 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 毛泽东伸手拿起支雪茄,秘书给他点上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将烟喷出来,说, 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中国主张】
材料三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描绘了新蓝图。在此背景下,我们欢迎各国积极开展双边、三方、区域和多边合作,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市场化产业转型,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各国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与 以朝鲜为焦点 的事件的目的?中国派遣了哪一支部队前往朝鲜?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方针促进了 以万隆为中心 的事件的圆满成功?这说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中 这一周改变了世界 世界改变了他 ?这一事件中,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什么文件?
(3)结合材料三,归纳引领当前新型全球化的 中国主张
(4)纵观近现代中国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8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15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临近除夕的一刻,中国海军 辽宁 号航空母舰全体官兵向全国人民拜年。(如下图) 辽宁号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哪支?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材料二 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 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2)材料二中火箭军的前身是哪支部队?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概括此次军队改革的直接目的。
(4)在和平年代,我国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建设?

89.

中国形象,每一次改变,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铁骨硬汉】
材料一 1953年9月12日,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工作报告》中宣称: 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结合所学,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和平使者】
材料二 真正使 求同存异 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郑重申明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代表团为什么能够扭转会议的航向,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王者归来】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时新中国处于哪一时期?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新中国外交上的另外两件大事。
【仁者无双】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 我国是 一带一路 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 一带一路 不是我们一家的事。 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 一带一路 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客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摘自《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时期,哪一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90.

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 联合国军 ,扩大侵朝战争。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大批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并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局面已经无法维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在此前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它直接加快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摘编自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更加呼唤更多大国彰显大团结、展现大担当。中美在2001年携手反恐,2008年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4年共同阻击埃博拉病毒,2016年推动达成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实践证明,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当前,从应对新冠疫情到稳定经济,从应对气候变化到维护数字安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化解危机。

——新华网2021年2月3日《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局面已经无法维持 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三中反映了当今中美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

91.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探究任务
【回顾历史】
材料一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趋豪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行徇贿许之,时仅篷累数十间,后工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豪镜独为舶数矣。

——《广东通志》卷六九《外志·澳门》

(1)材料一摘自哪一年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中的 是指哪一国家?该国何时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见证回归】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见证哪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展望未来】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修建港珠澳大桥的认识

9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国之重器相继问世,见证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配厂司机马国范来说,1956年7月14日让他终生难忘。这一天,由我国自主试制的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驶出装配线,绕厂一周后,向长春市区缓缓行进。成千上万的市民簇拥着披戴红花的解放车队,争相一睹国产汽车的风采。

——《中国一汽:发动自主造车的强大引擎》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的品牌。它属于哪一时期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0

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20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我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开启

(2)航天员杨利伟与材料二中的哪一事件有关?
材料三 沈飞(沈阳飞机制造厂)诞生时,伴随的是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沈飞成为志愿军空军的后方基地,承担起组装、维护、修理喷气式歼击机的任务。除修理飞机外,制作副油箱也是一项中心任务……3个月内就生产了3000多个副油箱。在极艰难的条件下,沈飞修理及装配的飞机创造了击落敌机330余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绩。

——周冉《铸造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与国防利刃》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从1952年3月起,全国各地派来参加建设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农民和军人等,相继来鞍钢报到,约5万人。……全国有57个大中城市和199个工矿企业为鞍钢制造各种设备,提供生产建设用料。1955年,鞍钢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渐进尾声,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钢铁建设热潮,这一次, 鞍钢支援全国 的大幕拉开。在30多年时间里,从鞍钢走出125800多人,奋战在科研、设计、基建、生产第一线,全方位支援祖国各地的工业建设。

——周冉《铸造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与国防利刃》

(4)根据材料四,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东方巨响 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的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其杀伤力如何?
(2)指出材料二中的 东方巨响 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二,指出 东方巨响 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其他成果。

94.

中国特色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是全球化时代对 张载命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力回答。某班同学围绕 张载命题 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为天地立心】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核心领导

理论名称

具体内容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

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吸引着想要透过中国找寻未来方向的世界目光

上述理论适合哪一主题:

任务二【为生民立命】
(2)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注民生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
任务三【为往圣继绝学】
(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点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中式美学、中国元素、中国故事通过冬奥会的中国表达,激发出了浓浓的世界情怀。请将下列内容进行分类。如果让你设计此次开幕式,你认为还应该加进去哪些内容?并说明原因。
①熊猫大木偶②中国结③长城④中国高铁⑤桥梁建设⑥5G网络⑦C919大飞机⑧ 天眼 ⑨移动支付⑩五彩中国龙
中国元素:现代科技:
任务四【为万世开太平】
(4)中国积极发展全球合作伙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题,从下列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   共同抗疫

95.

居安思危,大国长安。广大中学生要牢固树立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的意识,不断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结合所学知识
【科技安全】
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如图)
(1)根据示意图,写出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科技成就的主要发明人是谁?请你再介绍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你所敬佩的中国科学家及其成就。
【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既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领域,也是国家其他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图中①位置缺失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有五大军种中的哪一军种?
【国土安全】
国土安全是指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海洋权益及边疆边境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的状态。我国的国土安全面临复杂严峻挑战,维护国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重要、紧迫的任务之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也是边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3)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说说我国实行了一项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综合探究】
(4)根据以上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96.

青岛市某中学举办 时代楷模·榜样力量 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人物吧。
材料一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 最可爱的人 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24倍。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成为全厂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53年,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摘编自刘志强《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材料三


焦裕禄


王进喜


袁隆平


屠呦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志愿军将士被称为 最可爱的人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王崇伦 创造奇迹 的时代背景有哪些?他为什么能够成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位模范人物,撰写一段颁奖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时代楷模,榜样力量 对你的启迪。

97.

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 共和国的巨变 为主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品读歌词——感知时代脉搏
歌曲是时代的反映。
歌曲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歌曲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歌曲一中标志着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请简述歌曲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反映的精神内涵?
【任务二】解读文献——见证法治历程
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图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图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请分别解读图一、图二两部法律文献所反映的历史价值。根据上述图片回答,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说明了什么?
【任务三】调查宣讲——发现身边历史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学们从身边的生活着手,开展调查,切身感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铸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请你从以下两类话题中任选一个,以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为题,帮他们撰写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社会类:教育发展、社会保障环境变迁、医疗改善、体育设施等。
家庭类:家庭收入、住房改善饮食变化、服饰演进、交通方式等。

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返回舱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材料二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在党中央的科学决策下,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创造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铸就了不朽的载人航天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摘编自兰宁远《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请再举出一例21世纪我国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
(3)请你为中国航天事业设计一条宣传语。

99.

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更是 敬业奉献、精益求精 精神的深刻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回望奋斗历程,中国奇迹其实没有奥秘,就是一个字 。几代航天人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航天梦想变为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彰显 大庆精神 被誉为 铁人 的人物是谁? 两弹元勋 指的是哪位科学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追求航天梦的过程中,中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是谁实现了太空出仓行走?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学习前辈们怎样的精神?

100.

新中国制造走过风风雨雨几十载,凝聚了一代代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
年我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


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斗机歼
——20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早在1951年10月,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 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拥有原子弹。

——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材料三 2001年以来, 中国制造 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 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 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 贴牌大国 品牌大国 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约里奥·居里认为中国 要反对原子弹,必须拥有原子弹 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列举一位为中国 两弹一星 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并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转变的原因。
(4)综上所述,关于擦亮 品牌大国 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