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5

一、单选题

1.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通过再现良 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据此可知,良渚文化的发现(  )

A.体现了我国最新的考古成果B.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C.显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D.表明了早期国家已形成

2.

西周时期形成了 天子不求私财 的传统。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 求赙 。该现象反映了(  )

A.统治集团财富观念的改变B.传统社会秩序转型C.诸侯国变法改革取得成效D.宗法血缘关系崩溃

3.

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此外,汉武帝还以 左官律 (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等立法手段,控制了人才资源。上述举措(  )

A.有利于人才选用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C.推动了律令合一D.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

4.

在宋代社会,耕读现象普遍,济州士人邓御夫 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 济州太守王子韶尝上其书于朝 。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超过80部。材料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理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私人农学传统的确立C.耕读文化助推农业发展D.政府鼓励农书的撰写

5.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移民开禁以后,大批闽粤移民纷纷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闽粤移民入台(  )

A.增进了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B.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C.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全面开发D.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6.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 三世 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 据乱世 ,而要达到所谓的 太平世 ,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 据乱世 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 升平世 。康有为的主张意在(  )

A.揭示社会发展规律B.宣扬西方启蒙思想C.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否定民主共和制度

7.

1942年,延安城内发生燃料危机。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诸多措施:直接投资增开煤窑;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开采活动;有计划地发展民营煤炭业;改善煤厂管理,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作风;开展劳动竞赛等等。边区政府的上述活动(  )

A.推动了解放区煤炭工业的发展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体现了重视发展重工业的思路D.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8.

图1为画家丁聪在1946年为《民主》杂志绘制的漫画,题为《太多的自由》。该漫画旨在(  )

图1 《太多的自由》

A.揭露国民政府坚持内战方针B.批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C.鼓吹宪政推进自由权利实现D.肯定政治协商会议的进步性

9.

图2为1959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的头版(局部)

图2

该版报道(  )

A.体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增进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C.隐含了左倾跃进思想倾向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10.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形成了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1984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准许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2000年以来,农村劳动力非户籍异地转移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上述变化缘于(  )

A.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B.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废除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1.

雅典人认为,人的身体体现了和谐,因为它是由适当的尺度组成的,因而对于人的身体是能够作数学分析的。柏拉图指出: 为身体的健康而实施体育;为灵魂的美善而实行音乐教育。 这一认识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衰落B.社会道德的沦丧C.人文精神的萌发D.体艺运动的兴盛

12.

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 城市特许状 ,这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居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书。城市自治体的居民为了获得特权,要付出很大一笔财富,之后每年还必须付一笔钱给领主以维持特许状的效力。 城市特许状 的颁布(  )

A.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C.缘于王权力量日益削弱D.强化了市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13.

苜蓿是古老的世界性牧草。约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在入侵希腊时,为饲养战马、骆驼及家畜,开始在希腊种植苜蓿,并传播至罗马。16世纪中叶,苜蓿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入美洲。到1800年,在全球广泛种植。这一传播历程客观上反映了(  )

A.苜蓿的优良品质B.物种交流的全球化C.战争的积极作用D.文明交流的复杂性

14.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英国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择业观念的变化B.工厂制度的推动C.社会制度的转型D.自由主义的影响

15.

二战期间,美国民权领导人竭力把种族问题与反法西斯、国际共运以及民主化联系在一起,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黑人的经济得到了改善,产生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认识到了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缺位,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促成这一现象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共运与民主运动的影响B.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C.二战后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D.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

16.

20世纪80年代初,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同期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这一流向(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了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C.促成世界经济多极化D.促进了亚洲的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汉代皇帝经常在宫中举办 斗鸡、蹴鞠之会 ,民间也有人在 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刘歆在《七略》中说: 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蹴鞠 。蹴鞠比赛对抗性强,规定双方各6人,共12人进行对阵,每队设队长,比赛置裁判。对此李尤《鞠城铭》称赞道: 建长立平,其列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摘编自仝晰纲、王淑琴《汉代蹴鞠述论》

材料二
元代上层人士已不再热衷蹴鞠,相反蹴鞠活动主要存在于落魄知识分子和风尘场所的表演之中。明代已经很少出现六人、十余人的对抗性比赛,单球门、双球门已经消失,蹴鞠多为 白打(主要是两人并踢)”表演,并且明令禁止在军中蹴鞠。清朝曾大力提倡将满族滑冰与蹴鞠结合的 冰上蹴鞠 ,但也没有挽救蹴鞠衰亡的命运。

——摘编自田志生《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蹴鞠运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

材料二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的谢觉哉日记

注: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 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 。谢觉哉后来解释,5个圆圈指 共产主义者 ,因怕泄密,故用圆圈代替。发出这份 开会通知 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陈独秀。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估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举例说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 原额主义 ,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 善政 ;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 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 (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 中饱 陋规 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1950年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1000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14级增加至21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1950年9月,国务院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 原额主义 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拉丁美洲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特华坎谷地开始种植玉米,人们开始从游徙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300—900年 玛雅文化全盛时期
1200年 印加国家在秘鲁高原开始建立,16世纪达到极盛
1492—1493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
1493年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谕,划定西、葡在所谓非基督教世界的 分 界线
1501年 西班牙殖民者贩运第一批黑奴到达圣多明各
1571年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758—1763年 英法 七年战争 ,1762年,古巴被英军占领
1791年 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
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
1824年 玻利瓦尔和苏克雷在阿根廷的胡宁大败西班牙军
1904年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 大棒政策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37—1938年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41—1942 年海地、古巴、巴西等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对轴心国宣战
1980年代 墨西哥经济陷入债务危机
1992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历史辞典》等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至少三则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