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 浏览数:41

一、材料阅读

1.

列传人物(22分)
有学者对《二十四史》列传中有籍贯可考的5700多位历史人物按籍贯和主要朝代进行了占比(%)情况统计。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籍贯

西汉

东汉

北宋

南宋

陕西

20.58

15.97

20.4

4.31

0.99

4.51

山西

4.92

3.50

14.2

9.65

2.81

3.16

河南

18.75

37.2

17.1

22.18

6.12

6.94

安徽

1.44

525

1.7

3.62

6.29

11.24

江苏

11.06

2.84

6.4

6.63

8.10

13.61

浙江

0.96

2.99

2.77

5.74

22.50

14.51

江西

0.49

0.42

0.5

5.54

13.4

1.51

——据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整理

(1)河南、浙江两省两宋时期占比变化明显,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单选,2分)
        A.崇文抑武,提倡文治 B.民族交往,文化交流
        C.版图变更,疆域变化 D.中央集权,积贫积弱
(2)江西省在两宋时期占比迅速上升,原因解释中合理的一项是( )(单选,2分)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 B.理学兴盛,书院发展
        C.社会安定,环境优越 D.经济发展,制瓷中心
(3)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四省在不同时期列传人数占比分别出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 )(单选,2分)
        A.商业繁荣,民富国强 B.交通发达,人杰地灵
        C.政治中心,人文荟萃 D.民族交往,中外交流
(4)山西、安徽两省分别在唐朝和明朝时占比达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 )(单选,2分)
        A.社会稳定,文教昌明 B.民族交往,交通便捷
        C.人口导入,环境优越 D.皇亲勋贵,龙兴之地
(5)学者发现某个朝代将外国及边疆各族人物纳入列传达50人之多,几乎占总数的4%。其中高丽9人、契丹7人、范阳奚族5人、突厥4人、吐蕃1人。
①你认为该朝代最有可能是(单选,2分)
        A.西汉 B.唐朝 D.明朝 C.北宋
②简要说明该朝代出现此局面的主要原因。(4分)
(6)表格中甲类省区主要在北方,乙类省区主要在南方。从表格看两类地区列传人物占比在历史上呈现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

文化交流(27分)
汉字在民族交流、对外交往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新词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诃、因果、罗汉、涅槃、菩提、僧、尼……

上帝、圣经、地球、平面、平行线、子午线、番薯甘薯、包谷玉米……

苜蓿、葡萄、胡笳、胡萝卜、胡饼、核桃、酥……

A

B

C

(1)材料中所列,按其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完成排序(填字母,3分)
(2)欲探寻图B所示词汇进入中国最早时间及相应词汇源头,下列各项中可作为重要研究证据的是____、____、_____(三选,6分)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几何原本》
(3)图B中反映西方宗教、物种、学术等进入中国,背景解释正确的是( )(单选,2分)
        A.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加强 B.中央集权强化,民族关系和谐
        C.对外殖民扩张,卷入世界市场 D.社会秩序安定,科技文化昌盛
材料二

轮船、电报、机器、报纸、立宪、议院、议员、德先生、赛先生、女士、先生、西服、革命、共和制、总统……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富农、中农、拖拉机、集体农庄……

C

D

(4)图C中为部分引进、派生的新词汇,或被赋予新的内涵。请从中选择2—3个词汇拟一个主题,并完成该主题或事件的历史叙述。(6分)
(5)图D中体现的学说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下列事件有重大相联的是____、____(双选,4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盛顿会议
(6)20世纪初各种学说传入中国。为什么图D中体现的学说在当时得以广泛传播?(6分)

3.

铁路与世界(22分)
某社团围绕 铁路与世界 主题查找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涅在谈到1843年开通的两条从巴黎出发的新铁路时如此写道:我觉得仿佛各国的山峦和森林都在向巴黎逼近。甚至现在,我已经可以闻到德国椴树的气味;北海的白浪正在涌向我的门口。

——海涅(抒情诗人和散文家)《卢苔齐娅》

材料二
在铁路出现之前的300年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不到1%的速度缓慢增长,但在1820年至1870年期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4.18%的速度激增。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材料三
儒勒·米什莱(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反思一次从巴黎到凡尔赛的旅程时写道:如果说宫殿是国王任性的产物,那么铁路就是供每个人使用,把法国联系在一起,反动派害怕铁路的民主影响。出于这个原因,教皇在教皇国禁止铁路,而汉诺威王储也同样反对它们。

——尼古拉斯·费斯《铁路制造的世界》

材料四
到1860年,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图书被销往欧洲之外,轮船使得把图书运输到加拿大法语区变得经济。在1845年至1855年期间,铁路使得图书的运输成本降低了75%。

——《印刷书籍与当代德国的建设》

材料五
在英国,有预言说,铁路将把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大家庭,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个神。

——《铁路中的意象》

问题:
(1)请你按照以下标准将上述材料进行分类。(5分)

侧重史实的材料

侧重史论的材料

(2)请你按照以下研究视角将上述材料再次进行分类。(5分)

侧重经济与生活

侧重国家制度

侧重文化交流

(3)就研究主题 铁路与世界 而言,谈谈材料一的史料价值。(6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五观点的看法。(6分)

4.

我们能造什么?(29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洋务新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这种努力最终失败。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4年6月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历史》第4册

(1)毛泽东此段感慨表达了什么愿望?为什么会有此感慨?(3分)
材料二

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分布

省份

项目数

省份

项目数

省份

项目数

省份

项目数

省份

项目数

辽宁

24

陕西

24

黑龙江

22

山西

15

吉林

10

河南

10

甘肃

8

四川

6

河北

5

内蒙古

5

北京

4

云南

4

江西

4

湖南

4

湖北

3

新疆

1

安徽

1

156个项目以重工业为主,涵盖煤炭开采、钢铁冶金、化学工业、机器制造、航空工业、电子工业、船舶工业等各方面。

——选编自董志凯、吴江《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

(2)材料二中156个援建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什么?(4分)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将波音飞机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民航首次订购10架波音707客机。截至2018年11月,波音公司向中国交付第2000架波音飞机。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参观波音的伦顿和埃弗雷特总装厂。上海飞机工业公司开始生产MD-80主起落架舱门。1980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与波音签订合同,加入波音供货商行列。
198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向上海飞机工业公司颁发生产许可证。截至1999年,世界范围有3100架波音现役飞机装备有在中国生产的重要部件和组件。
(3)中美在飞机制造业合作方式上有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7分)
材料四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奋斗者 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习近平2024新年贺词
(4)结合近现代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的认识。(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