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38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000年前后,地处今河南新郑一带的裴李岗文化,今渭河流域的白家文化,今山东临淄的后李文化,都开始出现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族葬墓地,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神崇拜开始出现B.现实社会秩序显著强化C.中国各地实现一体化D.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2.

据《汉书·循吏传》载,文翁为蜀郡守,看到蜀地偏僻,有 蛮夷 之风,于是选送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到京师,受业于博士,或学律令。后创办学校, 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由是蜀地大化。上述文翁的举措(  )

A.有利于边疆地区移风易俗B.促使儒生大举投身基层教化C.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进程D.改变了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

3.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对峙,在政治上互不承认。南朝《宋书》对北魏祖先的记述中提道: 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 北朝《魏书》中提道: 拓跋鲜卑为黄帝少子昌意之后。黄帝以土为德,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这些记载反映了南北政权(  )

A.对彼此正统地位否定B.对华夏文化的共同认同C.政权更迭均十分频繁D.族群界限已经基本消失

4.

西州是唐朝的一个地方州。陈国灿《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编年》一书中介绍的西州时期吐鲁番出土文书,一共762件。其中,私文书114件,占比14%。绝大多数吐鲁番出土文书属于官府文书,这些文书都与治民职能相关。这表明吐鲁番出土文书(  )

A.兼具历史记述和档案汇编双重性质B.仅能够证明西州的历史面貌C.可与《唐六典》等传世政典相印证D.是研究唐朝制度史的二手史料

5.

图1所示为苏轼《枯木怪石图》,该画作内容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看似荒怪,却表现了画家仕途多舛而傲然不屈的心情。该画作(  )

图1

A.受到佛教深刻影响B.生活气息十分浓厚C.反映门第观念淡化D.体现了理学的发展

6.

16—17世纪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输入到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

A.手工工场在各行业广泛兴起B.君主失去了货币的垄断权C.长途和大额贸易开始出现D.一些高产农作物品种输入

7.

1843年,英国下院议员托马斯·斯当东说道: 在1840年那时候, 在中国沿岸的船只或个人可能犯有走私行为,但这不能使中国当局对在该口岸的整个英国社团施行强暴成为正当,甚至不能减轻其罪行,所以,为了维护我们在中国的荣誉和利益,以适当的武力作为支持,要求充分的赔偿,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我从没有否认事实,即如果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战争 这说明(  )

A.鸦片走私只是个别行为B.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侵华战争C.英国维护自身利益正当D.英国以炮舰政策支持其市场扩张

8.

下表是清末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各自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派别

主张

清廷皇族

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

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A.皇族认为保大清与保中国同等重要B.立宪派主张延续皇族固有统治C.革命派不具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重重阻力

9.

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中共中央组织局制定了《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对改善公营工厂的管理做了许多规定,如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下设工厂管理委员会,以便民主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按月规定生产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实行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等。这些条例(  )

A.在中央苏区得到了长期有效实施B.极大缓解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困难C.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D.使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变成现实

10.

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 大家庭成员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中国政府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这为中法建交扫清了障碍。这说明(  )

A.独立自主是中法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B.法国与美国霸权主义矛盾不可调和C.中法建交前夕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D.中法建交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11.

1982年,时任义乌市委书记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并随后提出包括 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在内的 四个允许 。从此,义乌人才敢真正意义上做起生意。这表明当时义乌(  )

A.率先开始进行农村改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C.改革进程并非一帆风顺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12.

罗马教皇马丁一世(649~655在位)无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禁止宗教争论的敕令,宣称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高于一切,竟被拜占庭皇帝在自己的官邸逮捕,押往君士坦丁堡受审,最终以谋反定罪。此后一段时间,教皇都是由拜占庭选任的希腊人,而不是西方本地的拉丁人担任。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拜占庭帝国排斥基督教B.罗马教皇没有任何权力C.政教二元化结构形成曲折D.王权与教权间相互利用

13.

1765年,英国立法禁止技工受雇外国,违者褫夺国籍没收家产,并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的监禁和100英镑罚款。1788年,对招募者的惩处加重到500~1000英镑罚金和5年监禁,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500英镑罚金。以后又多次颁布类似法律,直至1824年才撤销。这些立法(  )

A.不利于英国工业长远发展B.促使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C.推动了英国出现科学革命D.不利于英国保持技术垄断

14.

1950年,中情局成立了文化自由代表大会(CCF),总部设在巴黎。其表面上虽然是 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的自治组织 ,但实际上由中情局资助,旨在 宣传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点 。由此推知美国(  )

A.企图从文化上控制西欧B.与西欧意识形态不一致C.对苏联冷战的形式多样D.文化艺术水平领先世界

15.

1994年,卢旺达曾发生约100万人惨遭屠戮的事件。这发生在讲同一种语言、信奉同一种宗教的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它与19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将长期共同生活的胡图人和图西人定义为不同种族紧密相关。由此可知卢旺达(  )

A.并没有实质上赢得独立B.西方霸权主义导致内部纷争不断C.自古以来存在种族对立D.历史遗留问题严重阻碍国家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巴国是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周王族诸侯国,始于西周时期,也是诸夏之一。巴国西迁入川以后先后建立了5个都城,它的详情如城市规模、布局等虽无法征考,但从巴国西迁川东,政局动荡,徙都频繁,内乱迭起,百余年间竞五易其都的情况来分析,不太可能大兴城筑。其五都应均无土筑城垣,只是利用其天然沟壑和城周一定范围树立樊篱以为防御。巴国以江州(今重庆市江北区)为首的五都及其他城市、居民点,政治军事性质尤为突出,尤其军事重镇的特征,其经济作用并不突出。

——摘编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重庆局势渐趋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市政建设逐步提上日程。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由七星岗到曾家岩的第一条城区公路中区干道筑成,1937年,延至朝天门,全长7公里。1929~1935年又建成由莱园坝到陕西街的南干线,全长6.87公里。两大干线修通后,城区面积增加1倍以上。水运码头也逐步完善。1927年朝天门和嘉陵码头落成,到1935年,又先后修建了江北等6个码头。马路修成以后,滑竿、轿子等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1937年,全市营业汽车达73辆,自备车达106辆,人力车已达数千辆之多。高层建筑开始出现,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边向公路边转移。1932年,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34年,重庆第一次在新市区曾家岩至通远门一带安上路灯。到1938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民国初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

——摘编自李书敏、蓝锡麟主编《巴渝历史沿革》

材料三

2013—2022重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根据材料一,回答巴国西迁入川后其都城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朝时城市营建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重庆城市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3~2022年重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情况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7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对贷款利率有如下规定:①商人若以谷物放贷,每1库鲁(180卡,约合121公升)谷物可收取60卡谷物为利息;②若以白银放贷,每11舍客勒(约合11.25克)白银可收取1/6舍客勒又6塞白银为利息。如果商人违反规定,收取的利息超过了1库鲁谷物允许获得的60卡谷物,或者1舍客勒白银允许获得的1/6舍客勒又6塞白银,则商人应丧失其所贷付之物。

——摘编自【日】板谷敏彦著、王宇新译《世界金融史》

材料二
美国国民银行法出现在南北战争期间,1863年2月经国会通过实施。其主旨在于确立联邦注册银行的主导地位,创造一种统一的通货,为低息政府债券提供销路。它正式引入了银行监管的全国性框架和原则,由此开启了银行监管的专业化道路。国民银行法赋予通货监理署对国民银行的审批权和监管权,并强调了实际工作重点在监管而不是审批。用现代语言表达,国民银行制度与州立银行制度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前者重视事中监管,而在审批事务上体现了自由银行的原则,后者则不容易区分事前监管事中监管

——整编自贺力平《世界金融史·从起源到现代体系的形成》等

材料三
1993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推进综合监管改革的步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1月,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主题,提出对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将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监管职责从人行中分离出来。1998年成立保监会,并将人行的证券经营机构监管职能划归证监会。2003年正式成立银监会,人行彻底告别了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集于一身的时代。银行、证券、保险自成系统、条款分割,易造成金融监管存在盲点、重叠和矛盾现象,2013年,经国务院批复,建立由人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

——摘编自姚遂主编《中国金融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谟拉比法典》对贷款利率的规定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并概括通货监理署的主要职责。(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
对比以上两幅地图,从中任意提取1945年后有关领土变迁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信息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