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自1981年开始,在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遗址先后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造型精美的玉器以及数量巨大的陶器群。下列与其文化特征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B.陶寺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

2.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出土悬泉汉简载, 律曰:诸乘置,其传不为急,及乘传者驿驾□令葆马三日,三日中死,负之 。上述记载反映出当时(  )

A.边疆与内地联系密切B.匈奴严重威胁中原C.敦煌郡保障西域安全D.邮驿管理制度严格

3.

北魏石刻书法艺术成就显著,在平城时期书体由隶向楷转变(图1),在洛阳时期,石刻书法继续向楷体转变,字体撇捺舒展开张,横竖含蓄内敛(图2)。魏碑石刻的发展反映出(  )
202405251912448548

A.书法成为一种艺术B.北方艺术风格雄健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D.鲜卑族完成封建化

4.

宋代,新官上任最长半年内仍可带 新授 等字样,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强调:今后原地方僚属若犯赃罪,路级长贰上任未满百日,州级长贰上任未满一月,因其尚未熟悉新工作,就不必追责,以便展开工作规划。这项举措(  )

A.有利于稳定地方治理秩序B.容易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C.完善了古代官员选拔制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明代地方公共典礼是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举行,以地方公共事务为内容,由地方政府官员主导、官民共同参与的仪式活动,主要包含3类:一类是官署公示,一类是教化类礼仪,一类是公共祀典。这些活动仪式(  )

A.保留了原始民主制的遗风B.体现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C.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D.有助于加强地方社会礼仪教化

6.

1874—1894年,清政府在江广(江西、湖北、湖南)推行了漕粮采买海运的制度变革。三省漕粮仍全行折征,再以所征漕折、漕项银委托轮船招商局采买米石,海运交仓。据此可知(  )

A.漕粮运输受国内政局影响B.漕粮运营方式渐趋市场化C.政府的中央权力逐渐下移D.早期现代化目的未能达到

7.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张 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 ,要求 剪发易服改元 。但1911年12月12日,上海及苏、杭、宁三地4个同业公所,包括丝绸、制衣、典当三业合共150余人,联合发起成立了 中华国货维持会 ,公开呼吁并四处鼓动 剪发不易服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B.群众提倡国货运动蓬勃发展C.民族工业担忧国货发展前景D.思想观念影响社会习俗变迁

8.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 中国境内少数民族 这一概念,一改之前 蒙古、西藏、新疆 等带有传统疆域观念意识的 疆部 称谓。这一变化(  )

A.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突破了传统的华尊夷卑的民族观C.推动根据地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工人的扫盲和业余教育,表1是部分识字课本中选取的工人模范代表。

表1

课本

课文题目

模范人物

成长故事

《识字课本》

《创造新纪录》

赵国有

创造新纪录的生产英雄,被提拔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生产部副部长。

《职工识字课本》

《孟泰仓库》

孟泰

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工人课本》

《赵占魁的故事》

赵占魁

10岁当雇工,曾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全解放区的模范。

《工人识字课本》

《给奖大会》

17个妇女特等模范人物

从名字都没有、被欺凌、被压迫的妇女成为特等模范人物。

这反映出(  )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劳动者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C.国家重视建构工人主人翁形象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10.

对于 何为幸福 这一问题,通过对1979—2021年《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自我实现 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以 家国情怀 为中心的传统幸福理念也逐渐得到巩固, 物质满足 幸福观维度整体式微, 自然和谐 幸福观维度的地位迎来了社会的重视。这表明(  )

A.经济发展丰富了幸福观的内涵B.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人们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11.

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分别来自伊朗高原边缘和安纳托利亚的加喜特人与赫梯人将苏美尔人发明的实心轮改为轻便的轮辐,制成了用于战争的马拉轻型双轮和四轮战车。一千年后,埃及人在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接触中学会了车轮运输。古代车轮的发展可以用来说明(  )

A.加喜特人和赫梯人善于征战B.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传播C.北非落后于西亚地区的文明D.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技术发明

12.

15世纪,从中世纪走来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大多悄悄将自画像嵌入场面宏大的故事,还借用宗教和神话题材确认自己的艺术家身份,例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图3),将自己置于幻想中的雅典学院,与古希腊先贤齐聚一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创作手法(  )

图3

A.彰显了人文意识的觉醒B.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崇拜C.符合抽象派的绘画特点D.宗教信仰影响艺术作品的风格

13.

图4所示是18—19世纪英国煤炭产量的发展变化。
202405251912448548

图4

据此可知(  )
①英国煤炭自然资源丰富 ②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能源结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4.

1946年,全苏联粮食缺口高达580万吨,工人的粮食供应频频中断,农民人均获得的粮食比1940年少40%,持续增加的征购量、低廉的征购价格降低了农民劳动的回报率,农民从集体劳动中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苏联的粮食危机反映出(  )

A.战争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失去优势C.农作物种植与自然环境不符D.农业经济体制的弊端亟待改革

15.

1967年,14个拉美国家在墨西哥城签署了《拉美禁止核武器条约》,拉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核区。1970年9个拉美国家发表了《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表示坚决维护200海里海洋权,反对超级大国对海洋资源的掠夺。上述现象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B.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C.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D.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

16.

1985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申诉书,指控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倾销64千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经过多轮谈判,日美两国代表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定》,对日本半导体产品价格进行监控,防止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外国市场倾销。这说明(  )

A.美苏冷战进入高科技领域的竞争B.美国维护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C.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潮流

二、材料阅读

17.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的书院和欧洲中世纪的大学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教育制度,并对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书院的名称出现于唐朝。当时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唐末官学衰废,士子失学,一些封建文人学者,只好自动择地而学。宋朝初期,书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书院民间色彩浓厚,许多学术大师云集书院讲学,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推陈创新,形成了许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以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为最终归宿,形成了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培养目标。明清时期,朝廷将科举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官学得到极大普及,书院也逐渐官方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帖括。

——摘编自王凤玉《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不同历史命运及文化潜因》

材料二
11—12世纪,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成长,不同行业的作坊主分别组成行会用以保卫自己的利益。传统的教会学校不能满足新兴市场的要求,于是行会开始掀起反对宗教垄断教育的斗争,纷纷设立学校。大学通过斗争得到了一些特权:争得各种免税、免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师生无经济之忧,使之专心致志于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大学教授或学生享有参加大学行政乃至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如,波隆那大学的行政权就是由学生会主席具体执掌,牛津、剑桥、巴黎大学均在各自国家的行政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大学恢复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家的逻辑分析传统,发现并发展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在课程内容上,神学科起主要作用,如巴黎大学主要学习《圣经》,学生也是神职人员。

——摘编自刘玉皎《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中世纪大学。(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或称分期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表2是其中两种观点:

表2

第一种

第二种

划分依据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

1840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开始、形成和进一步加深阶段

18401895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阶段

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缔造、产生、发展、取得彻底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日趋没落、最后全面崩溃阶段

18951927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9271949年:资本主义遭受摧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阶段

——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整理

你赞同表中哪种观点或自己提出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元朝以金银作为储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纸币化的货币制度实践,确属人类货币史上的首创。元朝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对蒙古军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汗国时代的传统,窝阔台汗就常用白银赏赐臣下。蒙古贵族还利用自身权势侵占了许多元朝官营的金银矿产,导致政府的金银税收锐减,正常途径的金银储备补充来源几近断绝。13世纪阿拉伯世界白银短缺,白银价格高昂,一时间集中在蒙古贵族手中的白银经 斡脱 商人之手大量地流向国外。元朝在征服南宋后,又进行了多次海外远征,巨额军费开支,无疑导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

——摘编自李晓《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领导各苏区银行大力开展红色金融的各项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发的《关于借贷暂行条例的决议》明确规定: 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过去高利贷的契约完全宣布无效并焚毁之 。同时,召集私人股金创办合作社,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国家银行采取银本位制,发行国家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规定: 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为现金准备 。贷款对象主要有公营企业、合作社和劳动人民,贷款用途只限于生产,不贷款用于纯消费。

——摘编自冷泠《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崩溃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红色金融建设的作用。(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1年至2001年间,利物浦人口规模从79.1万下降到43.9万。50年间,利物浦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导致年轻人与技术工人大量流失,老龄化率上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城市更新和复兴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面积清理贫民窟的做法进行城市更新,导致内城人口近一步外流,贫穷、失业加剧。二是1970至19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执政后,采取了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物质空间更新,私人投资刺激了城市的开发,但不能保证社区民众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剧了人口的外流。三是199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理念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经济、就业、住房等综合视角开展城市复兴运动,引导政府、私人部门、社区民众共同参与,人口出现增长迹象。利物浦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这一优势,提出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且充满活力的旅游地,制定了文化和场所相融合的战略。例如利用披头士乐队、利物浦等文化符号,开发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建筑的多样性、保留历史特色以及保护街巷肌理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摘编自于帅《利物浦城市区域治理经验及对我国城市收缩地区的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困境。(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解决城市收缩问题的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