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39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代黄帝、顺项、帝誉、尧、舜受到广泛推崇,从上古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声名显赫的圣王,并汇聚成具有纵向血缘关系的儒家五帝系统。五帝文化形象的演变反映出当时(  )

A.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B.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C.国家统一的政治诉求D.传统政治秩序的崩溃

2.

图1是汉代重要城市及交通路线图。据此判断,当时(  )
202405241956205371

图1

A.南方经济得到了初步开发B.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C.全国性道路体系开始出现D.市场网络依附于道路网络

3.

宋代女性头饰不少是由动物的骨骼、麟角、羽毛等制作而成,诸如翠羽、白角、鹿胎、玳瑁等,而官方不断颁布针对翠羽等以动物为原材料饰品的禁令。其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奢靡之风,规范等级秩序B.强化生态保护,缓解统治危机C.整顿世风民俗,加强中央集权D.倡导简朴之风,完善社会治理

4.

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疆域的扩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黄河和长江流域两大农耕区联合阶段、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基点的疆域伸缩阶段、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将疆域稳定地伸向西北干旱地区阶段。对第三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该阶段(  )

A.农耕经济的繁荣B.专制皇权的强化C.民族交融的发展D.有效的社会治理

5.

现存明代沿海全图几乎均为 海上陆下 式,体现了明人 内夏外夷 的制图观。清后期,为精准刻画海疆地理讯息,制作了区域图集,海图方位多呈现为 上北下南 ,并延续至今。海图绘制方位的变化是由于(  )

A.沿海疆域政区的变化B.日益严峻的海防形势C.海疆认知的逐步深化D.海图测绘水平的提高

6.

1904年,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山东农工农商总局划拨官银5万两,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由张謇等人负责,生产平板玻璃。这说明当时(  )

A.清末新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B.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艰辛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D.股份制成为新型经营方式

7.

1940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的路: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 ,除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 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毛泽东强调的是(  )

A.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独特性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C.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D.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8.

1950年的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图2),描绘了当时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赵桂兰的情景。该作品成为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主要因为(  )

图2

A.体现了流行的年画创作模式B.型造了去性别化的妇女形象C.反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图景D.表达了新时代的思想和观念

9.

198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举行了新中国第一场国有土地拍卖会,最终深圳房地产公司经理骆锦星以525万元的价格,获得市政府拍卖的一块住宅用地50年的使用权。这一事件(  )

A.引发了新时期又一场土地革命B.奠定了土地使用改革的基石C.开启了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D.标志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10.

某学者认为:古代 大中东诸文明的发展模式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秩序,即大陆秩序和海洋秩序 ,图3是其对这两种秩序结构的比较。这一差异导致古代(  )

图3 大陆帝国(左)与海洋帝国(右)的秩序结构

A.区域文化的统一B.文明时代的转型C.帝国之间的冲突D.区域文明的扩展

11.

继地理大发现之后的科学发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信念——乐观主义……人们坚信,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将世界从罪恶、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指明了通往新人间天堂的方向 。这一方向是(  )

A.开始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社会B.将批判精神运用到社会方方面面C.提倡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D.不信《圣经》和否定基督教教化

12.

英帝国 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概念,先后经历 重商主义帝国 自由主义帝国 有形帝国 无形帝国 等概念。 英帝国 概念的变化(  )

A.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步B.反映出外交政策的变化C.体现出经济政策的调整D.说明其国际地位的下降

13.

表1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  )

表1

1887

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

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

1898

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

1900

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

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4.

表2是1966—1970年苏联经济发展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  )

表2

年度

实行新体制企业数

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占工业总产值的%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

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

1966

704

1.5

12

7.7

8.4

4.2

1967

7248

15

37

1968

26850

54

72

1969

36049

72

84

1970

41014

83

93

A.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B.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收效明显C.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D.改革集中于工业生产的领域

15.

图4是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年代统计图(含同期亚洲和拉美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这突出说明(  )
202405241956205371

图4

A.非洲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B.不结盟运动对非洲独立的支持C.不结盟是非洲国家的战略选择D.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增长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世界的唐朝法律

原则、制度和内容方面的规定
唐律规定对同国的外国人之间与不同国外国人之间发生的犯罪作了不同的回应,即前者适用本国的法律,后者则适用唐朝的法律。用源自佛教的 断屠月 作为法律术语,来补充律典中原有的 秋冬行刑 制厦,在中国法制史上尚属首次。唐律规定一般犯罪主体盗毁佛像的,用刑是 徒三年 。但 僧、尼盗毁佛像者,加役流。 (仅次于死刑)
令、格、式方面的规定
唐令对唐人自国外返归和外国人来唐人员,由 所在州镇给衣食,具状送省奏闻 即由地方政府主要解决他们的衣食和安置问题。唐格对久居唐朝的外国人娶唐朝汉人妇女为妻妾后,回国时能否带着她们一起回国做出答复, 准别格诸藩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妻妾,并不得将还藩内。 即不能带着唐朝的汉人妻妾回外国。唐式对派往外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中华法系的形成
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一些东亚国家派出本国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包括法律在内的文化。在日本古代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大宝律令》就是《永徽律》的翻版;《高丽史·刑法志》记载 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 这些东亚国家从中受益并成为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最终造就了中华法系。

——据王立民《论唐朝法律的开放性特征》

围绕 唐朝法律开放性 的主题,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1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

服饰时尚在近代广受关注。近代中国100种典型期刊从1884年开始刊载服饰时尚信息,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

表3 典型期刊的服饰主题分布

典型期刊

刊载数量/篇

主题内容分布

特色

良友

422

款式,时装表演,服饰历史,编织,刺绣

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并有帽、袜、围巾、领带等配饰和编织、刺绣等内容

北洋画报

360

款式,时装画,时袭表演,服饰历史

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画、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设有美的装束等栏目,并有涉及服饰的电影、戏剧、儿童等专刊

妇人画报

267

款式,旗袍,西装,刺绣,帽

中外流行款式、各地和历代服饰、刺绣和帽为特色,设有时装.美容.流行、西装.男装.旗袍、刺绣花样等栏目

玲珑

264

款式,时装表演,鞋帽,选购,穿着,保养

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围巾鞋帽等配饰为特色,并有服饰选购、穿着、保养等知识

中华

214

款式,时装表演,国货时装,旗袍

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历代服装为特色有时装表演、国货时装远动等栏目

摄影画报

213

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西装穿法,时装摄影

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为特色,并有西装穿法、时装摄影等知识

——据徐建红、吴川灵《中国近代刊载服饰时尚信息的重要期刊统计分析》

概括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反映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具革新带来的乡村变革

1951年1月,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指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一直被落后的生产工具束缚看,改进和补充农具成为当时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改造和新建了农具修造厂,推进农具革新,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各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进行农具改造。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典型新式农具,山东省在27个农业社做了小麦产量对比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双铧犁比旧犁平均增产22.2%。拖拉机成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据统计,1949—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85.3%。
革新后的农具为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社创造了条件。如松江省集贤县1951年只有较高级的互助组64个,随看新式农具推广数量的增加,1952年该县的高级互助组增加到368个。还出现了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许多农村因此有了公共资金积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了农忙托儿所、农村合作医疗,为五保户提供吃、穿、柴火、教育等福利。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还提升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有的地方将识字扫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密切结合。他们学习的课文中充满着 玉米杂交 颗粒肥料 除四害 等字句。

——据苏泽龙《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

农具革新与乡村变革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对外援助

材料一

图5 1948—1965年的美国援助

——据(英)马丁·吉尔伯特《美国历史地图》

材料二
1947年以来对外援助还只是一个对付短期危机的权宜之计。1961年开始,其对外援助的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再从亚洲转移到中东。美国对外援助主要的双边援助项目:发展援助,经济支持基金,食品换和平计划,以及通过对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认捐提供的援助。大部分对外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都同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 挂钩 。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统计,大约80%的美国对外援助被用于回购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购买美国军火。

——据周琪《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方法》

(1)分析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特点。(6分)
(2)如何看待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行为,谈谈你的看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