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47

一、单选题

1.

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  )

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2.

下表是秦汉公文大体分类及主要形式。可见,秦汉时期(  )

分类

主要形式

御用公文

制、诏、策、书等

官僚奏疏

章、奏、表、驳议等

行移公文

檄书、牒书、府书、记、爰书、变事书、奔命书、报书、举书、劾状等

管理公文

吏卒名籍、病卒名籍、日迹簿、受奉名籍、钱谷出人簿、文书收发记录、财务登记簿等

A.官员文化水平较高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加强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行政事务运作比较规范

3.

唐代以前,官印刻字一般是 左丞相印 西安丞印 等官名,而到了唐代,官印都改成了 尚书兵部之印 安西都护府之印 等官署名称,官印也不再由官员个人佩戴,而是由监印官保管。这一变化体现出唐代(  )

A.官僚制度的日益成熟B.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D.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4.

宋代绘画以精妙著称,画家以多样的笔法表现不同山石的纹理,不同季节的水波等,昆虫花鸟亦毫发毕现;当时还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橘录》、《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反映出宋代(  )

A.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B.崇文抑武使文人寄情自然C.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广泛D.格物致知影响文化的氛围

5.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 家班女戏 ,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 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 。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

6.

清代,河北镇绿营兵驻守河南怀庆府,称为 怀兵 。从下表怀兵出征记录可知,当时中国(  )

时间

出征地点

出征情况

1832

台湾

镇压起义军,往返沿途滋事,中途撤回

1841

江苏

参加吴淞之战,调防江宁

1842

浙江

转调江苏,驻防松江

1842

江苏

驻防清江浦

1851

广西

总兵官战死,伤亡惨重

1852

湖南

长沙橘子洲之战,死伤殆尽

A.内外矛盾交织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军令管理混乱D.东南沿海的防务空虚

7.

晚清海军学堂虽然在南方沿海地区率先创立,但从地域分布看,其密集区却在北洋区域,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等,此外还有像天津海军医学堂之类的由海军部门专设的非军事技术类学校。据此可知,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  )

A.地方对朝廷教育决策的贯彻力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西方列强军事侵略重心的变化D.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诗人吕碧城在《大公报》发表一系列诗文, 待看廿纪争存日,便是娥眉独立时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 的诗句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 坊间皆传吕碧城 。这一现象(  )

A.维护了妇女权利B.促进了社会转型C.助推了清末新政D.加快了文化普及

9.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依照孙中山建国大纲所定,承认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但由于人民 缺乏政治意识与经验 ,应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 训练 而逐渐推行,以为宪政奠定基础。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实践资产阶级政权理念B.循序渐进实行三民主义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10.

1964年,由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发表,歌词 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 饱含深情。这首热情豪迈的工人赞歌(  )

A.客观上丰富了 双百 方针的基本内涵B.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启动
C.有利于激发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D.反映了工人阶级对三线建设的作用

11.

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  )

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

12.

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被学者称颂为 特洛伊 遗物,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

A.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扩大B.封建制度推动文化发展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萌发

13.

大约在18世纪初,英语中出现“SIDEWALK”一词,指代 在两边的路 。随着市政和交通的发展,车行道占据道路的中间,步行在道路两边成为定式,因此该词逐渐演变为 人行道 ,在20世纪初开始大规模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技术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B.交通完善使市民生活边缘化C.市政建设提升社会的品位格局D.科技进步扩大了城市的规模

14.

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强调, 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我们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由此可知,此时苏俄(  )

A.开始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已允许进行私营贸易C.积极宣传计划经济的思想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15.

1934—1980年,美国政府中被委任以内阁、外交和法院要职的官员中有64%来自公司共同体,而这一比例在 新政 时期仅为47%,他们大多与经济集团的政策规划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这反映出美国(  )

A.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B.文官制度的异化C.政府腐败程度的加深D.滞胀 危机凸显

16.

1981年,世界银行推出了有关南非洲发展的《伯格报告》。该报告认为在引发南非洲经济困难方面,信贷、汇率等内在的政策性因素比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以及 恶化的国际环境 所起的作用更大。据此可知,该报告建议南非洲国家(  )

A.提高政府民主化水平B.强化市场调节功能C.改善冷战对抗的局面D.加大对物价的指导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历代人口与耕地比率

朝代

年份公元

耕地面积百万亩

人均耕地/

西汉

2

506

857

东汉

105

535

1009

北宋

976

255

796

北宋

1072

660

545

明朝

1393

522

870

明朝

1581

793

396

清朝

1662

713

859

清朝

1784

989

369

——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实际人口与统计人口两条线长期不能吻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映的清代现象。(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这种家族本位的法律伦理并非完全是穷途末路的罗网与糟粕。 礼法合一 的律法结构形式,以 的相互勾连,将 三者天衣无缝地统合起来。显然,家族本位伦理如果能够剔除专制主义与身份等级的控制色彩,不过分扬尊抑卑,不颂扬等级差序,不轻视个体人格价值,那么,其内在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的亲情法则、谦和好礼的交往法则、诚实信用的经济法则、克己奉公的社会法则,都不失合理性及有效性。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二
在清末民初律法的演进中,中国传统伦理坚守着 经世之学 的信念,西方近代伦理也同步进行着大举侵入。律法的方向从 变法不变道 转换为 变法也变道 ,律法的主体从 臣民 转化为 国民 ,律法的主旨从 家族本位 转化为 个人本位 ,更进一步发展为 国家本位 ,律法的标尺从完全的 重义轻利 转化为部分条款的 重利轻义 。清末民初的律法不停更改着自己的伦理内涵及具体条款,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传统伦理的现实价值并没有被定格在历史的尘烟中,而是再度如浪潮般回卷、复归。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三
在近代社会转型和法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法制确实在向西方标准转型,表现为西方形态化移植、引进、吸收西方的制度文明。这就是中国的外倾运动方向,这是一个从被迫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除此之外,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转型还有一个内倾的运动方向,或者说是 中国化 的运动要求。这与法律西方形态化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近代化转型。

——摘编自张晋藩《不变: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的趋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法律伦理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启示。(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组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摘编自【美】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年)

材料二
潘恩的思想极大鼓舞了北美民众,他被称为 美国体制之父 。《人权论》是他为了捍卫法国革命的原则而作,他再次提倡普遍的个人权利,追求全面平等,认为民众不仅能够将现存政府推翻,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订立宪法。此书一出,潘恩立刻被英国法庭以 煽动叛乱罪 进行审判。当他热情洋溢地把该书献给 第二祖国 美国时,它并没有像《常识》那样给潘恩带来无上荣耀,其宣扬的激进民主理论在美国再也不受欢迎,他的晚年在一片孤苦凄凉中度过。

——摘编自金更兴《论潘恩的权利观》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股为潘恩恢复名誉的热潮。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工业城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潘恩被冠以 人类权利的维护者 称号。1837年,美国社会为潘恩建造墓碑的募集活动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停止,大部分捐赠数额为25美分到2美元不等,绝大多数捐献者可能并不富裕。1856年,在辛辛那提的一场纪念活动上,筹备会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潘恩的灵魂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时代,它会跨越重洋,穿越时空,警示我们不能让 自由 危机 在当今社会再度上演。

——摘编自毛琼洁《试论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及其在北美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前后是如何实践潘恩思想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潘恩形象在北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202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遇鉴文明》文化节目(见下表),节目以中西比较的视角,运用视听手段实现文明的对话,诠释人类的绵长因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期目名称

节目主题

1期:天籁之音古琴与钢琴

超然物外,陶然忘机

2期:道器之合瓷器与玻璃器

格物致知,物我合一

3期:雅韵美声京剧与歌剧

音韵婉转,雅乐谐和

4期:写意绘真国画与油画

虚实之间,气象万千

5期:人间胜景中国国林与西方园林

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6期:匠心天工中国家具与西方家具

方寸之间,奇思妙想

7期:华彩服章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

霓裳羽衣,华彩服章

8期:佳肴美馔中餐与西餐

色香交融,味道一统

9期:香沁醇萃茶与咖啡

清香醇厚,芬芳交汇

10期:瑰宝荟萃故宫与卢浮宫

文物有信,博览怡情

11期:生命律动中国舞蹈与西方芭蕾

柔美庄重,舞出百态

12期:沉思翰藻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

抒情咏志,炽热浪漫

从上述节目涉及的门类中任选一组或多组,拟定一个主题,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异同,阐述其借鉴交流的价值。(要求:表述成文,中外关联,逻辑清晰,解释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