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25+4)【纲要下1—7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147

一、单选题

1.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相信每一种自然力的背后都有其主宰,人必须通过祭司沟通神与人的关系,其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就是神殿。下图为苏美尔人建造的高塔神殿遗址。苏美尔人主要是依靠宗教力量(  )

A.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B.提供生存的精神力量C.树立国王的至高地位D.消除分裂的潜在因素

2.

为了预测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的时间,古埃及人透过观测天象,制定出了一套缜密的太阳历,全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日,余下五日作为节日。该历法旨在适应(  )

A.农业生产的需要B.交通运输的需要C.抵御洪灾的需要D.宗教祭祀的需要

3.

下图是对古代某帝国的描述。该帝国是(  )

◎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

◎通过征服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帝国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因和希腊发生战争而由盛转衰

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4.

下图为约在公元前550年制作的描绘斯巴达人狩猎场面的彩绘。斯巴达人把狩猎当做一种训练,以提高作战技巧和进攻意识。这反映出斯巴达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注重对外扩张B.推行公民政治C.强化合作意识D.具有尚武精神

5.

罗马帝国后期,所有入侵的日耳曼人都信仰多神教,而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决定皈依基督教。这在当时极具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该行动使(  )

A.法兰克人思想意识空前统一B.法兰克人内聚力增强C.法兰克人的发展获强力支持D.教权与王权矛盾消弭

6.

11世纪前后,西欧铁制品的生产不断扩大,大量农具开始用铁制造,从而引发了中世纪的农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的结果是(  )

A.农业产量大幅增加B.农奴制度迅速普及C.庄园经济逐渐形成D.封建领主制度确立

7.

12世纪末,源赖朝控制了天皇,日本进入了幕府政治时期。构成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

A.将军家族B.武士阶层C.广大农民D.手工业者

8.

1215年,英国贵族因反对国王随意征税而起兵反抗并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明确规定议会享有征税的权力。该法案的实施有利于(  )

A.稳定封建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C.完善民主政治D.强化君主立宪

9.

罗马法是罗马留给世界的宝贵政治遗产,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并形成完备体系的历程。其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是在(  )

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西罗马帝国时期D.东罗马帝国时期

10.

1050年前后,西欧识字人数仅占总人口的1%。但到了1340年,佛罗伦萨识字人口比率提高到40%,15世纪的英格兰识字者比率也达到了40%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文艺复兴推动B.教会势力衰落C.社会经济发展D.科学革命高涨

11.

中世纪后期,欧洲许多学者打破使用拉丁语的传统,开始以方言创作文学作品,带动了大众文学的不断发展。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古典文学的复兴B.天主教会的衰落C.民族认同的发展D.民主意识的勃兴

12.

下表为近代某一运动在各个层面产生的影响。该运动是(  )

影响

社会层面

推动人们反思社会的不平等。

经济层面

宣传了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使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现世生活,有利于振兴经济。

政治层面

有利于启发民智,反对权威。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13.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其航海活动有许多明显不同,但也有根本的相同。 根本的相同 是指两国(  )

A.开辟新航路的动机B.探险船队的规模C.航海活动的参与者D.远洋航线的方向

14.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对美洲的统治实现了白银的大量供给。随着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以中国和印度为核心的亚洲贸易圈构成了世界经济中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中国和印度社会制度较先进B.殖民争夺削弱了欧洲实力C.西欧尚未确立对世界的主导D.世界贸易仍不具备全球性

15.

北美独立战争中,法国与西班牙、荷兰联合协助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战。1780年,俄国提议成立武装中立联盟以突破英国海上封锁政策,普鲁士、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他们的行为反映出欧洲国家(  )

A.在践行启蒙思想原则方面具有一致性B.在对殖民地的政策上各方暂时达成妥协C.在殖民扩张与争夺中积累了复杂矛盾D.在取消英国世界霸主地位方面认知相同

16.

下图为1250至1980年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19世纪以后变化趋势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
202405222110564137

A.海外殖民的扩展B.圈地运动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推动D.民主制度的确立

17.

史学界认为,广义地说,美国南北战争及其后的改革与建设,也可视为民族建国运动。这是因为南北战争(  )

A.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奠定了美国向西扩展的基础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重新塑造了人民的国家认同

18.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断暴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为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种种构想。其构想最大的缺陷在于(  )

A.不敢直面资本主义的弊端B.不是来源于工人运动的实践C.没有把理想设计付诸实践D.同马克思主义的设想相抵触

19.

下图为创作于19世纪晚期的漫画《在橡胶圈中》,它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比作大蟒蛇紧紧缠绕着刚果地区的原居民。该漫画寓意着(  )

A.殖民者入侵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B.欧洲与非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C.非洲的加入促进了世界体系形成D.非洲的国际地位远低于殖民国家

20.

1917年《墨西哥宪法》明确规定: 一切矿物……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该宪法颁布的背景是(  )

A.墨西哥推翻殖民统治赢得独立B.美国的 金元外交 宣告失败C.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在持续高涨D.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希望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处理战后问题。对此,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认为: 就是上帝也只以十诫为满足,威尔逊却要坚持十四点。 其态度表明法国(  )

A.希望通过美国调和欧洲矛盾B.认为美国方案符合法国现实需要C.反对美国充当世界的领导者D.不赞同制订过细的战后和平计划

22.

战争引起革命,1917年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迫使政府退出战争C.改善国内政治环境D.承认苏维埃合法性

23.

根据保守的估计,1925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的总额为48.7亿多元,1927年时用分期付款方法售出的汽车约占售出汽车总量的60%。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消费支出占比迅猛增长B.销售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C.商品零售行业发展迅速D.经济繁荣背后潜伏一定危机

24.

宣传海报是传递国家政策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下图为苏俄(联)发行的两幅宣传海报。图中的场景显示出,其发行于(  )

A.十月革命期间B.国内战争时期C.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D.一五 计划建设期间

25.

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坚持游击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配合作战,并最终在1941年恢复独立的国家是(  )

A.苏丹B.埃及C.埃塞俄比亚D.利比里亚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两个三角贸易

17世纪到18世纪,连接大西洋两岸的两个三角贸易发展成为紧密的经济网。一个三角贸易是将欧洲、非洲与美洲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三角贸易在美洲世界的内部和非洲间。

——据[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两个三角贸易 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说明 两个三角贸易 交易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27.

下表为1890至1938年美、德、俄(苏)、英、法等五国生铁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890

1900

1910

1913

1920

1930

1938

美国

9.3

10.3

26.5

31.5

42.3

41.3

28.8

德国

4.1

6.3

13.6

17.6

7.6

11.3

23.2

0.95

2.2

3.5

4.8

0.16

5.7

18

英国

8

5

6.5

7.7

9.2

7.4

10.5

法国

1.9

1.5

3.4

4.6

2.7

9.4

6.1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概括指出1890至1938年美国生铁产量呈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指出欧洲生铁产量的变化反映出欧洲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下表为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后所作出的政策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政策内容

出处

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美国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交战国使用的任何港口或经中立国转运交战国,均属违法。

1935年《中立法案》

允许现购自运的武器及军火交易。

1939《中立法案》

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1941年《租借法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从对外政策的视角看美国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四、材料阅读

29.

下表为国联与联合国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国际联盟

联合国

时间

19201946

1945年迄今

倡导者

美国总统威尔逊

美国总统罗斯福

总部

瑞士日内瓦

美国纽约

相同点

都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为防止世界大战再度发生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而创立

不同点

美、苏等强国未加入。日、德等军事强国虽然加入,但日后撤出

所有军事强国开始就加入,且加入后很少有退出的国家

没有武力约束

可以用武力干预,约束力较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取代国联的必然性。(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国联和联合国中的地位有何相同又有何明显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