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部分学校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71

一、单选题

1.

图1为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姜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聚落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血缘网络使(姜寨古村落)一百多个小家庭被紧密地编织成为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大家族,一切都是由辈分最高的男性家长说了算,全村人的生活整齐划一,个人自由在集体需要下被压制到很低水平。据此可知(  )

图1

A.宗法观念已经出现B.社会生产水平较低C.氏族公社聚集分布D.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2.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 食有劳而禄有功 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这一举措(  )

A.反映了诸侯国对人才的需求B.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

图2为敦煌莫高窟第45窟(盛唐) 胡商遇盗 图,该图反映了唐代(  )

A.陆上丝路繁盛景况B.中原佛教传播情况C.商品经济十分繁荣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4.

《大明律》禁止给 见任官 建生祠,但却屡禁不止。《祠记》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既要精心展示官员离去时的悲痛,又要以民众的情感为中心进行讨论。民众之情的深厚和合理,正给出了公开违背律条的理由。这一现象体现了明代(  )

A.中央权力的式微B.司法体系存在漏洞C.统治秩序的混乱D.自主道德得到认可

5.

明清之际思想家颜元提出: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学问有诸己与否,须临事方信 。这些观点(  )

A.体现 格物致知 理念B.丰富了传统儒学C.反映了早期的民主思想D.倡导 经世致用

6.

在清代传统的保甲制度下,绅士阶层是基层社会控制的对象。咸丰年间(1850—1861年),随着地方团练的兴起,绅士迅速由传统的控制对象演变成基层社会的控制主体。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东南互保冲击中央权威B.经济发展促进阶层流动C.社会危机影响基层治理D.西学传播改变乡里制度

7.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数十个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到1894年,洋务企业的资本额和工人数分别在全国近代企业中占45.2%和41.6%。而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和财政总支出的4.0%。据此可知(  )

A.洋务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状况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D.近代化受制于政府政策

8.

19世纪末中国科学杂志中较少有化学论文发表,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一转变旨在(  )

A.推动思想转型B.提高中国知识分子水平C.发展民族经济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现状

9.

1938年,毛泽东指出:“(甲)……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扩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乙)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大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 这一指示(  )

A.践行了洛川会议精神B.明确了持久抗战的方针C.使敌后根据地开始开辟D.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

10.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 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一主张(  )

A.体现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方针B.指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C.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营造国际氛围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实现转移

11.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图2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202405211311066042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图(%)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12.

欧洲古典时期,法国公国勃艮第从法国脱离出来,发展为领地国家。这一事件在中世纪晚期欧洲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这一事件表明(  )

A.西欧封建王权的衰落B.基督教会对疆域控制减弱C.欧洲民族国家的滥觞D.法国封建庄园体制的瓦解

13.

《托勒密世界地图》范围包括西起西班牙、东至中国的欧亚非大陆和海洋。其中地中海世界被刻画的比较准确,而世界的其余部分则充满着想象的成分。对图3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托勒密世界地图》(1482年)

A.古代欧洲对世界的科学认知B.因充满错误而不能作为史料C.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D.受新航路开辟的启发而制定

14.

下面是为英国建立常任文官制度时的报告,由此推知(  )

A.选官制度改革具有渐进性B.官员选拔优胜劣汰C.政党分肥制度存在弊端D.事务官地位得到提升

15.

表1是1914—1917年俄国货币流通情况。(注:一个纸卢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战前的四分之一。)这表明俄国(  )

表1

年份

流通中的金属货币和纸币总量亿卢布

纸币流通量亿卢布

纸币在货币流通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1914

27.80

22.89

82.3

1915

50.10

47.06

93.7

1916

79.72

79.72

100.0

1917(上半年

112.3

112.3

100.0

A.十月革命一触即发B.统治危机日益加剧C.货币体系逐渐稳定D.金本位制逐渐建立

16.

20世纪70年代,科特迪瓦开放了大量原始森林,鼓励民众种植经济作物,咖啡产业迅速扩张,大量农民变得富裕起来。他们的后代开始接受教育,并大量涌入城市,第一代中产阶层由此诞生。该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漫画《阿娅》(  )

A.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批判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C.体现了殖民体系的瓦解D.赞颂了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二、材料阅读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于1938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同年7月,他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1938年11月,他率领医疗队到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他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他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施行医疗手术,他说: 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1939年10月,在抢救伤员时手指被割破受感染,不幸病逝。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摘编自《白求恩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求恩来华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重要意义。(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 皇佑(宋仁宗年号)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熹、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 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绽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 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 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水浒传》

文史互证 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论从史出 是史学探究的重要原则,而史料的可信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宋代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哪一种,并简述理由。(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孔子曰: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胜残去杀矣。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对于如何实现 无讼 ,孔子提出的是一套为政以德、为国以礼、为政在人的治理方案,总体上是以德去刑。汉代一些地方行政司法官吏,在社会治理中,综合运用礼教、政教对社会的指引作用及刑罚对犯罪的禁止功能,综合治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例如:秦彭 准礼训人,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 ;东汉刘矩稍迁雍丘令, 以礼让化 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愤怒)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等。

——摘编自胡仁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儒家化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罗马法是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经千余年的历史筛选而鼎立起来的传统私法文化之源。由于罗马法学家一开始就以自然法为指导,诠释着以市民法和万民法等为代表的法律法规,并亲历种种司法实践,在几个世纪中一贯以往。他们形成传统的诉讼指导、诉讼参与、撰写契据,解答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现实问题,更使他们的解答常常必须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交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因此,罗马民间才靠着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成了有史以来的 法制帝国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自然法的法律表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社会治理的发展,并作简要评析。(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中国古代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观察两幅地图,结合相关史实,以 战争与文化 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