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6

一、单选题

1.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而秦国以军功赐爵受田的做法更是打破了世禄、世业的传统秩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社会阶层的新变化C.官僚政治产生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2.

两汉期间,天子数次出面干预学术,宣帝召开 石渠阁会议 ,章帝召开 白虎观经学大会 ,以皇帝的名义统一经义。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B.儒学意识形态化确立C.专制政治的不断强化D.思想文化政策较宽松

3.

隋唐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只能在市中进行,居民区中不允许从事商业活动。隋及唐初也实行这一制度,然而后来这些限制逐渐被冲破。宋代,不管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的小巷,都设满了店铺,居民和一般街道两旁设店摆摊,商业区延伸到坊内。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工商食官格局打破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城市设施功能完善

4.

明道二年(1033年),欧阳修在《上范司谏书》中写道: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立殿陛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由此可见,欧阳修主张(  )

A.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B.精简机构提高效率C.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推行分权制衡原则

5.

有学者提出: 尽管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孔孟在如何对待 的问题上,观点迥异,但并非完全与传统的儒家的道义论对立。明清进步思想家把价值的天平更多地倾向于功利,他们把国家、民族的 公利 视为 ,从而建立了义利兼顾的根基。 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B.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强大

6.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卷九提到米利坚合众国,赞美国 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尤其赞总统华盛顿 气貌雄毅绝伦 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这说明作者(  )

A.突破了传统的帝王观B.唤醒了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C.主张扩大与外国交往D.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有效途径

7.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提出了一整套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为实现这一主张采取了符合时代和其阶级特点的策略。这体现了康有为(  )

A.得到了统治者支持B.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建立了严密的组织D.爱国革新的政治抱负

8.

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还没有实际革命行动,只是准备革命的时候;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的时候。这一评价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B.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C.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密不可分D.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9.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和他们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并且强调判断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据此可知,毛泽东意在(  )

A.丰富统一战线内涵B.落实 三三制 原则C.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增强抗战必胜信心

10.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2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 一带一路 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 这体现了中国(  )

A.深化拓展全方位外交B.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D.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11.

11、12世纪被称为中古欧洲 最具活力的时期 ,是中古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 独一无二的支点 。有人把这一时期视作欧洲文明的开端,市场经济的起点。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政治占主导地位B.封建社会的发展变革C.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12.

据统计,从1493年至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共劫掠走276000公斤黄金。他们抢劫时经常把被劫的船和乘客全部沉入海底,或将被俘的亚非各地居民割掉耳鼻后逐走,肆意扩大恐怖气氛。据此可知,当时葡萄牙(  )

A.广泛推行殖民政策B.殖民重点以非洲为主C.殖民掠夺残暴反动D.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13.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国家

代表

作品

内容

英国

莫尔

(14781535

《乌托邦》

虚构一个岛屿上的理想社会,居民未受基督教启示而能把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

法国

拉伯需

(14941553

《巨人传》

描写第一代巨人卡冈都亚为酬谢约翰修士,修建了德廉美修道院。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修道院,院内没有束缚人的清规戒律,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西班牙

塞万提斯

(15471616

《堂吉诃德》

描写一个绅士,学习剑客,行侠仗义,成为可笑而又可怜的悲剧英雄。故事滑稽而荒唐,使读者笑出眼泪,在眼泪中领悟人生

A.文艺复兴在欧洲逐渐扩展B.信仰自由成为社会共识C.宗教神学统治地位被推翻D.人的价值受到普遍重视

14.

英国的棉布产量在1796~1830年间增长了15.5倍;煤炭产量1700~1840年增长了12.8倍;生铁产量1740~1850年增长了120多倍,其钢铁产量已占资本主义各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以确立B.工业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工业资本带来了商业优势

15.

1939年,苏联的对外贸易额从1930年的16.43亿卢布降为2.7亿卢布,同时外资企业逐渐被取消,外国技术人员也纷纷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又压缩了在战前曾有所增加的与西方的经济联系。这表明当时苏联(  )

A.积极利用西方技术和人才B.经济模式日益封闭僵化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确立D.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16.

下面是1960—1995年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来源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  )

年份

1960

1970

1976

1977

1980

1983

1984

1985

1990

1993

1995

政府

64.6

56.9

51.0

50.5

47.1

45.8

45.1

45.8

40.6

36.3

35.5

产业

33.3

40.0

45.4

45.9

49.4

50.8

51.6

50.9

55.0

58.9

59.4

大学

1.1

1.8

2.1

2.1

2.1

2.2

2.1

2.1

2.9

3.1

3.2

A.失去科技大国地位B.政府干预减少C.社会结构急剧变化D.财政压力增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孔子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再到以商鞅和韩非主张的法治思想,再后来演变为汉武帝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同时并重的思想。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施 德主刑辅 的治国方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的策略就是在古代治国思想基础上加以借鉴和提炼而成的。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 民本 思想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历代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民生联系民心,民心则关乎国运,治政之要在于固本安民。养民、恤民、患民、利民、富民等民生政策在传统的 民本 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政者因此需要将满足民众生活所需作为第一要务。统治者无论是重民、爱民,还是恤民、保民,作为民都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民本 思想主张 民为邦本 立君为民 ,但 居于社会下层,又被称为 庶民 黎民 草民 ,处于与 相对的被统治者地位。

——摘编自杨艳秋《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民本 思想的价值与局限。(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51—1873年清政府田赋、关税、厘金收入情况表

——摘编自倪玉平《试论清代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

厘金创行于1853年,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有的高达20%以上。厘金中的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是外商。
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针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结合图表和史实,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15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广西代表团代表座读时指出,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纲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最大的优势是沿边、靠海,是陆海相连的交通枢纽。早在汉武帝时,广西合浦新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近年来,广西坚持江海陆空并进,重点编织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通信光纤网 五张网 ,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港口联盟、陆路通道和航空枢纽,面向东盟的互联互通大通道初步形成。
材料二
广西与东盟国家建设大通道的过程,也是跨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19亿人口,族群复杂,宗教文化多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的日益深入,源自复杂社会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诱发的摩擦也会日益频繁,如何管控好摩擦,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也是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广西搭建了与东盟国家的众多人文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中国——东盟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缔结了43对友好城市,形成了广西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越青年大联欢、广西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一系列交流机制与平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可金《广西可将一带一路有机衔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西对接 一带一路 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建设大通道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当时工业生产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形成数量庞大的无产者阶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德国 铁血宰相 俾斯麦对工人阶级实行 胡萝卜加大棒 怀柔 政策,一方面通过《镇压社会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意图扑灭在德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采纳新历史学派关于劳资合作和社会改良的主张,通过构建社会保险立法包括社会救济、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1881—1889年间,德国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1923年和1927年,德国又先后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基本形成完整的
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摘编自汪连新、杨建海《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严重的失业使千万个家庭陷入饥饿与贫困之中,老年人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储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推行了扭转危机和缓和矛盾的 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正是 罗斯福新政 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法的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跨了一大步。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是一部以老年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第一次在一部法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内容。

——摘编自杜长宇《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差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