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4 浏览数:110

一、选择题

1.

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 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 播音中 新的时代 始于(  )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
202405202223327894

A.星火燎原B.共赴国难C.独立自主D.改革开放

3.

宋庆龄曾感叹: 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 人民 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 。这表明(  )

A.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B.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4.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蔽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 苦变甜 的历史开始于(  )

A.开国大典的举行B.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C.祖国获得了统一D.西藏进行了土地改革

5.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是(  )

三十一团团旗

白虎团团旗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军委工作部组织拍摄《为了和平》的纪录片。下面最合适作为纪录片主题曲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

1952年底,一广播站以 你幸福吗? 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中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小人物,大历史,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都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兄长给弟弟邮寄的一封信,信文如下。下列选项对信文中所反映的史实评价正确的是(  )

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争中又分了几次果实,现在生活的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

A.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B.实现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当家作主D.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快速的发展

9.

漫画是对一定历史的反映,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202405202223327894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对外开放

10.

观察下图,这是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纪念章,据此判断这个工厂是(  )
202405202223327894

A.沈阳第一机床厂B.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C.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1.

1956年7月19日,古城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 。该项成就主要是由于(  )

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一五 计划的成功实施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1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 变化 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掀起了 大跃进 的高潮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3.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4.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C.纠正 大跃进 运动的错误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15.

1956年1月1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写道:最近几天以来,首都各个区日夜锣鼓喧天,爆声连连不断,全市各大街上的私营厂、店,几乎家家都挂上了红幛,到处张灯结彩;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工商业资本家欢欣鼓舞。这则社论描述的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化B.大跃进 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6.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社会主义改造的 高潮 引起了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A.甲:不对,开国大典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乙:对的,土地改革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丙:不对,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实现完全统一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7.

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 基本国情 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8.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上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进行B.大跃进 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9.

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B.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党决策失误C.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D.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20.

以下说法最符合我国1956—1966年的时代特征的是(  )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C.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21.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 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文革 中,基本权利被肆意践踏,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

A.彭德怀B.刘少奇C.贺龙D.朱德

22.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202405202223327894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D.倾泛滥,国家内乱

23.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是对焦裕禄贴切的写照,他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焦裕禄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24.

邓小平同志曾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破除迷信的重要性C.两个凡是 的重要性D.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5.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6.

某网站征集 建党一百周年 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建党一百年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 1978年的足迹 的解说词应当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B.拨乱反正,风清气正C.黑白颠倒,是非不分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27.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如果让你为春联 家庭联产添异彩,特区建设展宏图 填写横批,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

A.欢庆新生B.工业腾飞C.赶超英美D.改革开放

28.

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B.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C.农业机械化的实现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9.

小红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 政企分开 经营承包责任制 按劳分配 股份制改革 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B.农村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C.赎买政策D.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30.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工业布局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D.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的交流

31.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 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B.江苏省C.浙江省D.安徽省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B.上海C.深圳D.宁波

33.

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个 大胆行动 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城市C.开发浦东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4.

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入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这一组织是(  )

A.联合国B.上海经合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35.

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1992年促使 光亮 出现的事件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国有企业进行改革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36.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此材料反映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37.

同学们搜集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 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____里应填(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共同富裕C.综合国力增强D.人民幸福

39.

历史图片可以反映出党走过的历程。下列四张图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三步走战略初级阶段B.良好开端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科学发展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40.

近年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奥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第41届世博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等。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B.综合国力的增强C.国际地位的提高D.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二、材料题

41.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消灭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根基。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已耕的土地不足,时有灾荒,经营方法落后,以致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之《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材料三 以下表格内容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中央一号文件整理

时间

概要

1982

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1984

提高生产力水平,梳理流通渠道,发展农村商品

1985

取消统购统销,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6

增加农业投入,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土地改革是怎样 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状况? 联合起来 的方法优越性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82—1986年期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的共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42.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我们国家从此今非昔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 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韩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韩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以下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四种材料
材料三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2分)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材料二中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哪些属于第二手史料?(用序号表示,共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次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4分)

43.

中国梦 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蓝图】
材料一 中共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一百年来安排。
202405202223327894
【梦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圆梦历程】
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四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复兴之路》解说词

【筑梦新时代】
材料五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 中国梦 就是民族复兴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中国人自我实现之梦,更是中华民族面对未来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奋斗目标中 第二个一百年 的内容。
(2)材料二中①②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 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是指什么史实?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可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什么努力?

4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李老师设计了以 探索·发展·革新 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制度建设——完善民主法制】

任务二【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任务三【自我革命——永葆社会生机】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 两个凡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任务一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确立于什么会议?
(2)观察任务二《 一五 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可以获知 一五 计划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3)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请结合任务三中学习笔记,以 探索·发展·革新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