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82

一、选择题

1.

距今4300—4000年的陶寺遗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夯土建筑,外围有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城墙,同时也有简陋普通的窑洞式小房子。该遗址反映了(  )

A.部落联盟诞生B.早期国家产生C.华夏民族形成D.原始农业兴起

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3.

秦简《田书》记载了秦朝田租计算过程,是秦朝训练地方官吏租税计算能力的书籍。这说明秦朝(  )

A.苛捐杂税沉重B.注重基层治理C.法律体系完备D.促进经济恢复

4.

《汉书·食货志》称: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汉书》中对民众进行划分的依据是(  )

A.社会分工B.身份地位C.学识素养D.年龄大小

5.

489年,在汉族、鲜卑族官僚的共同支持下,北魏孝文帝派遣使臣前往位于江南的南齐借书,以解决争论不休的礼制问题。孝文帝此举(  )

A.缓解了社会矛盾B.彰显了文化认同C.加强了思想控制D.缩小了南北差距

6.

自六朝至宋初,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医方疗法不断传入西域,在敦煌、吐鲁番、楼兰等地均出土了汉语医学残卷。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医理论的进步B.中原文化的传播C.西域的风土人情D.开明的民族政策

7.

宋代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大量规模化人口聚居地——市镇,如湖州乌墩镇、新市镇, 井邑之盛,赋入之多,县道所不及也 。这表明宋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流动受到限制C.城市职能的减弱D.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8.

在海禁政策实施期间,明朝政府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实行不间断的近海巡航,以保障海上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此举表明明朝(  )

A.打破闭关锁国政策B.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认清国家发展短板D.实行有限开放贸易

9.

康熙帝巡游五台山后写的碑文中,有五篇是用汉文写成,并译成满、蒙、藏三种文字,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刊布。该做法(  )

A.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B.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使民族问题得以妥善解决D.促进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游民被外商雇佣,同时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涉和翻译的买办阶层。这表明(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西方侵略势力不断扩大C.近代化探索的开始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动

11.

有人认为洋务派效法西方是 得其貌,失其真,慕其名,忘其实 ,于 整顿之法,救弊之方 懵然无知,只为 享富贵、贻子孙之计 。该观点认为洋务运动(  )

A.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B.引进了西方的技术C.增强了清政府的实力D.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12.

中国近代流行的政治版画内容包括鼓励社会变革。如图为北洋女师范学堂刊印的年画《新刻女学堂马队操》,图中信息反映了当时(  )
202405202151238802

A.北洋军队由女性主导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学堂教育以马队操为主D.民间对游牧生活的向往

13.

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指出 中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 。列宁文中的 政治生活 指的是(  )

A.同盟会成立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14.

题14表反映了1894—1920年我国棉布货源变化情况。据此可推断,近代民族工业(  )

时间

1894

1913

1920

进口布占比

94.5%

93.5%

84.8%

国产布占比

5.5%

6.5%

15.2%

A.发展受到了时局的影响B.产业结构逐渐合理C.成功抵制外国资本入侵D.呈现持续低迷趋势

15.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02405202151238802

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16.

1937年,毛泽东强调:大地主而未为汉奸者,当然不在没收之列……而对中层分子之为汉奸者,在未得民众同意以前,不应急于没收。工农中有被迫为汉奸者,应取宽大政策,以说服教育为主。该主张意在(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扩大抗日根据地C.消除大生产运动的阻碍D.团结各阶层抗战

17.

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解放军突然行动,迅速南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此次战略部署(  )

A.拉开了战略进攻序幕B.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C.加速了战略决战进程D.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18.

20世纪50年代,国家抽调有文化的干部到工业战线,兴办和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学校,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向苏联等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这些举措(  )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成效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C.表明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

19.

1956年,广东省某传统饼家将所有货物资金、店面房产通过国家出资赎买归公,并与30多家私营饼家合并。整合后,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B.一五 计划C.三大改造D.改革开放

20.

1979年首届 省港杯 足球赛后,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在赛事期间到广州交流访问逐渐成为惯例,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回乡投资。这反映体育活动的开展(  )

A.成为粤港沟通的主要渠道B.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C.得益于 一国两制 的实施D.加快了香港回归的步伐

21.

亚历山大东征后,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艺术中,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变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护法金刚。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神人同形同性B.文明的交流交融C.佛教的起源地D.文明具有统一性

22.

14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共有11个新建或重建大学的计划和行动,其中1个由教廷发起,2个由当地诸侯发起,其余8个均由所在城市发起。这说明(  )

A.城市与大学利益趋同B.大学有浓厚宗教色彩C.城市助推大学的发展D.大学享有自治的权利

23.

下列内容是646年日本颁布的 改新之诏 (节选),该诏令使日本(  )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

A.基本实现了统一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强化了中央集权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24.

12世纪,欧洲绘画中儿童多以表情呆板、僵硬的小天使等宗教形象出现,15世纪后,表现世俗场景中儿童天真、烂漫形象的绘画逐渐增多。引起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儿童地位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专制统治的瓦解D.人文主义的传播

25.

1701年,英国进行了君主外交特权的变革,确立了国家外交权力的行使机制,这项权力仍然由君主享有,但君主必须在内阁建议下进行决策。这种变革反映出英国(  )

A.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B.进一步约束了王权C.实现了各方利益均衡D.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26.

1780年,英国出现了星期日学校(Sundayschool),给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教授拼写、识字等内容,到19世纪中期,英国此类学校的学生达250万人。此类学校的出现(  )

A.实现了教育公平公正B.保障无产阶级的利益C.提升了工人社会地位D.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27.

如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  )

建立时间

学堂名称

培养方向

1874

陆军士官学校

培养基层指挥军官

1874

户山学校

培养步兵指挥人才

1886

野战炮兵射击学校

教授炮兵射击,研究火炮材料制作

1893

炮工学校

培养炮兵、工兵专业人才

A.推行 殖产兴业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倡 文明开化 D.推进军事近代化

28.

1908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 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1921年,他又提出 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思想的转变说明(  )

A.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建立C.经济政策要适应生产力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符合俄国国情

29.

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农业调整法》,试图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农产品价格,但这一措施却加重了消费者负担,农产品消费量反而减少。这表明(  )

A.国家干预经济成效显著B.新政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C.农业供需矛盾得到缓解D.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0.

有报告显示,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多个地区进行了200多次军事干预。在遭受美国军事干预之后,这些国家财政税收直线下降,第一年人均实际收入下降约17%。这反映了(  )

A.冷战威胁世界的和平B.霸权主义影响地区发展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二、材料题

31.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应基于唯物史观,准确解读历史现象,培养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乙巳卜,殼贞:王大令众人曰劦田(注释:协力耕田),其受年?十一月。
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注释:讨伐)土方。
丁巳卜,槱(注释:一种祭祀方法),妇好御于父乙。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

材料二
202405202151238802
材料三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也可以成为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使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直到今天。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推断该文字记载出现在什么时期,并简要概括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字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字文化价值的理解。

32.

历史信息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人们在时空的流变中,感受家国情怀。题32表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览中福州马尾船政局的部分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66

左宗棠在福州城郊选址建设船政,同年求是堂艺局开始招生,后改称船政学堂,聘请欧洲教习执教,培养出詹天佑、邓世昌等名人志士。

1867

船政在马尾设立水师,调用闽中旧撤炮舰10艘,招募精壮水勇二三百人。

1869—1871

以船政所造万年清号蒸汽动力军舰为基础,编练第一支近代化舰队。

1877

船政向欧洲派遣首批留学生包括严复、刘步蟾等,学习海军、制造以及矿务、国际法等专业,成为我国近代首个全面实施的留学计划。

1912

船政制造和教育部门分离。船政制造部门被命名为福州船政局。

1917

设立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培养飞机、潜艇制造和驾驶人才。成立海军飞机制造工程处,开始研制飞机。两年后,我国第一架国产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在马尾问世。

1941—1944

福州船政局多次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日军两次占领工厂,大肆洗劫破坏。

1949

马尾解放,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福州接管组接管马尾造船所厂区。

1952

全国院系调整,勤工、商船、高航学校原船政艺圃师生分别并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福建理工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

1958

成功自行研制两辆履带式拖拉机。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表格中1866—1877年福州马尾船政局的创办与发展得益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福州马尾船政局的展览厅拟设立 工业制造 近代教育 近代海军建设 三个分展厅,如果你是布展人员,请为展览厅拟定一个合适的会展主题。
(3)如果邀请你作为博物馆讲解员,请你从 工业制造 近代教育 近代海军建设 三个分展厅中选择一个分展厅,结合表格中任意两则以上素材,撰写一份讲解词,介绍福州马尾船政局发展的史实和意义。(撰写讲解词时,需结合对应的时代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33.

音乐不仅能抒发人们的情感,还能留下历史的回声。不同时代的音乐,承载着时代的记忆,等待人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坎鼓

这是大英博物馆藏品中最早的非裔美国人的物品。它制作于非洲,被带到美洲,最终被送到了英国。从它和类似的物品中我们能重新发现关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被迫迁徙的故事。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新星出版社

材料二 1792年,法军上尉鲁热仅用几个小时就创作了《莱茵军战歌》,他把对暴君的仇恨、对乡土的忧虑、对胜利的信心、对自由的热爱,把全体国民的内在感受表达出来,这首歌后来被称为《马赛曲》。

——摘编自【奥】斯蒂芬·茨威格著,梁锡江译《人类群星闪耀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材料三 1871年6月,担任过公社委员的著名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满腔悲愤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e)》。十几年后,法国作曲家狄盖特为这首诗作谱了曲。从此,《国际歌》就成了一首被全世界无产阶级世代传唱的战歌。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中 阿坎鼓 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创作者当时情绪激荡的原因。
(3)选取材料三中的《国际歌》或你熟悉的任意一首历史歌曲,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