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1—13课】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2

一、单选题

1.

古代的农业革命最主要的标志是植物的人工栽培和动物的人工驯养,以人工栽培植物为特点的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的。这种农业革命对人类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引发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B.促进了定居生活方式的出现C.推动了贫富分化和国家形成D.加速了知识保存技术的发明

2.

文字是一个民族最为深沉的记忆,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媒介,也是文明传承的纽带。如图所示的四种古代文字彰显了(  )

A.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文明交流的广泛性C.古代亚欧文明的丰富性D.四大文明古国的悠久性

3.

学术界常常把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称为 希腊化时代 ,这是欧亚非三大洲的古老文明开始交流融合的时代。对这一时代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罗马文化在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B.波斯人的扩张引发东西文明碰撞
C.古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在中东建立众多城邦D.开启这个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

4.

查士丁尼于公元527年登上皇位。即位后,他在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向西地中海发动大规模的征服战争,使地中海几乎再度成为帝国的内海。下面体现其 励精图治 的举措是(  )

A.下令剔除罗马法中矛盾和过时的内容B.逐步蚕食了巴尔干地区C.把君士坦丁堡建成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建立并强化了中央集权

5.

波斯帝国默许和鼓励将两河流域地区的神祇与波斯本土神祇融合起来,如将两河流域普遍崇拜的娜娜女神,与掌管水、星星和命运的波斯女神阿纳希塔合二为一。该做法意在(  )

A.维持帝国统治秩序B.维护信仰自由原则C.实现帝国宗教统一D.促进亚欧文明交融

6.

史学家指出,一个玛雅农民在其妻儿的帮助下种植粮食作物可以养活12口人。即使在到处都是石头的尤卡坦地区,一个玛雅农民每年也只需要用250小时的劳动就可提供全家粮食的80%。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玛雅农民(  )

A.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B.培育了甜高粱和西瓜等重要农作物C.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D.发明 浮动园地 以扩大耕地面积

7.

1498年4月,达·伽马船队来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港湾,船队受到当地政府和穆斯林民众的友好接待。达·伽马通过当地苏丹还聘请了引水员伊本·马季德帮忙,在他的协助下船队顺利斜渡了阿拉伯海,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卡特一带。这段材料可直接用于探究(  )

A.欧亚非商贸往来的发端B.阿拉伯人在撒哈拉商路上的作用C.欧亚贸易新航线的开辟D.西班牙海外探险成功的客观因素

8.

16世纪,驻扎尼德兰北部城市安特卫普的各国公司数目为:西班牙150家,英国120家,葡萄牙100家,法国100家。还有不少外国商人家族逐渐在安特卫普定居。外国商人承担了安特卫普大部分海陆中转运输任务。这最能说明(  )

A.安特卫普商贸的外向型特征B.早期殖民霸权的角逐激烈C.安特卫普成为欧美贸易中心D.西班牙成为新兴商业强国

9.

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这一设计反映出(  )

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B.日心说 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

10.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宅地法》承诺,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忠于联邦的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可以免费或缴纳10美元登记费在西部获得一大片土地。这一规定(  )

A.在法律上承认黑人的公民权B.利于北方联邦政府军队赢得民众支持C.开启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D.促进了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发展

11.

假如我们回顾一下历史,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要不是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 第一艘船 撞开了德川幕府时代的锁国之关,日本恐怕一直到现在还逗留在石器时代与神话时代不会维新呢! 材料观点(  )

A.美化了美国的侵略行为B.肯定了明治维新的进步性C.批判了殖民主义罪恶D.揭示了近代化的基本规律

12.

1801年以后,英国与拿破仑的法国军队进行了长达14年的战争。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制海权,英国工业品出口成倍增长。战争的最终胜利扩大了英国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由此可见,这一系列战争(  )

A.加速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B.助推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D.使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

13.

如表反映了当时德国(  )

1882—1907年德国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统计

领域

统计项目

1882

1907

农业生产

就业人数万人

823.7

988.3

男女就业比重(%)

79.720.3

77.822.2

工业生产

就业人数万人

639.6

1125.6

男女就业比重(%)

69.230.8

53.546.5

A.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均衡发展B.工业化进程促进社会结构变动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男女的就业比例分布相对均衡

14.

列宁说: 在法国的一些大城市中(马赛、里昂、圣太田、第戎等),工人们也作了夺取政权、宣布成立公社和解救巴黎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很快都以失败告终。于是第一个举起无产阶级起义旗帜的巴黎只得依靠本身的力量,结果也就不免失败。 列宁这一论述(  )

A.否定了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伟大贡献B.解释了巴黎公社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C.改变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D.剖析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程

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殖民地许多地方都秘密组建了为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革命团体,如圣马丁在库约省秘密组织的 安第斯山军 ,中美洲的克里奥尔人组建的宣传改革思想的 中心国家之友激进协会 ,巴西奥洛普雷托建立的秘密团体等。这些团体的出现(  )

A.结束了西欧殖民统治B.得益于地区经济发展C.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D.依托于革命领袖支持

16.

1906年,印度国大党年会通过了自主、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等四大纲领。之后旁遮普农民展开不纳税运动,孟加拉农民起义、工人罢工,孟买10万余名工人政治总罢工长达6天。这说明(  )

A.英国产品不能满足印度人民需要B.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臻于成熟C.印度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印度社会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法国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但最初并不稳固,而且经常遭到破坏。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后来,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1185年腓力二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加以支持。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中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10—13世纪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0—13世纪城市自治对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 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只是卓越的水手,并不拥有巨额的资财,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无法承担航海开支和组建船队的。在他们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三艘帆船,给麦哲伦提供了五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加至1/15。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亨利王子亲自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外航行。

——摘编自张黎夫、张大春《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马尼拉开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除少数年份外,都可以称之为丝船,因为船中载运的货物中,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每艘船仅丝织品至少有10万匹,多的可达40万匹。直至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等商品就占了63%。随着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许多拉丁美洲的农作物品种,沿着这一条航线先传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由中国福建商人传入福建乃至全中国。据估计,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唐人城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支持新航路探索者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伽马、哥伦布在新航路探索中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分)
材料
有关法兰克时期(法兰克王国,481—843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讨论始于文艺复兴晚期。受当时人文主义影响,法国学者以历史批判视角剔除了过往叙述中的神话色彩。论战延续至18世纪启蒙时代,思想界分为贵族派与王权派,双方观点对立,但均以古代政体的历史为依据,为自身合法性辩护。随着18世纪中叶政治局势的变化,启蒙思想中的公意和理性观念渗入论战,使其日趋激化。第三等级的介入,使 历史 本身的权威性最终遭到全面否定。这场论战开启了法国革命激进主义的序幕,并为推翻旧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话语资源。

——摘编自汤晓燕《十八世纪法国思想界关于法兰克时期政体的论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技术变革带来的水力机、蒸汽机的创新,最终促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厂制破土而出,这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最终在英国问世了。工厂制首先出现于供需冲突最为突出的纺织行业,从18世纪末期起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与传统手工工场相比,近代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逐步展露出一些新的特征,如资本与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的加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等等,这充分表明工厂制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只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工厂制兴起对英国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