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联盟共同体高一第二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30+2)【纲要下1—15课】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2 浏览数:223

一、单选题

1.

随着原始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驯化动物,如牛、羊等,畜牧业由此形成。人们通过分工来照顾和繁殖牛、羊等,同时从中获得剩余产品,如奶、羊毛等。这一现象(  )

A.激化了阶级矛盾B.推动了部落的形成C.缩小了贫富差距D.有利于私有制产生

2.

在古代,埃及的北部和东部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西部是沙漠,陆上交通线只有西奈半岛。两河流域文明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其东部是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是波斯湾。这样的环境可以说是多元文明中的一个单元点。这有助于说明,古代文明(  )

A.独立发展B.相互交融C.多元一体D.联系紧密

3.

在古代文明中,官僚体系的形成推动了政府内部的明确分工,人们分别从事行政管理、军事、财政等职责。这一官僚体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区分不同职业的等级B.维护统治的秩序和稳定C.完善与发展官僚体系D.推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

4.

下图体现的主题是(  )

A.数字起源历史悠久B.文明在交流中发展融合C.印度文明最为先进D.国家因知识归属而斗争

5.

13—15世纪,在西欧封建庄园内,农民除了从事农业劳作外,还可能被要求从事手工业,为领主提供各种产品。这一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当时的西欧封建庄园(  )

A.封建领主租税繁苛B.自给自足体系的建立C.农民没有人身自由D.以手工业生产为基础

6.

阿拉伯人伊本·鲁什德的《百科全书》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知识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全球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就源自阿拉伯帝国的数字系统。材料最能说明(  )

A.政治稳定是文化发展前提B.东西文化交流促成知识发展C.阿拉伯文化影响比较深远D.文艺复兴以阿拉伯文化为基础

7.

15世纪,非洲撒哈拉以南马里帝国商业网中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矿产资源、手工艺品和奢侈品等,商业活动的交易形式主要包括本地贸易、中转贸易和沿海贸易等。这一现象(  )

A.取决于外来文明的影响B.表明非洲文明已发展到顶峰C.推动了马里帝国的兴起D.促进了当地商业活动的繁荣

8.

印加帝国建立于公元1438年,皇帝是统治者,被称为 太阳之子 。皇帝象征着最高的法律和行政权力,拥有神圣的地位和权威。皇帝的权力是不可挑战的,他的命令是绝对的。据此可知,印加帝国(  )

A.行政组织系统完善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皇帝权威来自神授D.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9.

1492年,哥伦布启程寻找新航路抵达印度,却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他在日记中写道: 这片土地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探索机会。 由此可见,哥伦布远航(  )

A.意在找到新的大陆B.带回了大量的资源C.具有殖民掠夺目的D.导致世界市场形成

10.

有学者指出,当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时,欧洲沿大西洋东岸的航线已经被他们熟悉,而当他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岸航行时,不过是航行在早已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开辟的航线上。对此理解正确是新航路开辟(  )

A.是古代文明与西欧扩张的共同结果B.源于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C.取决于西欧的航海技术和航线探索D.主要是因为亚洲商人对财富的追求

11.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受到了富有的商人家族的赞助,这种赞助关系在这一时期十分普遍。这体现出文艺复兴受到(  )

A.商业资本的影响B.宗教信仰的束缚C.政治力量的游说D.科学研究的助推

12.

特伦特大公会议(1545—1553年)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天主教会在会议中确认了传统教义,革除了教会内部的一些弊病,并对抗新教的扩散。这表明,特伦特大公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新教的影响B.增强教皇个人权力C.取消教会的仪式D.巩固天主教会地位

13.

伏尔泰提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这意在强调(  )

A.自由平等应得到尊重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D.社会契约为国家学说核心

14.

康德认为,在现实的实践关系中,为了防止人们的意志活动偏离纯粹理性命令,人们建立了系列源于纯粹理性绝对命令的道德法则。这些法则表现为强制命令或禁止做某些自由行为。在此,康德(  )

A.认为自由应受到法治的限制B.主张个体绝对自由的重要性C.反对法治对自由权利的阻碍D.强调自由是每个人天生权利

15.

英国议会自产生后,其角色就在不断变化。13世纪时,它主要为封建贵族服务;在专制时代,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 光荣革命 后,它成为民主政治的权力中心。这一变化(  )

A.源于英国民主自由的传统B.实现了启蒙思想的政治理念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D.体现传统与现实的有效融合

16.

1788年费城庆祝宪法批准的游行中,拥有店铺的师傅、普通工匠与学徒都走上街头、陶工在旗帜上写着 陶工对他的泥土拥有权力 ;砖匠的标语则是 建筑与统治者都是我们双手的杰作 。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人民主权原则得到了落实B.美利坚民族国家意识萌发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启蒙思想理念传承并实践

17.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出现了大量反映法国大革命题材的漫画。下图是1792年英国画家吉尔雷创作的画作,画中的法国人衣衫褴褛,英国人却衣食富足。该作品(  )

A.揭示了英法民主政治的虚伪B.表达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赞赏C.蕴含着对英国式变革的认同D.嘲讽了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

18.

1861年,俄国颁布《解放宣言》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农民解放成为 自由农民 ,但土地分配仍然存在不公,大片土地归地主所有。这说明当时俄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

A.贵族地主的权力加强B.中产阶级的崛起C.社会等级制度的消失D.农民地位的提高

19.

下表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棉纺织技术革新表,据如表可推知(  )

时间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动力

作用

1733

凯伊【英】

飞梭

人力手工

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1765

哈格里夫斯【英】

珍妮纺纱机

人力手工

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1779

克朗普顿【英】

骡机

水力

织出的纱细而结实

1785

卡特莱特【英】

水力织布机

水力

织布效率提高了40

A.近代工厂制度必将出现B.英国棉纺织业领先于世界C.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D.能源动力革命是时代需求

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污染了城市水源,对环境和卫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材料中污染物指的是(  )

A.水电垃圾B.汽车尾气C.煤炭废气D.工业废水

21.

1757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七年法案》,规定东印度公司必须将其年度利润的1/2上缴给英国国库,这使得东印度公司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却更加稳周。这体现了(  )

A.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方式多样B.东印度公司发展达到了巅峰C.国家意志和商业利益的结合D.英国正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2.

19世纪中叶起,一些拉美国家向大地产和外国公司开放国家公有土地。到20世纪初,墨西哥全国土地约有四分之一为外国资本占有,其中一半属于美国人。英国人在阿根廷的最人私人农场占地30万公顷。这说明拉美(  )

A.考迪罗统治的全面瓦解B.人民缺乏民族独立意识C.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D.国家经济体系正的不断完善

23.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于1885年将刚果地区作为其私人领地,成立了刚果自出邦。在他统治刚果期间,当地数百万人死亡,这一时期被称为 比利时刚果的恐怖 。这可以印证(  )

A.刚果人民反抗异常激烈B.殖民掠夺的措施难以实行C.殖民掠夺的贪婪和残酷D.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加快

24.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 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不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美西战争C.拿破仑战争D.普法战争

25.

19世纪初,启蒙思想传入拉丁美洲,土生白人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理念。随后,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又促进了美洲人独立思想的形成。这说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

A.主要由土生白人组成B.得到了美法等国支持C.深受欧美国家的影响D.形成了自己民主思想

26.

历史学家评论道: 这场战役挽救了法国的首都,被称为 巴黎城外的奇迹 ,它在短短数天内决定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彻底失败,再也不可能迅速结束西线的战事。 该历史学家评论的 这场战役 是(  )

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D.凡尔登战役

27.

1914—1918年,大约800万法国人应征入伍,其中二分之一的人没有从前线活着回来,其他如德国、英国、奥匈帝国等国家也丧失了大量精壮人口,战争摧毁了这些国家大量的工业设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B.打破了战前欧美均衡的态势C.迫使欧洲国家进行制度变革D.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格局

28.

1919年,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向外交部汇报说,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巴黎和会发言时, 雄辩滔滔,词锋犀利。……除美、英、法、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咄咄逼人 。此汇报透露出,巴黎和会(  )

A.肆意宰割战败国B.分赃严重不均C.重建了国际秩序D.受到大国操纵

29.

有学者论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原始平衡的格局,破坏了多党合作体制 。该学者这一判断的理由最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广人农民利益B.强化了苏共对政权控制C.建立了多党工农联盟D.打击了国内外敌对势力

30.

下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

A.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B.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C.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D.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 征服时代 向从事经济活动的 经济时代 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分别加以说明。(8分)

32.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 落后民族 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 落后民族 野蛮地区 。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谋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

材料三
在19世纪70年代,考察过爱尔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 惨况 后,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爱尔兰陷入 糟糕的社会状况 之中。马克思晚年摈弃了早期关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和观点,丝毫不见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的影子。

——摘编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对印度和殖民主义问题的认识变化,并围绕马克思对殖民主义认识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