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583

一、单选题

1.

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

A.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B.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C.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D.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2.

秦地既定,汉朝统治者 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 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 。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边地治理B.减轻民众负担C.尊重当地习俗D.推动地方发展

3.

唐朝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在唐朝前期以负面为主,但在唐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由于(  )

A.安史之乱的爆发B.中央集权的弱化C.经济格局的变化D.长途贩运的兴盛

4.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 内降 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 内降 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

A.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B.文官集团势大不掉C.中枢决策机制的成熟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5.

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

6.

清王朝调度国计民生,常常要从有余省份的银两中指拨一部分解运到不足省份,名曰 协济 。1861年之后, 惟山西年清年款,他省多不能依限报解,且有逾限不解者 。据此可知当时(  )

A.国家权力下移B.地方经济发展失衡C.中外关系紧张D.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7.

图1是1907年12月刊登于《申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刊发旨在(  )

图1

A.揭示清末新政不得人心B.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C.揭露清朝统治腐败黑暗D.宣传革命运动的高涨

8.

从1921年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50多人扩大到了195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

A.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修改民主革命纲领C.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D.广泛组织工农运动

9.

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 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要 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改变了以前强调轻工业和农业的方针。这主要是由于(  )

A.实现工业化的迫切要求B.国民经济恢复形势良好C.城市工商业的合理调整D.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

10.

1980年,江苏省社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到了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4%,引发了社会上关于社队企业三挤(以小挤大,以新厂挤老厂,以落后挤先进)的批评。这侧面反映了(  )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B.城市经济改革亟待推进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D.人们对改革仍心存疑虑

11.

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改变。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了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民主政体已经形成B.民族国家意识强化C.世俗王权不断加强D.忠诚观念日益淡化

12.

西欧某一画家提出: 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 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 。这一言论凸显了(  )

A.人性的解放B.科学的运用C.信仰的自由D.理性的觉醒

13.

表1是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

表1

年代

法案内容

1667

提高外国葡萄酒进口税

1678

对雇佣25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商店、商船减免契约税

1682

各省治安官可为500法郎以内的贷款合同作担保

1685

采用新型纺织机织造毛呢的工商业主可获皇家特许状,所获利润25%上交国王

A.推动了自由主义的产生B.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C.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加重对工商业者的盘剥

14.

图2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

图2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15.

表2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  )

表2

区域

大型武装冲突的数量

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

安理会决议的比例(%)

非洲

24

13

54

美洲

5

2

40

亚洲

22

4

18

欧洲

9

7

78

中东

11

6

55

A.受到世界大国控制B.权威得到实质提升C.有效维护世界和平D.积极推动国际协调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治水活动

水利兴修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支持体系。表3为中国古代部分地区治水项目的统计表。

表3

   朝代

省份

先秦

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陕西

0

1

18

2

9

32

4

12

4

12

48

河南

4

19

14

4

11

7

4

24

山西

1

4

3

3

32

25

29

97

河北

5

6

1

24

20

11

228

江苏

5

1

1

1

18

43

74

28

234

安微

1

1

7

1

12

7

9

2

30

浙江

2

4

7

2

44

1

86

185

87

480

江西

1

2

20

1

18

36

13

287

福建

2

4

29

45

63

24

212

湖北

1

4

4

4

14

6

143

湖南

1

0

2

7

2

5

3

51

项目合计

13

1

54

58

27

234

12

272

515

264

1834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分别概括指出唐、宋两代治水活动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

鸦片战争爆发

1915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919

五四运动爆发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89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927

南昌起义爆发

1898

戊戌变法

19311945

抗日战争

1898

南通大生纱厂兴建

1940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1911

辛亥革命爆发

19461949

解放战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现代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特性。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 中国早期现代化 的观点。(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纲领有关内容的一场讨论

许德珩

九三学社

新中国将来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总纲中应规定这个前途。

张澜

中国民主同盟

我们今天应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个纲领都一一标举出来了。中国将来应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它没有高调,它更没有空想。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我们对于人民政协筹备会向大会提出的原草案完全赞同,因为它的基本精神和全部内容正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艰苦奋斗追求实现的目标,更与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完全符合。

周恩来在政协全体会议作《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经过和特点》的报告

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等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场讨论后形成的决定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
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
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 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 白人的责任 黑人的负担 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