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八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37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宗法制仍有一定影响力。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左传》记载晋国贵族叔向极力反对公布成文法B.《史记》记载卫灵公欲重用孔子为官给其粟六万
C.《左传》记载聚族居住仍是普通民众的主要选择D.春秋时秦国青铜器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

2.

据表1可知,汉朝(  )

表1

资料

资料出处

敦煌郡设有主水史,下辖东都水官、西都水官,置都水长、丞,率都水卒、徒、官奴,整治水利

悬泉汉简

自是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汉书·沟洫志》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正月,朝廷从淮阳郡征调1500名戍田卒为居延属张掖郡驿马屯田地区开凿水渠

居延汉简

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

[唐]《晋书·地理志》

A.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B.河西农业生产环境有所改善C.在西北地区进行长期屯田活动D.丝绸之路受到政府重点保护

3.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4.

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等乡族势力参与,有时他们的地位还十分重要,如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以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这一做法对当时地方的影响是(  )

A.强化了与中央的联系B.助长了藩镇势力C.推动了儒学全面复兴D.有助于社会教化

5.

朱熹在《答项平父书》中说: 大抵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陆九渊)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 此言论(  )

A.抨击南宋的政治存在弊病B.批评心学理论脱离实际C.是对先秦儒学的深刻反思D.涉及了当时的学术分歧

6.

据史料记载,明代杭州有很多摊贩,他们大多 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但城门外北关之上关、下关门处, 每至夕阳在山,则墙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这一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明代杭州(  )

A.百姓生活和城市经济活动B.商业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国际大都市地位日益显著D.市场活动方式摆脱政府约束

7.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准许各省征收国内商业税(厘金)以筹集军饷,全国无统一的课征机构及法定税率,地方自定税额,随意征收。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省以军费浩繁为由,反对裁撤厘金。厘金制度成为清朝的一种常制。这可说明当时(  )

A.列强侵略日益深入B.政府财政倚重变化C.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赋税的近代化

8.

戊戌变法时期兴起学会运动,当时有强学会、农学会、算学会等。这些学会主要研究万国法律、政教理法、化学、物理、水陆军事学等内容。学会成员主要是维新人士、知识分子,一些京城官僚或地方官绅也参与其中。这说明当时(  )

A.变法图强有一定的社会基础B.救亡图存成为政界共识C.戊戌变法推动学校教育转型D.变法加速统治阶级分化

9.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上海、广州等中高等学校聚集的城市里,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声援北平学生;上海文化界名人联合发表救国宣言,呼吁国民政府倾听学生呼声;华北文化协会提出停止内战,动员全国民众抗日等主张。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救亡运动高涨B.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卢沟桥事变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D.国共合作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

10.

图1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潘潔兹创作的《土改与生产》。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

现在农民翻了身,家家户户生产勤,

先行减租后土改,一片解放歌唱声。

图1

A.突出了土改的必然性B.赞扬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彰显了农村的新气象D.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11.

图2可用来说明公元前4世纪晚期(  )

图2

A.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原因B.波斯文明被毁灭的原因C.欧亚文明交汇的直接原因D.马其顿王国的兴衰过程

12.

13世纪末期,法国王室想方设法扩大领地。国王能够干涉其附庸的财产继承权,通过联姻扩展势力,通过战争直接获得土地,最终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封建主。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民族国家已形成B.中央集权强化C.贵族的势力膨胀D.王权得到加强

13.

有学者指出, 西欧……除了地中海的商业以外,又开辟了大西洋和北部各海域的商业;并预示了大贸易路线的新方向,这种方向将在近代时期十分明白地表现出来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西欧海上探险活动兴起的原因B.欧洲商路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西欧价格革命影响了商业革命

14.

马克思多次强调,无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必须是人民的共和国。他认为巴黎公社 共和国的真正 社会 性质仅仅在于工人管理着巴黎公社这一点! 公社是 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 。在此,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  )

A.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具有共和国性质C.管理政权经验丰富D.由人民当家作主

1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2倍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 二五 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16.

表2所示为1950—1999年部分年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反映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  )

表2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A.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政党政治影响经济发展环境C.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D.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 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四个现代化 目标,强调 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险》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现代化内涵更加科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摘编自李宗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4分)
(3)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6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

4

2

1900

4

1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

8.1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 孤立 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实用性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

交融性特征明显

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

具有开放性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

多元化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海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早涝史重建及其隐含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至要作用

——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21年,英国近代责任内阁在才华出众的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领导下正式形成。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因失去下院多数议员的信任,被迫率领内阁全体辞职。此后,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 的条例——出现。到1784年,小威廉·皮特通过改革抑制了当时英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他的改革得到了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此后皮特主持内阁17年。由此,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开始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魏茂莉《探析英国的内阁制》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清廷试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而有 今日急务,莫要于先立内阁,统一中央行政机关 ,以及 各督抚请先立责任内阁之说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筹设责任内阁,并由奕 担任内阁总理大臣。但由于内阁成员共计13人,而满族成员高达9人,其中皇族更是独占7人,被时人讥为 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 不仅由皇族奕 担任总理大臣并对君主负责,甚至在国务大臣的人员构成中,皇族也位居多数并占有重要席位。

——摘编自元彬《历史的再审视:清末皇族内阁研究》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不同是英国和晚清内阁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英国和晚清内阁制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