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 浏览数:46

一、材料阅读

1.

纪念钞里的故事(16分)
为纪念英国舰队驶达澳大利亚200周年,澳大利亚于1988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以高分子聚合物取代纸张为基材的纪念钞(俗称 塑料钞 )。
(1)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单选,共8分)
①塑料钞诞生前,纸币是世界上除金属货币外最主要的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
        A.罗马帝国时期 B.西欧中古时期
        C.中国秦代 D.中国宋代
②从驶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判断,“Supply”号的动力当是
        A.风力 B.风力和蒸汽力
        C.风力和电力 D.风力和内燃机动力
③纪念钞正面若干人物中,属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主体人群的是
        A.囚犯 B.淘金者 C.殖民官员 D.中国工人
④从纪念钞背面壁画图案可以管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
        A.农业生产情景 B.渔猎采集形象
        C.原始艺术风格 D.社会组织形式
(2)纪念钞正面图案传达了设计者意在体现英国殖民以来澳大利亚的:(五选三,6分)
        A.产业种类 B.人口结构 C.货币制度 D.历史变迁
        E.政治制度
(3)纪念钞背面设计反映了设计者也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双选,4分)
        A.悠久的历史 B.众多的人口 C.独特的文化 D.文明的湮灭
(4)结合纪念钞的设计内容和所学知识,对纪念钞的设计作简要评价。(6分)

2.

老广告,新史料(34分)
近代中国的商业广告,是了解近代社会风貌的新史料。以下是1930年代上海的若干广告:
(1)四则广告内容折射的时代特征是:(双选,4分)
        A.北洋军阀割据地方 B.国共合作轰轰烈烈
        C.民族工业大力发展 D.交通进步影响生活
(2)通过广告呈现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从先施公司广告中能窥见当时:(单选,2分)
        A.华侨垄断邮政业务 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邮购业务成为主流 D.邮政资费非常低廉
②亚浦耳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双选,4分)
        A.已能生产重工业设备 B.具备与外商争利信心
        C.摆脱了官僚资本危害 D.产品种类有一定拓展
③春季旅行广告透露出当时的中国:(单选,2分)
        A.北京上海铁路运输发展成熟 B.旅行业有季节性淡季与旺季
        C.部分人群文化娱乐生活拓展 D.政府部门与外商资本相勾结
④小学生读本广告间接说明:(单选,2分)
        A.当时小学都设有学校图书馆 B.小学教材形成体系蔚为大观
        C.小学教育采用完全西式教育 D.读本已能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3)相对传统文献材料,广告作为 新史料 ,其新在何处?(4分)
(4)若依据以上材料,说明 1930年代中国社会之进步 的观点,则过于偏颇。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说明理由。(6分)

3.

《史记》中的互见法迭见法(24分)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迭见(现)法

(一)互见法

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1)《史记》是一部:(单选,2分)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单选,2分)
        A.历史地位的肯定 B.未曾称帝的失望
        C.行为乖张的讽刺 D.地位出身的贬低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2分)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6分)

(二迭见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如:

齐桓公始霸

全书出现11

秦始列为诸侯

全书出现10

孔子卒

全书出现10

三家分晋之事

全书出现12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单选,2分)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
        C.三国与西晋 D.西晋与东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6)根据表格与材料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2分)
②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4分)

(三小结

(7)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4分)

4.

伟人服饰的 (28分)
服饰往往不是简单的穿着问题,透过服饰之 ,或可窥见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传播之
材料一 (组):
材料二 (组):
(1)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甘地与孙中山的服装变化,简述这些变化传递的关乎社会治理与经济生活的理念。(7分)
(2)从文化传承、交流与传播的维度观察,服饰的这种变化又具有何种意义?(6分)
(3)你如何认识服饰变化的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