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浦东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 浏览数:66

一、材料阅读

1.

货币与文明(26分)
货币伴随着经济发展而诞生,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校集币社以 货币与文明 为主题开展系列探究。
(1)货币是经济流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①下图所示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海贝。据学者研究,这种海贝生息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等热带海域。该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双选,4分)
        A.丝绸之路的起源 B.早期货币的形制
        C.货币出土地的地理环境 D.中原与南方沿海的交往
②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和货币有关的实物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8分)

钱币

 

古代国家掌握铸币权的器具

在古代中国境内作为主币使用

见证东西方国家间的商贸往来

终结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③下图是1944年美国等44国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的会场照片,该次会议达成的协议( )(单选,2分)
        A.结束了白银铸币的国际货币传统
        B.形成了黄金本位的国际货币制度
        C.建立了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D.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屡屡撬动着中国的命运。集币社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如下卡片
①卡片(一)描述的赋税制度是 ,推行者是 。(填写内容,2分)
②卡片(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白银流动问题。
        A.西、葡开辟新航路 B.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C.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D.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卡片(二)中导致当时民众大量使用白银的外部因素 (填写上述字母,2分)
卡片(三)中反映的白银与铜钱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填写上述字母,2分)
(3)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货币变迁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

朝廷与藩镇(21分)
古代地方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藩镇是唐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建制。对于藩镇与唐朝衰亡的关系,学界存在分歧。
材料一

安史之乱前节度使及兵力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以下对唐朝藩镇解读正确的是,藩镇( )(双选,4分)

        A.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疆 B.有力地拱卫了中央政权
        C.兵力远远不及中央军 D.主要为防范游牧民族侵扰
材料二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2)根据材料二,节度使拥有哪些方面的权力?(3分)
材料三
其始为朝廷患者,祗(只是)河朔三镇,其后淄青、淮蔡,无不据地倔强。甚至同华(藩镇名)逼近京邑,而周智光以之反……迨至末年,天下尽分裂于方镇(藩镇),而朱全忠遂以梁兵移唐祚矣。

——赵翼《廿二史札记》

(3)材料三中,叛军逼近的 京邑 是指( )(单选,2分)
        A.开封 B.建康 C.长安 D.临安
(4)在赵翼看来,导致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

官员任免

赋税贡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割据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贡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防遏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贡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御边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贡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财赋型

9

朝廷任命

上贡

驻兵少防盗贼

(5)根据材料四,下列有关藩镇与朝廷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2分)
        A.互相支持 B.彼此对立 C.错综复杂
材料五
唐代自安史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至黄巢之乱既将此东南区域之经济全部破坏,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而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之政治集团,遂不得不土崩瓦解。大唐帝国之形式及实质,均于是告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赞同唐朝亡于藩镇吗?请说明理由。(8分)

3.

音乐与时代(22分)
小赵不仅热爱音乐,还喜欢探究音乐背后的历史。他在了解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后,发现了如下现象。请你和小赵一起完成一次有关音乐与时代的探索之旅。
现象一:法国大革命时期,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得救的 拯救歌剧 风行一时;拿破仑时代,豪华壮观的史诗性歌剧蔚然成风;1815年后,带有神秘与浪漫色彩的中世纪歌剧大量涌现。
(1)大革命前后,影响法国歌剧风格变化的主要史事有( )(多选,6分)
        A.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 B.欧洲反法势力的联合进攻
        C.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D.法国确立文官制度
        E.拿破仑帝国覆灭
现象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早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就创作了大合唱《谁是自由人》。他于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时,将原本的《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1812年,贝多芬又创作了《战争交响曲》,歌颂惠灵顿的胜利;在1814年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召开,创作《光荣的时刻》,亲自参与指挥。
为了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谜团,小赵又制作了 拿破仑生平大事记
1799年11月 发动 雾月政变 ,担任第一执政
1804年3月 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12月 拿破仑加冕
1805年12月 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败俄奥联军
1812年12月 进军俄国遭到溃败
1813年10月 被惠灵顿率领的联军击败
1815年6月 兵败滑铁卢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触发贝多芬在1804年将《第三交响曲》改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贝多芬的政治立场是否发生过变化?简要说明理由。(4分)
现象三:自19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家。小赵根据有关史料制作了如下表格:

国别

音乐家

主要作品

波兰

肖邦

流亡巴黎时听闻反抗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失败,创作《革命练习曲》

匈牙利

李斯特

在巴黎深造后,创作《匈牙利英雄进行曲》《匈牙利民族曲调》

捷克

斯美塔那

受李斯特影响,创作《我的祖国》

挪威

诺尔德拉克

创作《是的,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后来成为挪威国歌

(4)依据表格,你认为上述艺术家的作品揭示了哪些时代主题?(4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音乐与时代关系的理解。(6分)

4.

法治与中国(31分)
近代以来宪法的变迁,见证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1912年《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

——198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根据上述材料,将四部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与其颁布的时代背景相匹配。(填写字母,4分)

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

时代背景

《钦定宪法大纲》

《临时约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抗日战争

D.辛亥革命

E.改革开放

F.社会主义革命

① ② ③ ④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临时约法》内容的异同。(6分)
(3)材料三中 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 主导地位的最终确立是通过( )(单选,2分)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根据材料三、四,相较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在表述上有哪些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变化?(4分)
(5)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20世纪中国宪法的演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