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46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盘、叉、钩、骨哨、骨箭头、弹丸等工具,也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叶及大量的菱角、酸枣等遗迹。这说明河姆渡文化(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B.尚未出现经济和生活的第一次革命C.率先迈入文明时代D.渔猎和采集仍是当时重要经济活动

2.

汉朝的皇帝有六玺,分别用于封禅、封命诸侯及三师三公、赐诸侯及三师三公、征发国内兵、封命蕃国君、赐蕃国君书等。隋唐确立皇帝使用八玺的制度。明初皇帝已增至17枚玺(宝)。乾隆时定制,确定为御宝35枚。玺(宝)制度演变反映出(  )

A.行政中枢机构的调整B.历代皇帝勤于政事C.皇帝的职责日益明确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

下面是秦朝和唐朝时期京城至广州主要交通干线示意图, 图1到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B.南北联系逐渐加强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D.统治疆域日益扩大

4.

宋朝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这反映出宋代(  )

A.国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B.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严重C.商业环境宽松监管松弛D.经济活动中政府角色变化

5.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蓖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记录了手工业和农业工具构成部件的尺寸。宋应星的这些做法(  )

A.已孕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B.体现了传统科技对事物规律的探究C.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推动传统科技直接向近代科技转型

6.

魏源在《海国图志》里介绍了五大洲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同时指出 万里一朔(幽暗),莫如中华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近80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却认为 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这反映出(  )

A.中国式现代化运动由此开启B.中国学者研究历史视野的拓展C.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D.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愚昧与腐朽

7.

1915年以后,以 字命名的各种进步刊物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如《新申报》《新生活》《新湖南》《新中国》、新民学会、励新学会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使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促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8.

1937年11月,徐特立等在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他们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协助省(工)委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培训党员骨干;组织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发动募集抗日物资;开展上层工作,广泛团结各阶层抗日爱国人士,营救革命同志;输送优秀青年去延安等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

A.为反抗日本在湘殖民统治而成立B.使湖南成为全国抗战运动的中心C.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D.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9.

下图是1958年吴少云绘制的年画———《晒干拣净卖给国家》。此画(  )

A.说明当时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B.体现崇尚劳动热爱集体时代风尚C.反映出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再现了大跃进时期农业现代化成就

10.

1900年1月,德国颁布施行的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五编,至今仍在使用;2020年制定实施的我国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与德国民法典相比,我国民法典(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突出人的主体地位C.更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D.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11.

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 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蒙克说道: 刀斧可以砍下君主的头颅,但唯有通过语言我们才能废除君主制。 英国革命确立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即国家主权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存在,人民的同意和普遍福祉才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这里的 语言 主要指(  )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社会契约论D.暴力革命论

13.

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6年约克郡骚乱,以至当局不得不驻扎军队弹压;1802年纺织领域起毛机使用,导致威尔特郡、萨默特郡骚乱。飞梭和珍妮纺纱机在推行过程中,也曾遭到手工业者的敌视。这说明(  )

A.社会底层都反对科技创新B.工人阶级斗争进入自觉阶段C.社会保障机制有待于完善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成熟

14.

美国50个州名中有半数以上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其中阿肯色、犹他等9个州名来自印第安部落名,其他州名源于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如今美国地名中有28处麦迪逊、23处华盛顿、14个巴黎、11个波士顿。美国地名来历(  )

A.凸显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B.承载着美国文明发展变化史C.反映出北美文化以欧洲为主导D.印证了美国文明的底蕴深厚

15.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一集体行动(  )

A.反映南北斗争主导世界格局B.导致世界两极格局走向崩溃C.展示了第三世界政治影响力D.阻止了柏林危机向热战转化

16.

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日本(  )

A.开始成为世界工厂B.高技术产品的优势明显C.逐步扭转贸易逆差D.经济结构呈现不合理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 湘君神? 博士对曰: 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 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 臣状、臣绾请: 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臣敢请。 制曰: 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 伐树赭山 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此地。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19世纪末,在 犹太复国运动 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因为侵占阿拉伯人土地,双方于1948~1982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后来阿拉伯国家战败,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重大事件(部分)

事件

主要大国态度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国联调查团英法控制提出实行国际共管

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英法没有封锁意大利必经的苏伊士运河,没有切断石油供应

1936年西班牙内战

德、意武装干涉,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政策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改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世界和平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