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葫芦籽、皮(现藏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年份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75:25
78:22
66:34
61:39
62:38
63:37
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之比(%)
42:58
33:67
47:53
45:55
44:56
52:48
积累率(%)
43.8
39.6
19.2
10.4
17.5
22.2
27.1
国家财政收支差额(亿元)
-65.8
-81.8
-10.9
8.3
2.7
0.5
7.0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元)
97
103
114
117
116
120
125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金志成《德国科学中心形成的若干历史经验的思考》
阶段
主题
内容
1978~1992
面向经济建设。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
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科技工作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放活科研主体和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在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的同时,动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
推动技术引进与人才流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1992~1998
“华高峰”。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折台阶
科学技术不仅要面向经济建设,而且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进一步深化改革,科技政策的调整思路明确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位,推进了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化的创。
国家启动“攀登计划”与“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1998年至今
构建国家科研材料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标志,提出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等多项举措。
——摘编自孙烈《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钱乘旦《勾勒世界历史的横线和纵线》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孙红梅《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认同》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