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四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49

一、单选题

1.

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

图1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

A.地域文化特色B.主要生产水平C.血缘关系亲疏D.社会文明程度

2.

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皇帝刘曜曾规定 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 ;北魏孝文帝曾诏 六月庚午,禁杀牛马 ,孝明帝亦重申 杀牛禁 。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  )

A.牛耕技术的发展B.统治思想的异变C.政权更迭的频繁D.经济结构的变化

3.

下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 异时同图 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 一种七收 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宋代的立法出现了一种新的体例 编敕 是皇帝发布的涉及国家管理的各种事项的指示、决定等文书。 编敕 就是将皇帝的敕令进行分类编纂并且发布天下,对各级政府机关在未来的行政管理起到调整、协调的作用,是宋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敕 的出现(  )

A.标志古代法律走向成熟B.促进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5.

图3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  )

图3

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B.货币白银化的进程C.物价多以银两计算D.宝钞不再作为通货

6.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 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 ,倡言 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 与番人并雄 。这一主张(  )

A.反映出民族忧患意识B.体现农民政权性质C.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D.顺应中体西用潮流

7.

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 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 ,竟然 每日出货.供不敷求 了。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8.

20世纪20年代出现一批探讨人类社会进化历程的作品,如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反映了(  )

A.学术与时代紧密互动B.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C.救亡图存方式的转变D.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

9.

1996年,国家实施 种子工程 ,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 种子工程 的实施反映了(  )

A.立法工作回应聚焦民生关切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

10.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11.

有学者认为,1077年在法国的康布雷建立的公社,是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知名的一个城市公社,穷人、工匠、织工投入斗争, 公社在全城欣喜若狂的气氛中宣誓成立 。此后,在法国北部的大多数城市,如在圣康坦、拉昂、琅城等地陆续建立了公社组织。这些公社组织的出现(  )

A.完善了法国社会的庄园体系B.动摇了封建领主的专制统治地位C.客观上为民族国家奠定基础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

12.

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B.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D.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

13.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 行家 ,提出了 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 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撰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

A.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C.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4.

据此表1推知,苏联(俄) (  )

表1 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单位:万吨)

年份种类

1918

1922

1928

1937

谷物

180

690

1080

3190

籽棉

12

7

79

258

制糖用甜菜

320

180

940

2140

向日葵

17

20

110

110

亚麻纤维

00003

74

173

276

土豆

42

20

110

700

A.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B.经济政策服务于国家战略C.斯大林体制积重难返D.农产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

15.

美国在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任职期间,明确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建交建议,但1933年美苏却在短暂的10天时间里,就困扰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快达成一致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  )

A.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B.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C.遏制了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扩张D.源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淡化

16.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困地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  )

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赈灾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当日,康照谕大学士, 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茸,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
◆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 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周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或恣肆虑民,是非颜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天和,召兹灾告
◆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 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虔告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当度诚齐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 。九月十八日, 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坛祈祷
◆十二月初六日,康熙 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早等灾额赋有差。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

——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1679)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6分)
(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东晋思想家张湛为道家经典《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作注时,认为愚公面对智叟的嘲讽,仍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体现了 之辩。唐宋时期,文学家们将愚公移山的故事剥离道学内涵,陆游曾写道: 东郭稍能师顺子,北山未敢笑愚公 ,将之作为文学用典,充满诗意和情趣。明朝理学家万鲤则提倡学习要有愚公一样的不可移之志,精诚尽心,体道明理,成为训谕后人的例证。1918年,傅斯年在《新潮》杂志上撰文指出社会的进化,群众的力量,追求自由与进步就是 愚公移山

——摘编自李素梅《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材料二
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重要讲话。 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现在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1957年,山东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合作社,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一锤一錾凿岭整地、移河改道、植树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在读到这个报告时,挥笔写下了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的批语。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立下愚公志,打好脱贫攻坚战 ,进一步丰富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赋予其贯通古今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愚公移山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用。(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两次提及愚公移山的意图,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愚公移山 传承千年贯通古今的 时代价值 。(6分)

19.

【世界市场与大国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棉花贸易的主要供给者——美国来看,棉花、小麦和烟草出口在1820—1860年占美国全部出口的70%以上,其中多为棉花,其棉花产量大部分用于出口,在整个19世纪出口占产量比重稳定保持在60%以上。从棉花贸易的需求者——英国来看,英国的棉花消费量远超过其他国家,1890年前甚至远超过欧洲大陆整体的棉花消费量;1820年英国进口美棉占其棉花进口的74.7%,1880年为72.36%。

——摘编自孙泽生《贸易媒介与资源性商品定价》

材料二

年度

英对美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单位:%)

美对英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单位:%)

占英国总出口额

占英国总进口额

占美国总出口额

占美国总进口额

1860

16.2

21.3

49.4

38.3

1890

12.1

23.0

50.2

23.0

1910

7.2

17.4

28.1

17.0

——整理自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

材料三
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力量的迅速崛起使欧洲国家中产生了 美国威胁论 。19世纪末英国开始了从美洲战略撤退的进程,20世纪初期英国多次在英美外交纠纷中主动向美国让步。处于崛起过程中的美国虽然也曾卷入战争,但更多的是回避与列强迎头相撞,特别是对当时的霸权国家英国,美国一边表现出友好的一面,一边把实现本国的利益摆在首位。正是这种应对英国的策略,使美国增强了国际影响,并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大国。

——摘编自李维永《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崛起过程中对英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英美贸易关系的显著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初美国对英政策产生的影响,并从大国关系的角度总结历史结论。(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影像中的女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影像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同时也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根据以上四幅影像所反馈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