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7 浏览数:359

一、单选题

1.

清华大学馆藏的战国竹简中《大夫食礼》与传世文献《仪礼》仪节大体相类,其中述及饮食的内容,从重至轻为飨、食、燕三种,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大夫食礼》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仪礼》之处。由此可见(  )

A.为研究宗法制提供新的资料B.出土文物比文献材料更为真实C.大夫仍严格遵守周代礼乐制D.出土文物与文献互补的重要性

2.

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官学兴废无常。世家大族的一切学术文化都是以家族为中心来展开,对于经学的研习与传承就体现在家族的家风和家学之内。这一现象(  )

A.确保了世家大族的持续兴旺B.有利于分裂局面的结束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明延续D.促进了各地的民族交融

3.

唐代中后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形成了 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 。这一体系的形成(  )

A.体现了政治时局剧烈变迁B.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长途贸易发展迅速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明初,随着卫所在河西地区的设立,大量军事移民涌入河西,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军户家族。明朝中后期,军户子弟得以广泛参与到各项社会事务中,军户出现了由 转变的趋势。这一转变趋势(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体现了明代社会阶层的固化C.反映了明代军事力量加强D.减轻了国家对百姓人身控制

5.

在近代学术转型中,孔子被 去圣化 ,呈现出 宗教家 学术家 教育家 等不同形象;墨子则摆脱 异端 ,以 实行家 宗教家 思想家 的面目出现;老子则去掉 清谈家 神仙家 的形象,转变为 民主思想家 权术家 革命家 。诸子多元化形象(  )

A.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重估的产物B.传统文化受到国人普遍重视C.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改革D.真实还原了诸子百家的形象

6.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宣布: 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漕粮改为现钱征收),责成各督抚等认真清厘整顿,节省局费运费等项,悉数归公,听候户部拨用。 清廷对漕运的改变(  )

A.加强了对地方督抚的政治控制B.旨在增加晚清政府财政收入C.源于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控制D.促进了河运漕粮制度的发展

7.

1941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 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 ,他们 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 。这一考核条例(  )

A.加强了干部管理,巩固革命根据地B.优化了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C.巩固了两党合作,完成了民主革命D.解决了阶级矛盾,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

8.

在1979—2018年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D.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9.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它着力刻画许多半神半人的人物,阿喀琉斯是其代表之一,他拥有健美的肌体、英勇的战斗精神、温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这反映了《荷马史诗》(  )

A.对神灵的崇拜B.强调功利主义C.彰显人的理性D.蕴含人文精神

10.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源于传播基督教的需要B.受到印第安人的欢迎C.为了在美洲建立殖民地D.多种动因推动的结果

11.

1923年,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 先夺权,后创造条件 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这一思想(  )

A.引领十月革命胜利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为新经济政策辩护D.标志列宁主义诞生

1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以来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包容性和独立性;全球安全倡议是为增强人民安全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提倡尊重文明多样性并承认它们各自的发展权利。这三大倡议(  )

A.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B.应对了国际安全挑战C.破解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难题D.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我国历史发展看,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孟就主张增殖人口、重视人口品质。《周礼·秋官》记载: 司命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后,皆书于版……献其数于王。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提倡早婚。商鞅提出了 制工分民之律 的思想,注意人口管理。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晁错主张,要使百姓乐迁,必须在经济上、政治上给以优厚待遇。东汉末年的徐干提出了 民数周为国之本 ,指出搞好人口调查是国家制订政治、经济政策的基础。唐代杜佑的《通典》之 户口人口论 认为,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到了宋朝,南方户口日益繁盛,苏轼主张将人口从稠密地区移向稀疏地区。

——摘编自崔乃琪、陶器《浅论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之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法国人口增长表

年代

初期人口百万

末期人口百万

年均增长人数

年均增长率(%)

18161846

30.0

35.4

180000

0.55

18461866*

35.4

37.4

100000

0.27

18661886**

36.5

37.9

70000

0.19

18861901

37.9

38.4

33000

0.08

(备注:1866*排除尼斯和萨瓦1886**排除阿尔萨斯和洛林)
法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人口大国,16世纪人口已是欧洲第一位,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名列前茅,法国人口过剩在16世纪就已经成为事实。而且法国还是农业为主的国家,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强制规定,所有子女必须平分上一代的遗产,使得法国农民开始限制生育,因为他们不愿自己的土地被分得过于破碎。……19世纪法国城市小资产阶级将精力、金钱主要用于自己与子女的教育上,他们渴望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愿养育更多的子女。法国也不曾出现过可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农业革命,也未出现过工业的急剧增长,工农业均呈现缓慢、渐进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宋严萍《十九世纪法国人口的缓慢增长及原因》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因此,深入探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并在落实生育支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综合发力,切实将人口规模巨大转化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劲动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摘编自王军《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及其人口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价值。(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法国人口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人口治理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代楷模,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如:
时代楷模:张桂梅,边疆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叙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但一些偏远山区,由于贫困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张桂梅来到丽江山区,全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她行善助学,她真抓实干,坚持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点亮乡村孩子人生梦想。
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结合史实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 时代楷模 。(要求:人物选择符合时代楷模,史实准确,逻辑严谨,体现时代价值。)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01年,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教育世界》,系统介绍了国外的教育法制、学规等,为我国清末制定学制提供了参照蓝本。清末教育改革始于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1904年,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05年,清政府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1905年,清廷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在地方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学部规定任何学堂 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为宗旨,同时注重实业教育的地位。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从1940年5月11日到1945年4月16日,英美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 战略轰炸 ,共出动轰炸机708416架次,投弹160万吨,这使纳粹德国遭到了重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对德国石油工业和铁路运输系统的战略轰炸,使得德国战争机器几乎陷入瘫痪。而战略轰炸与地面军队作战紧密配合,则是诺曼底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但是,战略轰炸也导致数十万德国平民死亡,摧毁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精品,如音乐厅、剧院、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在进行战略轰炸过程中,除了军事的和与军事相关的目标外,英、美空军,特别是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也对德国131个大城市进行了轰炸。这种以城市为目标的战略轰炸是很成问题的,是对空军作战能力的过分滥用。

——摘编自孙立新《二战期间英美空军对德战略轰炸刍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空军实施 战略轰炸 计划的国际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空军对德国的 战略轰炸 。(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耕读人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开始学起。他先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丢下科举,一心学医。1909年,他完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主张学习吸收西方医学的先进成果来补充中医,力主实现中西医之融通,力求发展中医。张锡纯深受 津沽医学 鲜明地域性、广泛包容性等特色影响,摒弃当时中医界固守旧说、空谈理论的恶习,接受近代科学实验的方法,一丝不苟、细致观察病情,成为当时一种新的学风。1928年,张锡纯寓居天津,开办了天津 国医函授学校 中西汇通医社 ,培养后继之士,建立中医院以巩固阵地。

——摘编自王远韬、刘毅《近代中医科学化的先驱——张锡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锡纯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锡纯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