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6

一、单选题

1.

周王经常出行至下级贵族之家或远巡至边域,举行册命、祭祀等活动,并处理沿途所遇到的政治、经济、军事诸项事务。这种王巡(  )

A.拓展了王权影响B.挑战了分封制度C.强化了血缘认同D.控制了世家贵族

2.

陕西某博物馆中的一枚汉代铜镜背面铸有铭文 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无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从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儒家思想思辨化B.豪强势力的膨胀C.国家观念已形成D.中原文化的扩展

3.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 布政事 。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此举意在(  )

A.促进民族交融B.推崇天人感应C.树立正统地位D.消除改革阻力

4.

《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浙西救灾,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数万人应役不再流徙。范仲淹的做法(  )

A.有利于基层治理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C.开创救灾新途径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5.

1544—1547年,仅因出海遇险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达1000多人。1547年2月单次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多达341人。据此可推知,当时福建(  )

A.航海技术先进B.流民问题严重C.对外贸易发达D.人地矛盾突出

6.

洋(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

年份

1840

1860

1894

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

60005.9

62459.5

68624.6

其中:洋万匹

比重(%)

27.3

0.46

1988.4

3.18

9708.8

14.15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其中:自给布万匹

商品布万匹

28215.0

31517.7

28780.9

31690.1

29879.9

29035.9

该表反映了(  )

A.经济结构逐渐失衡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C.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

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1931—1934)有关苏联的报道统计

报道内容

篇数

苏联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232

国际反帝拥苏            218

马克思列宁主义          13

《红色中华》苏联叙事(  )

A.丰富了反围剿斗争的经验B.塑造了中共的革命形象C.扭转了中央苏区发展态势D.普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8.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抗战爆发后,从菲律宾寄往福建的侨批中印有 还我河山 岳飞 等字样。此类侨批(  )

A.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影响B.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宣传对象C.推动了国际汇兑业务发展D.回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诉求

9.

1950—1960年,党和政府召开了四次全国劳模大会,评选了一万多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这些劳模广泛分布各行业,典型代表人物有王进喜、钱学森、焦裕禄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化建设全面铺开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D.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

10.

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这表明我国(  )

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C.经济体制改革启动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1.

1982年,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这(  )

A.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新突破B.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C.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D.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

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投降。国王再咨询人民大会后,接受其主张,决定抵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民权意识觉醒B.乌鲁克国仍有原始民主因素C.早期国家制度逐步完善D.文学艺术作品神权色彩浓厚

13.

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借鉴了金帐汗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并模仿蒙古的统治体制建立了衙门体制,还学习了蒙古的征兵制。这些举措(  )

A.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B.构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C.有助于莫斯科公国的近代化D.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14.

下图为1806年英国的时事漫画《法国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202405131040460512

A.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B.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建立C.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D.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

15.

1900年,《泛德意志报》写道, 德国因本身殖民地拥有得不充分,从而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 。泛德意志联盟主席在《假如我是皇帝》一书中写道, 我们需要工业品的销售地区和工业原料产地 。此类言论甚嚣尘上。这说明当时德国(  )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保留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C.外交政策实现转变D.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16.

1955年,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纪元。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80年代,南南合作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C.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D.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56年,被誉为 集装箱之父 的美国人麦克莱恩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后,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了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美国 9·11”事件后,基于RFID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时代诞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要阐述你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919年5月5日,多家报刊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报道。表3是其中两份报纸的部分信息。

名称

《京报》

《顺天时报》

主办方

民国进步人士

日本外务省

标题

《学生界之大风潮》

《北京学生大骚动》

内容节选

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份子遂举火焚房。

指出上述两份报纸对五四运动报道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报刊中寻找历史真相的方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荀子》开篇为《劝学篇》,他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 化性起伪 的作用,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荀子说: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他还从博学、日省、专注以及学与思、学与行结合等方面介绍了学习的方法。

——摘编自王霞《中国荀子<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与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福泽谕吉被称为 日本近代之父 ,提出了 和魂洋才 的思想。其《劝学篇》陆续发表于1872—1880年,把向西方学习同救国图存有机结合起来。他提倡的学习是为了使人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助于培养独立精神,实现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认为 如国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国家独立的权利还是不能伸张。
张之洞的《劝学篇》于1898年问世。他认为 今日时局,惟以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为第一义。 他主张既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学问,又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学问,强调学习要循序渐进,一定要中学先、西学后的顺序。

——摘编自王天桥等《荀子、福泽谕吉、张之洞同名作<劝学篇>之学习观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的学习观。(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学习观的异同。(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学习观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种延绵不断的古老文明,必有其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贯穿其中,并成为支撑其生命的坚强支柱。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阴阳观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整体思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任意选取材料关于中华文明思想内涵的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