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诸暨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2+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6 浏览数:137

一、单选题

1.

河姆渡遗址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有(  )
①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②种植水稻③出土大量精美的玉器 ④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指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体现了(  )
①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② 相生相胜 的理论
③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 无为而治 的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3.

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 制度开始瓦解,个体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私人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战国商业的空前发展。商人的活跃尤其是富商大贾的出现,金属铸币的广泛流通以及高利贷的产生,作为商业都会的一大批城市的兴起。下列对这些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政府力量退出参与商业 ②商业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④表明个体工商业活跃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4.

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官员的职能: 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 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 。据此判断,这一官职可能是(  )

A.秦朝的监御史B.汉代的刺史C.宋朝的知州D.明朝的宦官

5.

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东晋和南朝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之为(  )

A.编户齐民B.土断C.大索貌阅D.诸色户计

6.

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 该学者评论的是我国古代的(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

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到清朝,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两税法 ②科差 ③一条鞭法B.①两税法 ②一条鞭法 ③摊丁入亩C.①两税法 ②摊丁入亩 ③科差D.①科差 ②一条鞭法 ③摊丁入亩

8.

清朝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当时对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乌里雅苏台将军

金瓶掣签

改土归流

奴儿干都司

B

单于都护府

会盟

行都指挥使司

护乌桓校尉

C

九边军镇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渤海郡王

D

盟旗制度

驻藏大臣

西宁办事大臣

伊犁将军

9.

有人评论我国古代某一著作: 盖合时令、农圃、水利、荒政数大端,条而贯之,汇归于一。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偏者,特为完备。 这部百科全书式图书不仅在屯垦、救荒、水利、栽培、蚕桑、农器等多方面继承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农本思想。这一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王祯《农书》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0.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在开放的商埠之中,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上海,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角度,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上海沪嘉高速的建成B.上海煤气公司的成立C.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D.垃圾处理逐步标准化

11.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表明(  )

A.我国已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B.统筹粮食资源可确保人类共同消除饥饿C.各国政府都很关注粮食安全D.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12.

靠渔猎和采集维生的人,也许每星期只需花两天找东西吃,但他们的生活仍受到食物控制。因此,当人们开始从事农牧,因而转化了食物供应的性质时,一切便都改变了。以下选项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①人类逐渐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第一次革命
③人类依赖自然的状况彻底改变 ④人类过渡到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下图运河的开通(  )

A.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航行距离B.成为西欧与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C.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商贸中心D.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新通道

14.

20世纪初某国的法官们接到案件后,一般首先想到的是,该案属于哪一个法律部门,在该部门中有哪些有关的法律条文。然后他们找出这些法条为依据,实行判决,便大功告成。至于同类案件以前作出过哪些判决,可以在所不问。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英国B.美国C.印度D.法国

15.

18世纪中期以来,机器动力越来越便宜,而劳动力却越来越昂贵。在19世纪,有头脑的人越来越清楚,现在平民阶级也应该受到教育,哪怕是为了保障 工业效率 ,他们也应该受到教育。属于英国践行这一想法的是(  )

A.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B.政府推行 癸卯学制 C.政府颁布《工厂法》D.建立现代医疗保障体系

16.

该机制的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机制是(  )

A.二十国集团B.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C.上海合作组织D.中非合作论坛

17.

西周姜尚曾提出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系统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提倡 民贵君轻 。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下列属于汉朝民本思想具体实践的有(  )
①汉景帝三十税一 ②建立常平仓制度
③宗族内设义田义学 ④赐给高龄老人鸠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宋书》记载说: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是(  )

A.东汉出现 光武中兴 B.北魏经济出现繁荣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

19.

学者钱穆先生曾将周代至明清的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概括为封建社会、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殖民化社会的六大 社会基准特征 。其中 门第社会 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

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以后

20.

这一地区的农业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至公元前14世纪,该地区出现了一种简单的灌溉工具—— 沙杜夫 (利用杠杆原理灌溉),与该区域的发展相符的是(  )

A.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B.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C.帕特农神庙是该地区的标志建筑D.大多数的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21.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 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 的主张。经过两个 五年计划 ,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 工业化 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主要是由于(  )

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22.

社会基层治理的变革是对统治的解构和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多元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思潮,备受政治家和选民关注。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B.上层分子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C.更加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D.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二、材料阅读

23.

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礼记·;王制》说: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国君 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制度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4分)
材料二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这一改变,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养士,聚徒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处士横议之风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2)指出秦始皇 设职授官 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4分)
材料三
202405122131433838
(3)观察下图,指出三省的不同职能,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6分)

24.

民族国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 民族 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 国家 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4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对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对法国后世国家形态演变的作用。(6分)
材料二
1648年签订的《西荷和约》等条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争端的解决方式。主权原则的确立,使得在国家林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确保了国家的独立……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主权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荷条约》等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及其这一体系形成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4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3)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将 臣民转化为国民 的,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4分)

25.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朋友。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生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 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并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6分)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16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2)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大英帝国全球崛起的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05122131433838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宋元时期的社会,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