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06

一、选择题

1.

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论十大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

A.1949年B.1951年C.1956年D.1978年

3.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  )

A.一五计划完成B.三大改造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改革开放开始

4.

祖国大陆完成统一的时间(  )

A.1949年B.1951年C.1956年D.1978年

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B.黄继光C.杨根思D.罗盛教

6.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论十大关系》

7.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

A.1949年B.1951年C.1956年D.1978年

8.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九一三事件D.粉碎四人帮

9.

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  )

A.1949年B.1951年C.1956年D.1978年

10.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A.上海B.汕头C.厦门D.深圳

11.

毛泽东曾写信给宋庆龄: 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加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2.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这个 东方巨人 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祖国统一大业完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13.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 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上述材料揭示了抗美援朝的(  )

A.背景B.经过C.意义D.性质

14.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间属于(  )

A.过渡时期B.探索时期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5.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高原上 ,此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一五计划完成后B.抗美援朝时期C.三大改造完成后D.改革开放时期

16.

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个 新制度 (  )

A.有助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C.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确定明确方针

17.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A.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18.

在征收资本家的工厂归国家所有时……分配能工作的资本家以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有特殊情形者,国家还可付给资本家一部分代价。 由此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A.采取公私合营方式B.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C.实行强买强卖政策D.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19.

初二某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大跃进 。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B.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

民谣作为一种流传于人民之中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自身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图这首民谣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A.三大改造的进行B.土地改革的开展C.改革开放的深入D.人民公社的兴起

21.

最能体现在如图组历史人物事迹的主题是(  )


焦裕禄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

A.开天辟地换新颜B.当家作主献良策C.保家卫国立国威D.艰苦创业促发展

22.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3.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这场大讨论的作用是(  )

A.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B.完成了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C.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准备D.全面纠正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24.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实现祖国大陆统一

B

抗美援朝获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

上海浦东新区设置

经济特区开始设立

A.AB.BC.CD.D

25.

1983年中央 1号文件 中有这样的评论: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这一 伟大创造 (  )

A.彻底废除封建制度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强化了单一的公有制

26.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C.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27.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该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国有企业对部分商品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调控。这一举措(  )

A.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成效显著B.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原则C.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D.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28.

春天 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哪个情景与那个 春天 相符(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二人在合作社一起劳动B.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C.美丽的开放城市武汉,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D.深圳街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标语振奋人心

29.

邓小平在1988年指出: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这表明当时中国应(  )

A.提高粮食产量B.扩大对外开放C.缩小城乡差距D.鼓励科技创新

30.

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地思想解放运动D.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材料题

31.

历史照片是历史事件的形象再现。


①广东农民手持土地证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③第一份田地包干到户契约上按手印的农民

(1)为这组照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写出三幅照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并将它们的序号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列。
(2)照片②中的农民能够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照片③中的农民可能是哪个地区的?归纳以上三幅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共同影响。

32.

中国的工业化
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 中国的工业建设 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任务一【观察地图:了解工业分布】


图1 1953—1957年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图2 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图3 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1)据图1,指出1953—1957年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图1相比,图2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图3,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任务二【分析数据:感受工业发展】
材料一 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据材料一、概括 五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五年经济建设 在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任务三【阅读史料:展望工业前景】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据《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3)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中国下一步的工业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3.

改革开放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中国的发展主轴 是如何向 经济成长 转移的。怎样评价这次转移?
材料二


图4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图5 改革开放进程时间轴

(2)结合所学,在材料二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材料三 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体地,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4.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5%,全球排名第一。这相当于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210亿美元外贸总额增长了196倍。

——引自《国际贸易》2018年第12期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4)胡鞍钢在《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写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 摸着石头过河 ,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达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