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53

一、单选题

1.

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 字形结构的路网,又有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这些发现可佐证,此时期(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浙江地区已经广泛种植水稻

2.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3.

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 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新的经营方式成熟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4.

《弟子规》写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它被清朝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康熙圣谕十六条强调: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据此可知,清代(  )
A.乡约教化功能弱化B.程朱理学焕发新活力
C.治国思想儒法结合D.重视道德伦理和教化

5.

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

项目

投资额千两

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

100000

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

12000

6.0

投资城市房地产

30000

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

53000

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000

2.5

合计

200000

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6.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 经世致用 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康有为提出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把《易经》中变易思想和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变法;孙中山坚持 天下为公 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主要反映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  )

A.探索的过程艰难曲折B.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C.不断尝试新的斗争方式D.逐渐抛弃 中体西用 思想

7.

1920年夏,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劳动界开展社会调查,足迹遍及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唐山等地,调查对象涵盖纺织、煤矿、兵工、造船、冶铁等行业的工人以及人力车夫和码头工人,涉及工人的劳动、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反映出(  )

A.劳工觉悟的提升B.研究方法的创新C.救亡之路的转向D.新型政党的建立

8.

1932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不久,便在长汀南寨广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游艺体育运动会。运动会除红军战士、机关干部外,还吸引了大量闽西群众的参加,如才溪女子代表队身穿黑色列宁式女装,打绑腿,手持长矛大刀进行操练,荣获第一名。这反映了苏区政府(  )

A.赢得群众普遍支持B.开始探索民主革命新道路C.积极宣传抗日主张D.注重增强军民体质和斗志

9.

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走向未来丛书 ,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该丛书的出版(  )

A.释放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B.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C.呼应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D.反映出科教兴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10.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来判断,其要解释的历史问题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人文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D.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11.

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 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 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

A.精准测算出到东方的距离B.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C.支持葡萄牙殖民扩张政策D.促成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12.

如下表所示,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

1230

蔬菜与瓜类

4700

1300

A.国防建设取得重大突破B.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13.

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B.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动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D.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14.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的精彩发言被不断地传诵复制,更被拍成电影。但学者查遍资料档案,却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对此,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我们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顾维钧的精彩发言已经传播开来,宁信其有B.影视作品都夸大了历史事实,没有研究价值
C.研究顾氏从法理上驳斥日本的材料更有意义D.这句话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仍具有史学价值

15.

十五、十六世纪以前的历史学家撰写历史,区域范围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等等。这主要是受限于(  )

A.地理知识B.史学观念C.宗教信仰D.民族偏见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观点二 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1956年)

观点三 (洋务运动)它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这种发展的斗争。它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矛盾,也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正走向没落、垂死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

——摘编自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1980年)

(1)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观点,分别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两个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你如何认识历史评价问题?(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4世纪末,英王亨利五世正式在法律文件上使用英语。通讯交流的革命,尤其是印刷的革命则使英语有可能以文字的形式出版发行。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使英语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字,而且最终成为了一种 文化 ,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 英国意识 。在这种逐渐成型的民族意识基础上,英国历史上王权优于教权的传统对英国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材料二
莫德尔斯基认为,一个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必须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有利的地理位置,或许是能够超然海外的海岛型国家;第二,具有一个有内聚力的、开放的、有联合能力的社会;第三,有领先的经济;第四,有能够全球投放的政治战略组织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显然是最有利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晓律《现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14—16世纪推动英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因素,并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简要解释为何说 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英国是最有利的 。(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

经典名句

特征一

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特征二

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

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