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的梦想。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农具。1950—195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此外,不少农民开始盖新房,添置生产资料,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 实施农业合作化,有历史必然性,个体经营因不能解决水利问题而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于是农村出现了农业互助组织。农业合作化以后,公有公营模式建立,缓解了当时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调整了土地政策,
“大包干
”开始风行。这种政策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
——摘编自李荣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生产产量、均粮、均收入等统计表》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斤
|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一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对比两种土地政策的共同之处。(2分)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看出,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9年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党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