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17

一、单选题

1.

广西顶蛳山贝丘遗址,以各种水生动物遗骸为主要堆积物并包含大量的陆生动物骨骸;有相同类型的器物组合,还有磨制石器、蚌器、骨器等,蚌器有蚌刀、蚌铲等。这反映出当时顶蛳山地区(  )

A.盛行渔猎生产模式B.民众社会生活丰富C.小农经济得到发展D.部族间的冲突不断

2.

董仲舒不认同孟子、荀子等人的性善论或性恶论,他将人性比作是茧或卵,善比作是丝或雏。如同茧和卵需要加工、孵化才能成为丝和雏一样,人性只有经过改造,才能臻于善。这表明董仲舒(  )

A.为封建等级秩序进行辩护B.背离了先秦儒学核心思想C.发扬了孔子的人性主张D.重视对民众的外在教化

3.

表1所示是唐朝中期科举考试的有关史实。由此可见,当时的科举(  )

表1

时期

史实

玄宗时期

要求考生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并知其短长

肃宗时期

允许考生将《五经》、历代史书等带入考场寻检

A.不看重应试者家世B.主要考查诗赋文章C.考试形式较为灵活D.考试程序成熟严密

4.

苏轼所作《秧马歌》中记载,武昌 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秧马的使用反映了(  )

图1

A.农民对传统农具的依赖B.劳动人民的智慧C.文人对农业劳动的体验D.经济重心的南移

5.

明代中后期,河南通许县县民 工十之二,商十之三,医、卜、僧、道、阴阳、卜筮十分之一 。陕西地区许多县域中也务农者少,三原县 其俗十七服贾 ,泾阳县 民逐末于外者,十八九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雇佣关系的普遍化B.朝廷放松了社会控制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D.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6.

1897年,湖南巡抚邀请梁启超到湖南指导推行变法。湖南地方士人叶德辉对康梁 新学 进行了激烈批评,但他强调通晓西学乃士大夫处于列强环伺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据此可知,当时(  )

A.维新阵营内部缺乏共识B.制度变革获得普遍支持C.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D.救亡运动激化国内矛盾

7.

表2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体育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

表2

恽代英

凡不明生理学而体操者,每不易得正当健全之发达

毛泽东

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

蔡元培

运动会的本身实有许多长处……第三,养成公德: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

A.培养现代社会亟需的健全人格B.促进中国体育教育近代化C.推动民主与科学观念深人人心D.向民众宣传休闲娱乐观念

8.

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 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 。1943年,该县根据 三三制 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  )

A.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废除了农村封建制度D.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

图2所示为钱大昕1955年所创作的宣传画《努力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们幸福生活打下基础》。该画(  )

图2

A.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B.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C.体现了 双百 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反映了工业实力的全面提升

10.

1971年,周恩来指示外交部,搞外交不是坐 冷板凳 ,而是 热板凳 ,要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接触,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外交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亚非拉、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中国(  )

A.积极履行大国责任B.注重睦邻友好关系C.外交方针与时俱进D.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11.

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用木板做成的实心轮,从而推动车辆运输的出现。随后,分别来自伊朗高原边缘和安纳托利亚的加喜特人与赫梯人又将实心轮改为轻便的轮辐,使其在战场上发挥极大效能。这反映出(  )

A.两河流域文明发展领先世界B.区域间的交流推动文明进步C.战争推动了早期文明的交流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2.

17世纪初,英国反对荷兰在亚洲地区香料贸易上的垄断行为,质疑荷兰与当地人签订的垄断性条约的合法性。1619年,荷兰与英国签订协议,协调了双方就胡椒总额和香料贸易份额的配比,并且开始在海上军事领域进行合作。这反映出(  )

A.荷兰商业帝国地位开始下降B.英国获得世界霸主地位C.工业革命导致国家竞争加剧D.殖民贸易的矛盾与妥协

13.

十月革命前,俄国住宅公用设施的发展极为落后。全俄城市中有电力照明的房屋仅为5%;1929年,苏联工人家庭的住宅中,使用电力照明的家庭达到71.9%。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实现了工业化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贫富差距缩小D.工人社会地位提高

14.

19世纪初期,赫尔曼、威廉·冯·洪堡、雅恩等德意志学者纷纷表达出对民族统一的强烈渴望,他们提出,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到压迫,但德意志民族依然是德意志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就必须坚信德意志是唯一的祖国。这些主张(  )

A.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必然结果B.表达了制度变革的强烈愿望C.深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D.缘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

15.

二战后,一些战败国的殖民地往往由联合国托管,最终实现独立。如意属索马里,战后曾被英国占领,但194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它交给意大利托管,1960年7月1日,意属索马里取得独立,并与独立后的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这表明二战后的国际托管制度(  )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B.化解了资本主义大国间的矛盾C.削弱了西欧国家的综合实力D.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16.

图3所示为2011—2017年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可用来说明(  )

图3

A.地区间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B.国际分工突破了传统经济格局C.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D.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发展的优势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其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一套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税费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运行。这种制度安排所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农村日益衰败和被 边缘化 。1991年,按照国家的规定,农村税费由农业税收和农民承担的费用、劳务组成。农业税收,一般包括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

——摘编自吴理财等《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基层财政治理机制及其改革》

材料二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现行农业税政策和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现行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摘编自唐蒙《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材料三
200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5年国务院承诺次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税改革的措施。(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税改革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随着交通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间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简便,不同文化交汇的频率和深度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但有趣的是文化当中地域因素及其历史维度成为文化发展中最坚硬的两个基础,由此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东方这片热土上形成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最准确的概念表达。

——摘编自杨洲等《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传统文化 ,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 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家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开辟了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人是钱铺掌柜,他正在专心地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钱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下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凡·罗梅斯瓦。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其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4分)